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中旬,阿英與王某關系存續期間,王某與姐姐與拆遷單位簽訂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雙方約定,拆遷單位應拆除嘉定區王某及其妹妹名下的一套房屋,并支付賠償金23.9萬余元;還約定,如果被拆遷人選擇位于銅川路的房屋安置,購房款30.5萬元以上,房屋面積以實測為準。同日,雙方還簽署了補充協議。王某和姐姐選擇了同等價值貨幣補償的產權房。扣除各類獎勵費和過渡費16052元后,王某和姐姐辦理入住手續時仍需繳納5萬元。王和她的姐姐都簽署了上述協議。后來,在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時,只有姐姐王某華出面簽了合同,在銅川路拿到了一套面積85.23平方米的房子。房子已經實際入住,還沒有登記。2007年10月底,王某向阿英提起離婚訴訟,離婚判決書于2008年1月下旬生效。離婚后,王某住在華山路的房子里,而阿英住在雁蕩路的房子里。2008年7月,阿英起訴前夫王某和姐姐,2007年1月因房屋拆遷,兩人在銅川路共有85平方米的住房。然而,預售合同簽訂后,買主成了她的姐姐。前夫王某惡意放棄了她應有的財產權,損害了她取得合法財產的權利,要求前夫王某放棄華某支付的房屋折價20萬元。
法庭上,前夫王義華辯稱,本案涉及的房屋安置協議是他和妹妹簽訂的,但他不是權利人。他只是受父親委托,與搬遷部門簽訂了一份合同,補充協議規定,他需要支付5萬元購房款,而購房款也僅由姐姐一人出資。房子與此無關,所以他要求拒絕阿英的申請。
法院認為,王某與妹妹與拆遷部門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和《補償協議書》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雙方當事人合法。對賠償性質沒有約定,平均賠償金額為2.3萬余元。其中,王某名下的份額應視為與阿英夫妻共同財產。現在房子已經辦理了入住手續,5萬元的差價款已經交給了拆遷單位。在王某不提供證據的情況下,應認定該款項由王某及其妹妹共同支付,王某的份額也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法院確認,該房屋的各類補償款和應付賬款為30.5萬余元,阿英的實際份額為76351.25元。在本案涉及的房屋買賣合同中,購房者只是王某的妹妹。如果阿英認為王某故意放棄預期利益,在購房過程中有過錯,可以要求民事賠償,遂作出一審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犯網絡著作權的行為有什么
2021-01-15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嗎
2020-12-13結婚六年未辦結婚證算法律婚姻嗎
2021-02-05聽證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12別人拿你的房產證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23被財產保全了銀行卡還能用嗎
2021-01-12在合同里約定安全免責條款有效嗎
2021-03-23交通事故理賠有什么程序
2021-03-07雇傭關系適用侵權法嗎
2021-01-22二手房中介買賣糾紛有哪些
2020-12-10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合同履行不能需要解除合同嗎
2021-01-16用人單位在節日當天要求加班怎么算工資
2021-03-09人身保險的保險標的是指什么
2021-01-02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須抄錄風險提示嚴防銷售誤導
2021-02-11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人身保險
2021-01-02返還土地出讓金的相關稅務怎么處理
2021-01-18遇到舊房拆遷,到底是要錢還是要房好
2021-01-07拆遷安置房如何納稅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