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有土地上辦理房屋征收手續的集體土地可以流轉嗎?
答案是否定的,房屋征收的行政決定依據的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條例第一條規定,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活動,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護被征收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因此,《條例》只適用于單位和個人在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不適用于集體土地和宅基地上的房屋征收。可見,集體土地上房屋征收決定缺乏法律依據。
一些朋友可能會提到,很多規范性文件和司法解釋都強調,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可以按照590號令的規定進行。這是實踐借鑒的結果嗎?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辦公廳、監察部辦公廳關于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修改前加強監督檢查進一步規范征地拆遷行為的通知,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要參照新頒布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精神。如果我們仔細理解,不難發現,我們這里強調的只是“參照其精神”,而不是直接適用其規定的程序。結合《通知》的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應該“參照”的是被拆遷房屋的補償標準,而不是被拆遷房屋的法定程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二條規定,農村集體土地被征收時,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等不動產的安置不予補償,房屋所在地已列入城市規劃區,土地所有人要求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標準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但應當扣除已經取得的土地補償費。從字面解釋的角度看,這里可以“參照執行”的只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補償標準(即被征收房屋周邊同類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而不是照搬590號令的規定進行整個征收程序。綜上所述,法律法規和相關規范性文件從未允許按照590號令規定的程序實施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征收,這是地方政府完全站不住腳的。農村土地征收補償的原則,民主協商原則和合法性原則,必須是大多數村民的真正集體意志,而不是一個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而這種意志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2。平等原則
在征地補償分配中,要充分保障集體經濟組織的每個成員或村民享有平等待遇,正確處理利益關系。少數成員或村民被剝奪土地補償分配收益權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利益驅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和土地補償分配總量每次都是固定的。為了分配更多的集體收入,只有減少應分配的人數,才能使大多數村民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合理分配征地款是保證每一個成員或村民都有土地收益權的前提。
3。權利義務一致性原則。
以上知識是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農村集體土地被征收時,不得使用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程序。《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針對的是國有土地。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證金的擔保形式有哪些
2020-11-22擔保合同能否約定獨立效力
2020-12-12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定罪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13請求協助送達出庭傳票的,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19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簽保險代理合同事畢需要解約嗎
2020-12-18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單位沒給員工買社保發生工傷誰來賠償
2020-11-21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人壽保險理賠有怎樣的標準
2021-02-14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應當繳納哪些稅
2021-01-08買保險時不如實告知的后果是什么
2021-02-27人身保險合同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
2020-11-23保險代理合同范本
2020-11-21車輛發生了保險事故因該怎么辦?
2021-01-31預定死亡率 Expected mortality
2021-01-04原頒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如何處理
2021-02-21什么是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