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征用林木的補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土地管理法》,對被征用的土地,在簽訂征地協議前種植的苗木、附著物,也應當酌情給予補償。但在征地方案協商簽訂后,對種植的苗木和修建的地上附著物不予補償。被征收土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在實踐中,可按以下方法實施:
因征地建設破壞征地前的苗木的,由用地單位按一季田間作物產量和產值計算補償。具體補償標準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對剛剛播種的作物,按一季產值的三分之一補償生產成本;對正在生長的作物,按一季產值補償最高生產成本;對可以收獲的作物,不補償成本;對正在生長的作物,按一季產值補償最高生產成本不能收割的,按一季補償;生長多年的經濟林木,盡量移栽,由用地單位支付移栽費。必須減少的,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實際價值給予補償。對用材林,林權人應當自行采伐,用地單位只支付采伐工時費,不予補償。被征地單位征收補償費后,按照下列方式處理:。土地補償費、依法應當向集體支付的安置補助費、集體所在地青苗、附著物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2。苗木、附著物的補償費屬于苗木、附著物所有人。三。安置補助的歸屬和使用:(一)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的,應當交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二)被其他單位安置的,應當向安置單位支付安置費。(3)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經被安置人同意,支付給被安置人或者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險費用。
集體所有補償費用的收入分配方法:
1。在當地金融機構設立專門賬戶。
2。使用是公開的,由村民監督。
3。分配辦法經半數以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批準,報鄉政府備案。三是賠償糾紛。一是賠償標準爭議由縣級以上政府協調解決。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定。
2。補償費用分配糾紛的性質是民事糾紛,當事人是村委會或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當事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征地信息公開糾紛屬于行政糾紛,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
國家林木征地補償標準是有關國家機關在了解我國現行法律規范的基礎上,制定的一項適合我國現階段的法律規范。由此可知,土地征收實施后,需要一次性支付經濟補償金,否則民事主體可以請求司法救濟。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或建議,請登入律霸諮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醫療訴訟模式的法律與道德分析
2020-12-09什么樣的婚姻是軍婚,國家對軍婚有哪些優惠政策
2020-12-31老字號受法律保護嗎
2020-12-10個體戶與個人獨資企業的差異
2021-03-15什么是放棄繼承權,怎么放棄繼承權
2021-03-22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祖父對未成年孫子恨鐵不成鋼,可以撤回贈與的房子嗎
2020-12-10北京樓市調控細則15條正式出臺(全文)
2020-12-23勞務用工和合同用工是什么意思
2021-03-04交通意外險理賠時需注意什么
2021-02-12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人身保險有哪些特殊性
2021-01-21保險條款是如何分類的
2021-03-04五種情況!自駕出險不理賠
2021-01-09外資保險公司因分立解散需要批準才能解散嗎
2021-01-06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互聯網保險的概述內容
2020-12-07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是否合法有效
2021-03-19保險公估人的作用
2021-02-01什么時候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