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內蒙古《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國家可以依法征收、征用土地,并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給予補償。土地被征收時,用地單位應當向被征收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被征收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用地單位只有使用權。因此,征地補償一般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土地使用申請。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時,土地使用者應當向縣級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建設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照職權審批建設用地。二是建設用地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后,由縣級人民政府向建設單位發出建設用地批準書,由同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公布批準結果;經國務院批準的,由自治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予以公告。三是征地方案經依法批準后,由被征收土地的市、縣人民政府實施,批準機關、批準文號、土地用途、范圍、面積、補償標準,被征地的鄉(鎮)、村應當公布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征地補償期限。聽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4被征收土地的所有人、使用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向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1) 土地補償費:
1。基本農田被征收的,土地補償費為被征收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8-10倍;其他耕地被征收的,土地補償費為被征收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8倍。2被征收耕地的青苗補償,是指當季農作物的產值。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應當按照有關部門規定的標準給予補償;井、管、纜、棚、圍等設施,應當根據實際損失給予合理補償。征地方案公布后,搶種的農作物和附著物不予補償。(2) 在自治區范圍內征收耕地的,每一被征收農牧業人口的安置補助標準不得低于被征收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倍。依法經批準占用基本農田的,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補償標準執行征地補償標準。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金達到法定上限(即征地前三年平均產值的30倍),不足以維持被征地農牧民原有生活水平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從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予以補助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安置。要依法足額、及時繳納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苗木補償費。(6) 各項費用的支付,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向被征地單位和個人支付全部征地補償費用,被征地單位和個人應當在3個月內交付土地規定期限;未按規定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的,被征收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交付土地。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胎孕期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2-11眼晴工傷鑒定的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9產假期間的社保由誰來交
2020-12-21什么是商業匯票轉貼現?
2020-12-10過錯方起訴離婚孩子怎么判
2020-11-29口頭合同提前終止可以嗎
2021-02-03合同糾紛是否能提起侵權之訴
2021-02-03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意義是什么
2021-02-09父母把拆遷安置房贈予兒子怎么做
2021-01-30中介有哪些價格欺詐的情形
2020-12-11勞動合同公司賠償違約金怎么算
2021-02-22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二手機動車被盜,盜竊險賠付標準是什么
2020-12-20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快遞被燒了物流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2020-12-14保險條款解讀-家庭保險
2021-01-03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