近5年來,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17起業主知情權糾紛案件,僅2起得到了充分支持。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業主維權失敗呢?
業主最容易陷入的四個誤區是:對象錯誤、跨界訴求、沖動維權、行動遲緩。錯誤一:指控對象錯誤是很常見的,起訴義務主體不正確。據統計,業主未起訴權利義務主體的案件有6起,占35.3%。比如,有的業主要求物業管理委員會提供停車費收支信息,但這些信息實際上是物業管理公司掌握的;另一個例子是,一些業主起訴物業管理公司,要求查閱物業管理委員會的決議和會議紀要,但這些資料由物業管理委員會保管。因此,法官建議業主在提起訴訟前應認真核實保管相關資料,明確義務主體,再提起訴訟,以充分保護自身權益。
幾年前,松江第一個居民區安裝了不銹鋼扶手。一開始,業主們認為這是政府的一個實際工程,不需要花錢。但后來,他們聽說,該項目預計使用維修資金56萬余元。因此,部分業主向區房管局物業處等部門反映情況,并提出對該項目進行評估。為了解決矛盾,在街道的協調下,進行了三次考核。第一次評估的實際費用是32萬元,第二次評估的結果是28萬元,第三次評估的實際費用只有19萬元。
業主何先生將業委會告上法庭,要求對方公布近5年來維修基金收支明細、施工合同、施工圖紙、材料發票、供水改造工程、扶手工程審計報告以及停車場情況2002年至2010年社區收費、廣告收入和房屋租賃收入。法院認為,業委會應提供詳細的賬目、項目合同和審計報告。何先生對停車費、廣告收入和房屋租賃收入的征收也有知情權,但停車費和房屋租賃收入不由業委會征收。業委會不是公布上述事項的義務主體,何先生沒有證據證明業委會有廣告收入。其實,物業公司是經營主體。因此,何先生的說法沒有得到充分支持。
在另一起案件中,業主起訴業委會,要求核對小區公共收入賬戶的明細和小區合建費的適用明細。但法院認為,被告業委會并不是利用業主共同立場進行經營的主體,相關賬冊也不由被告保管,公益明細賬應存放在物業公司。根據政府相關文件,合建費由物業服務企業管理使用,賬目也由物業服務企業入賬。因此,請不要支持業主的投訴。誤解之二:知情權范圍無限擴大是知情權人主張不成立的原因之一。例如,一些業主聲稱咨詢的信息并不客觀存在。比如,有的業主要求查閱小區的水箱清洗費用清單、發票和水質鑒定報告。上述要求顯然超出了法定知情權的范圍,難以得到支持。因此,法官建議,權利人應當充分理解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的知情權范圍,合理確定訴訟請求權,防止權利行使過程中信息獲取邊界的無限擴大,增加提供者的義務。業主知情權的范圍是什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維修資金的籌集和使用,業主可以要求公布和咨詢;管理規定、業主會議議事規則、業主會議或業主委員會的決定和會議紀要;物業服務合同、共用部分的使用和收益;建筑區域內規劃停車的車位、車庫的處置等,一些業主的索賠明顯超出了這一范圍。
黃浦區某小區業主起訴業委會,多項索賠內容包括查閱住宅維修基金財務審計報告和裝修大廳價格復核報告。但事實上,上述報告并不存在,法院也無權強制一方對價格進行審計或復核。因此,法院很難支持業主的主張。
徐匯一號小區很多業主起訴物業公司,索賠時需要查閱很多材料。重復要求的部分,如物業維修費、裝修費、裝修工程費、電梯維修及停車費、廣告費等支出和收入,本應計入專項維修資金、物業服務資金和公益金收支,不得重復。當然,也有超出知情權保護范圍的情況。比如,他們要求看小區防雷器年檢的“檢測報告”、物業公司“一年兩次防雷器檢測”的記錄、小區水箱清洗費清單及發票、水質鑒定報告等對相關行政部門事后對水箱進行清洗等,均未得到法院的支持。誤解三:不合理的維權、極端的行為從一些案例中發現,一些業主對業委會或物業公司提供的管理服務不滿意,經常張貼大字報、破壞公共財產等方式表達不滿他們的意見,沖突往往是由于過分堅持在訴訟中加劇。如4起案件中,業主在法庭上已經知道了索賠的全部信息,但拒絕接受法院調解,仍堅持法院判決義務主體將上述信息再次張貼、公布,導致當事人矛盾激化。因此,建議業主本著和諧共處的精神合理行使知情權,在訴訟過程中積極配合,促進糾紛盡快解決。
去年6月,寶山區一家物業公司開始在社區公示調價,稱物業費十年沒調了,公司不堪重負,無法維持原有的服務標準。計劃從2015年起調整0.45元/平方米,業委會將與物業公司簽訂合同,將公共收入的一半補償給物業公司。當業主們得知業委會在賬外設立了一個小金庫,近1600萬元的維修資金突然大幅減少時,他們要求業委會公開近年來的賬目和發票明細,看看錢去了哪里。
然而,在市民的興奮之下,40多名業主將業委會大門封上,并在小區內豎起醒目的橫幅。但業主們仍然看不到賬戶的蹤跡。之后,一位業主到法院起訴,勝訴。直到那時,他才為每個人伸張正義。
在靜安一號社區,幾位業主與業委會的矛盾比較突出。他們認為,業委會利用小區業主大多不在中國的事實,在沒有合理民主選舉的情況下選擇物業公司,公共收入、管理資金等財務信息不夠透明。業委會已經就一些重大問題貼出通知,但憤怒的業主撕毀了通知,認為他們在行使自己的權利。這樣,其他業主就看不到張貼的告示了。也有部分業主申請咨詢信息。他們沒有告訴行業委員會,而是直接在柱子、電梯和ot上貼出“聯名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集資法人不知情會受罰嗎
2021-03-13沒有主債務可以約定抵押嗎
2020-11-24離婚后監護人不盡撫養義務該怎么處理
2021-02-06轉繼承怎么處理
2020-12-21胎兒能不能行使繼承權
2020-11-23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人身保險的投保人需要擔負什么義務
2021-02-07保險合同無責不賠屬霸王條款
2021-03-05沒譜的保險:合同是廢紙一張
2021-01-21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如何防范保險理賠糾紛
2020-11-20哪些需購買保險需要加費及哪類人不能投保
2020-11-09國有土地出讓違約金可減免嗎
2021-01-28怎么處理農村宅基地轉讓糾紛
2021-03-08土地流轉發生糾紛時用什么解決方式最好
2021-01-19因地鐵拆遷,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拒絕拆遷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