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準則應用指引(草案)》中的“遞延費用”和“應計費用”在《新準則應用指引(草案)》中首次出現,只有在《固定資產準則解釋》中明確,固定資產修理費用不得遞延或計提,而是保留在會計科目和財務報表中。會計科目說明中“待攤費用”的解釋如下:
(1)本項用于計算企業發生的、一年內(含一年)本期及以后期間應承擔的費用,包括預付的保險費,經營租賃的預付租金、季節性生產企業停工期間的費用以及本期及以后期間應當承擔的其他費用。(2)本科項目按費用項目明細核算。(3) 預付費用的主要會計處理方法。企業向保險公司預繳的財產保險費和經營租賃固定資產租金,在預繳時借記本賬戶,貸記“銀行存款”等賬戶。財產保險費在保險有效期內平均攤銷,經營租賃固定資產租金在租賃期內平均攤銷。攤銷時,借記“管理費用”、“制造費用”等項目,貸記該項目。
2。企業發生其他待攤費用時,借記該賬戶,貸記“銀行存款”等賬戶。按受益期平均分期攤銷時,借記“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制造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4)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已發生但尚未全部攤銷的費用金額。”賬戶說明中“應計費用”的說明如下:
1。本賬用于核算企業按規定從成本中預提但尚未支付的各項費用,如應計租金、保險費、短期借款利息等;二是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第三,企業應按規定借記“制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貸記本賬戶已計提并計入當期成本的費用。在實際支出中,借記賬戶,貸記“銀行存款”賬戶。實際發生的費用大于應計金額的,作為應分攤的費用。4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支取但尚未支付的費用;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實際支出與支取金額的差額。”這種治療方式,與過去相比,幾乎沒有大的變化,我們很容易接受。
在新標準適用指南草案中,很少有人認為新標準適用指南草案中的“預付費用”和“應計費用”會有如此大的變化。首先,我們發現在對財務報表列報準則的解釋中,將“待攤費用”和“應計費用”從報表項目中刪除,僅在報表說明中說明如下:
“如果企業的待攤費用在期末有余額期間,則應反映在“預付款”項中。
如果企業的預提費用期末有余額,則應反映在“預收”項中。
則在會計科目中,“預提費用”和“預提費用”也被刪除,而這兩門學科的會計內容,隨處可見。
但后來我們發現,在“新舊科目銜接”中,赫然寫著“新標準設置了”物資采購“、”在途物資“、”原材料“、”包裝材料和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異“、”庫存商品“、”購銷差價“、”等對于商業貨物、委托加工材料、委托銷售貨物、待攤費用和其他項目,“存貨跌價準備”的核算內容與原系統相同,“新系統設置了“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科目,“預收帳款”、“寄售貨物”、“應付股利”、“應付利息”、“其他應付款”和“預支費用”,其核算內容與原系統相應科目相同,有錯誤。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在申請指南草案中,處理這兩個科目的初衷應該是:銷戶,如果過去有結余,應該暫時列入“預付款”和“預收款”(純屬猜測)。
新標準應用指南正式草案中的“遞延費用”和“應計費用”已經公布。我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遞延費用”和“應計費用”的內容。關于這兩個問題,從頭到尾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在報表項目和會計科目上,與草案一樣,這兩個項目和科目都被刪除了,但原來帶有一點符號的報表說明已經不見了。
到目前為止,新會計準則體系中的“待攤費用”和“待攤費用”已經消失。下面是如何計算原“代墊費用”和“代墊費用”的相關內容?第一個執行日的“待攤費用”和“待攤費用”余額如何處理?沒有答案。
在《實施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專家工作組意見(草案)》中,對《實施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專家工作組意見(草案)》中“預提費用”和“預提費用”的問題有答復,
以“提取費用”為主題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沒有單獨設置“預付費用”和“預付費用”。但在日常核算過程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增加這兩項。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按照應分攤和應計項目的余額,列示為“其他流動資產”或“其他流動負債”。
新標準下如何計算“遞延費用”和“應計費用”沒有明確的解釋,但畢竟有一種說法。后來,專家們可能覺得這句話有失妥當,于是在《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專家工作組意見第1號》正式發布時刪除了這句話。個人不成熟的理解或猜測根據新指引相關內容的變化過程,我認為我們似乎應該這樣考慮“預支費用”和“預提費用”的問題:
預支費用,如預繳保險費、預繳租金,等,仍然可以納入預付賬款核算(至于“預付費用”的使用,不管該科目是否為“預付賬款”),但實際發生的費用,沒有明確的期限,原在一年內通過估計和判斷分期承擔的(如固定資產修理費等),按新準則精神在發生時核銷一次。第一個執行日的“待攤費用”余額不作調整,但該部分“待攤費用”不屬于上述可計入預付賬款會計處理的內容的,只能在第一個執行日計入當期損益。
對于“預提費用”的原核算內容,如有確鑿證據表明應計提的,應按其性質記入“應付賬款”或“其他應付款”。在新標準下,過去經常發生的、證據不足、隨意性強的應計費用不能計提。在第一個執行日的“應計費用”余額中,符合負債定義的部分轉入相應的應付賬款,不符合負債定義的部分只能核銷,按上期差錯更正原則處理。因此,遞延費用和應計費用的核算內容并未完全取消。應該說,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遞延費用和預提費用,這些費用很難預測受益期。筆者認為,這種理解似乎是新會計準則的初衷,避免了與權責發生制不一致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居關系能否撤訴
2020-11-12婚姻關系無效能否撤訴
2020-12-04什么樣的智力成果可以獲得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
2021-01-18醫院發生火災怎么辦
2020-11-30外嫁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問題
2020-12-14婚姻自由是否屬于政治權利
2020-12-12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學生死在學校,學校有沒有責任
2020-11-10網簽購房合同查詢
2021-03-12勞務合同應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3產品責任險的賠償問題如何處理
2021-03-15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形式如何確定
2021-03-12財產保險理賠的方式方式有哪些
2021-01-20職工在工作中自殺身亡的,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02對保險代理人的含義有什么規定
2021-03-13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2021-03-24承包荒山植樹造林政策
2021-01-19房屋拆遷評估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1遇到房屋拆遷補償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1-03-20拆遷房屋沒得到安置怎么辦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