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害賠償,是指一方當事人未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時,依照法律和合同規定應當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原則上,損害賠償責任只是補償性的,懲罰性的除外。根據等價交換原則,民事主體對他人造成損害的,必須以相同的財產予以賠償。因此,一方違約后,必須賠償另一方所遭受的一切損失。但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也有例外。經營者弄虛作假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加倍賠償消費者的損失。本文是我國法律上唯一的懲罰性賠償。定金,是指一方當事人為保證合同的履行,按照合同標的物金額的一定比例,向另一方當事人預先支付的款項。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的定金金額不得超過合同標的物金額的20%,超出部分由接收方返還或抵作價款。付款人不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款人不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由此可見,定金責任是一項懲罰性規定,其目的是督促雙方積極履行合同義務。首先,定金與違約金的關系。由于我國的存款在性質上屬于違約金,具有預繳違約金的性質,因此在目的、性質、功能等方面與違約金是相同的,不能一視同仁。《合同法》第116條規定,合同約定了定金和違約金的,守約方可以也只能選擇最有利的責任形式。應當指出,這一規定針對的是同一違約行為,既有違約金,也有定金責任。
如果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和定金是不同的違約金,且二者之和不太高,當一方同時實施不同形式的違約時,兩種形式的責任可以同時使用。其次,違約金與損害賠償金的關系。一般來說,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應視為預先確定的損害賠償金數額,因此違約金與約定的損害賠償金不能并存。違約金與法定賠償金是否并存,關系到違約責任的適用是否以實際損害為基礎,以及國家對違約金的干預。原則上可以說,違約金的使用不以實際損害為依據,無論損害是否發生,當事人都應當支付違約金。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罰金低于損失的,可以請求適當增加。因此,雖然違約金的適用不是以實際損失為依據,但違約金數額的最終確定與實際損失數額密切相關:法院或仲裁機構對違約金數額的調整是以實際損失數額為依據的。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大棚拆遷有拆遷補償嗎
2021-01-27出租車撿到手機不給怎么辦
2021-03-11商標權可以無償轉讓嗎
2021-02-19傷殘評定人有哪些義務和權利呢
2021-03-13企業破產案件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2-13破壞軍婚有什么后果
2020-12-20人死亡后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0-11-26學生上學路上的安全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4試用期工資的約定
2021-02-07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勞動監察大隊和勞動局是一回事嗎
2021-02-14勞動糾紛調解找誰
2020-12-16沒有終止合同單位停了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2-09飛機延誤2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19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行主體是誰
2020-11-23保險理賠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2020-11-19單位沒按勞動法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08對方全責無保險理賠怎么處理
2020-11-09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