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三條規定,承包人違法使用承包土地進行非農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處罰。承包人對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損害的,發包人有權停止損害,并向承包人索賠。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應當遵循不改變土地所有權性質和土地農業用途的原則。依法改變土地權屬和用途的,應當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法律關系中,承包人享有下列權利:
(1)承包人擁有承包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的,承包人有權取得一定數量、質量和位置的土地和森林,集體組織的山川草原、荒地、灘涂、水面是承包人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二)利用承包地或者其他生產資料,獨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三)收取承包地或者其他生產資料的收入,按照約定的數額向用人單位支付收入后,取得剩余收入的所有權。公民個人的合同收入可以繼承。(4) 承包經營權的轉讓是承包人對承包經營權的懲罰。一般情況下,承包人將承包土地分包出去,沒有勞動力或其他業務。承包經營權轉讓所得歸承包人所有。(5) 承包人承包土地后,仍有權按照集體組織規定的制度,使用集體組織所有的農林設施,如灌溉設施、農業機械等。(六)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依法取得相應的補償。承包人的義務(1)合理利用承包地,以及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這不僅要求承包人不在承包地上建房、建窯、建墳,不搞掠奪性經營,而且要求承包人根據土地情況合理利用土地,保護和改良土地,提高土地生產力。(2)承包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數額,向集體組織支付承包土地或者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的收入。(3) 承包商應獨立承擔風險。承包人承包土地后,獨立的生產經營活動,除發生不可抗力外,承包人交付約定金額合同收入的義務可以減少,生產經營中的其他風險由承包人承擔。承包人應當接受集體組織對其生產經營活動的法律監督和干涉。承包人連續兩年棄耕地的,發包人有權解除合同,收回承包耕地。
事實上,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雖然法律不允許土地經營權人擅自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但同時,一般情況下,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管理權往往屬于地方基層行政部門,所以我們可以向其投訴或聯系律師,律師協會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參加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法制監督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020-12-02公司社保變更需要帶什么手續
2021-01-09交通事故如何認定全責
2021-02-02交通違規罰款收取的滯納金會超過本金嗎
2020-11-20假焊工證安監局如何處罰
2021-03-22酒后駕車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處罰是怎樣的
2021-01-03探望權可以拒絕嗎
2021-02-23車禍二級傷殘最多賠償多少錢
2020-12-04瀆職侵權犯罪構成要件
2021-01-10司法凍結公司賬戶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3廣告中說明賠償屬于要約邀請嗎
2021-03-11承攬人、定做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26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保險合同的內容
2021-02-13財產保險意外傷害險種的理賠流程
2021-03-22校車肇事損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小事故逃逸了還能走保險嗎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