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購房人與開發商簽訂認購合同后,認購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如果開發商擅自提高房價,就違反了合同法,應該承擔違約責任。第四條出賣人以認購、定購、預約等方式接受買受人定金作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擔保的,因一方當事人的原因不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因不可歸責于雙方的原因不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退還買受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定金】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定,約定一方向對方支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抵價或者追回。支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義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義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商品房購房協議的效力如何?(一)未取得預售許可證而簽訂購貨協議的有效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出賣人未取得預售許可證與買受人訂立商品房預售合同的,視為無效,但可以撤銷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視為有效。根據上述解釋和相關立法背景,簽訂依法保障的商品房認購書,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開發商已經完成了項目審批、規劃和建設申請的審批手續,也就是說,只要在手續辦理完畢后簽訂認購書,即使項目沒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也是有效的;
2。如果上述審批手續不完備,很可能被法院認定為非法融資,甚至涉嫌合同詐騙。它不僅不受法律保護,而且要受到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責任。(2) 在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條件下簽訂的認購協議有效,出賣人已按約定收到購房款的,該協議視為商品房買賣合同。本條規定并不意味著認購協議只要具有《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銷售合同的主要內容,就應當認定為商品房銷售合同,而出賣人已按約定接受購房款,但認購協議只有在項目取得《商品房買賣合同預售許可證》后才能認定。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買受人與開發商簽訂認購合同后,認購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如果開發商私自抬高房價,就違反了合同法,應該承擔違約責任。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現場先期處置需要注意什么內容
2021-02-25出售違章建筑有效嗎
2020-11-11貧困戶子女贍養的義務能否免除
2020-12-26分公司設立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1軟件侵權能兩人一起實施嗎
2020-11-16行政處罰如何影響刑事責任
2020-12-152020年有前科幾年可以消除
2020-11-12交通事故簽了責任書多久賠償
2020-11-23土地確權后能否做擔保抵押
2020-12-02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噪音擾民的時間規定
2020-11-30因工致亡應該怎么賠償
2020-12-24勞動者可以提出解除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0-12-11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集裝箱保險的性質及保險價值是什么
2021-01-19離婚后還是原配偶保單的受益人嗎
2021-01-05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1-23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責任無法認定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3-12保險公司賠付交通費嗎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