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確保建設工程順利進行,國家從不同方面對房屋拆遷作出了具體規定。但是,由于法律法規中的規定比較分散,房屋拆遷的法律程序概括如下:一、取得建設項目批準文件,建設項目必須取得建設用地所在地政府規劃委員會的批準文件和合法的建設許可。二是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用地單位應當持建設項目批準文件到當地政府規劃局或者規劃辦公室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審批和頒發手續。三是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批準文件前兩份批準文件辦理完畢后,由用地單位向當地國土資源局申請國有土地使用權批準文件。國土資源局認為土地使用權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后,批準發放國有土地批準文件。四是制定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拆遷人應當調查核實計劃拆遷范圍內被拆遷戶的建筑物、構筑物、居住人口、地理環境和經濟狀況,全面掌握具體情況,分析拆遷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趨勢,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拆除方法,確定拆除期限。(5) 拆遷人開立拆遷資金專用賬戶,必須在專業銀行開立拆遷資金專用賬戶,并根據拆遷工作需要足額繳存拆遷資金。取得上述條件后,拆遷人應持有關部門的批準文件到當地房地產管理局或建設局申請拆遷許可證,取得拆遷許可證后方可實施拆遷。拆遷許可證簽發單位與拆遷許可證同時簽發拆遷通知書。通知內容包括:被拆遷人姓名、拆遷實施單位、拆遷范圍、拆遷期限、搬遷日期等。拆遷公告發布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活動:(一)新建、改建、改建、改建、改建、改建、改建、改建、改建等,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擴建、改建;(二)房屋買賣、交換、贈與、出租、抵押、財產分析、出租戶掛牌;(三)改變房屋、土地用途;(四)企業工商登記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法人登記。9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拆遷公告發布后,拆遷人應當按照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的規定,與被拆遷人協商拆遷期間的補償安置事宜,簽署一份書面協議。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依法簽訂后具有法律效力,各方應當履行。拆遷人應當按照約定對被拆遷人和房屋承租人進行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應當在約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搬遷后,被拆遷人應當在批準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內及時實施拆遷。強制拆遷在規定的拆遷期限內,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未就拆遷補償安置達成協議的,拆遷人將通過法定程序強制拆除被拆遷房屋。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房屋租賃合同需要備案嗎
2020-11-19車輛被套牌違章怎么維權
2021-02-18權利質權標的的要件有哪幾種
2021-03-22船舶留置權的留置物的修理費歸誰
2021-01-13被騙婚需要哪些證據
2021-01-29分公司負責人能否被執行
2021-02-10委托律師合同能解除嗎
2020-12-05房地產開發流程及五證是什么
2020-12-29勞動爭議管轄權是什么意思
2020-12-29六個月后的起訴時間從何時計算
2021-02-03人身保險合同多久未支付保險費合同失效
2021-03-01投保人隱瞞實情投保會后果根據不同情況而定
2020-11-17保險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1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定義
2021-01-14保險公司變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什么是合同保證保險
2020-12-01《保險法》司法解釋(一)
2020-12-16什么是增加保額
2020-12-21什么是保險費和保險費率?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