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求返還遺失物的期間,是指排除期間,而不是訴訟時效期間。排除期間是指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依法確定的某些權利存在的期間。當期限屆滿時,權利將被消滅,故又稱權利存在期,即保留期。排除期間是一個理論術語而不是法典術語。在大陸法系和其他相關法律中,對排除期間和預定期間沒有專門的規(guī)定。在民法理論中,根據(jù)民事權利功能的不同,民事權利通常分為控制權、請求權、形成權和抗辯權。排除期只適用于形成權。形成權概念的確立是1903年德國學者塞爾正式提出的一項重要的法學發(fā)現(xiàn)。所謂形成權,按照其一般觀點,是指權利人根據(jù)其單方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如追認權、撤銷權、撤銷權、抵銷權等,各國民法對許多形成權都有預先設定的期限限制,這些權利一過即消滅。然而,并非所有的形成權都受到排除期的限制。法律是否規(guī)定了排除期間以及排除期間的長短通常取決于立法的利益。訴訟時效的客體是請求權,但并不是所有的請求權都應適用于訴訟時效。一般認為,訴訟時效應當適用于債權請求權、財產(chǎn)返還請求權和返還請求權。但基于身份關系的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和確認所有權請求權不適用于訴訟時效。
在排除期結束時,實體權利本身將被消滅。訴訟時效的效力,雖然各國民事立法的規(guī)定不盡相同,但大多數(shù)國家采用的是訴權消滅主義或抗辯權發(fā)生主義。我國《民法通則》采用了消滅訴權原則。這些不同立法的共同點在于,訴訟時效屆滿后,實體權利本身不會被消滅,訴訟時效的完全利益可以被放棄。如《民法通則》第138條規(guī)定“當事人自愿超越訴訟時效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放棄時效利益的行為可視為債權人權利的實現(xiàn),而不是創(chuàng)造新的權利。在排除期結束時,債權人不僅喪失了實體權利,而且可以創(chuàng)造一定的權利。尋找遺失物的債務有哪些特點。
遺失的財產(chǎn)只能是一種財產(chǎn),不能是某種權利,如商標權和其他知識產(chǎn)權。而丟失的財產(chǎn)又不能由人來控制,如陽光等。第二,遺失物的定義體現(xiàn)在占有上。
例如,如果a丟失了移動電話,那么此時移動電話被定義為丟失的財產(chǎn),因為a已經(jīng)失去了對移動電話的占有,也就是說,a已經(jīng)失去了對移動電話的實際控制。這是區(qū)分失物和埋藏物的核心特征。第三,占有的喪失不影響對遺失物的認定。
所謂意義占有,是指原所有人根據(jù)記憶的意義表達而形成的虛擬占有狀態(tài)。遺囑是否占有只是區(qū)別于遺忘財產(chǎn)和非遺忘財產(chǎn)的遺失物,而不是區(qū)別于遺失物和其他財產(chǎn)的特征。因為被遺忘的財產(chǎn)是一種遺失的財產(chǎn)。比如,a忘了把背包放在車上,因為忘了,a失去了占有的意義。但是,如果一個背包不小心丟了,那么一個背包在不斷尋找背包的過程中仍然有著有趣的占有,但是這個背包仍然被認為是失物。第四,遺失物的再占有必須通過他人的民事行為實現(xiàn)。
例如,a丟失了一部手機。如果手機被a發(fā)現(xiàn),則從手機丟失到找到手機這段時間內(nèi),手機處于失物狀態(tài)。這時,a發(fā)現(xiàn)了,不用說,a又重新占有了手機;然而,除非a能通過自己的民事訴訟找回手機,否則如果此時被B撿到,無論B今后會做什么樣的行為,無論是收入還是處罰,手機對a來說始終是一筆損失的財產(chǎn)。具體特點:
(1)雙方當事人必須以一方當事人為受益人,另一方當事人為被害人。(2) 受益人的利益與受害人的損害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3) 受益人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依據(jù)。也就是說:沒有法律或合同依據(jù),或者說有法律依據(jù),但后來失去了這個法律依據(jù)。受益人知道受益人的利益沒有法律依據(jù)或者法律依據(jù)已經(jīng)喪失后,有義務將取得的不正當利益返還被害人。
如果你想實現(xiàn)歸還遺失物的請求權,你可能不理解。在這個時候,你可以找一個律師律師網(wǎng)一對一地向你解釋。你知道嗎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保險報銷流程
2021-03-04什么是殘廢等級
2020-12-14被執(zhí)法人員毆打怎么辦
2021-03-18第三方支付的各方主體都有誰
2021-01-03碰撞痕跡鑒定結果不服怎么辦
2021-01-19丈夫同性戀能否構成離婚條件
2021-03-23民法典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單方解除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05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房地產(chǎn)投資技巧
2020-11-19什么是勞務經(jīng)濟
2020-12-21自愿加班有加班工資嗎
2020-12-07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辭職法律如何規(guī)定
2021-01-15男友是否可以給女友投人身保險
2021-02-05保險合同變更的內(nèi)容
2021-01-16司機肇事 車主擔責 保險公司付費
2021-01-12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保險公司怎么確認騙保
2020-12-23財產(chǎn)保險合同主要履行哪些原則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