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被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耕地征收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費。被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被征收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安置的農業人口數量,按照被征收耕地數量除以被征收單位征地前人均占用耕地數量計算。每一被安置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標準為征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但被征收耕地每公頃最高安置補助不得超過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此外,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青苗所有人所有。
“征地安置補助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被安置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安置補助,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向被安置人員支付安置補助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金應當支付給被安置人個人,或者經被安置人同意,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險費用。”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土地補償費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民的原則,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土地補償費分配辦法
根據上述法律法規,耕地征收補償費匯總如下:
1)包括四項: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但要求主要用于失地農民。(3) 耕地安置補助費按需安置農業人口數計算。其具體屬性應根據不同情況加以判斷。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費屬于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所有者。(2) 征用宅基地和地上房屋的補償(一)宅基地。
根據《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屬于“其他土地”的建設用地,應當“按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補償”。此外,“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各省規定,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土地補償費標準和征收耕地安置補助標準”,但在實踐中,參照耕地標準來確定這兩項成本太低。為此,國土資源部下發了《關于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制定征地區綜合地價,隨后出臺了《國土資源部關于制定統一的征地年產值標準和征地區綜合地價的通知》,進一步強調要解決征地補償標準低、地價不一、價格隨意性差的問題這些都是突出的問題。但即便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發展,區域地價也變得落后和不合理。因此,我們可以用“不降低農民生活水平”的原則與收集者交涉。
2)農村住房
農村住房按地上物體補償。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房屋拆遷應當進行合理補償安置。為解決被拆遷農民的住房問題,應因地制宜給予合理補償,采取多種安置方式。在城市和農村的遠郊區,我們主要采取搬遷安置的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拆遷補償不僅要考慮被拆遷的房屋,還要考慮被征收的宅基地。房屋拆遷按房屋重置成本補償,宅基地征收按當地征地標準補償。”可見,住房補償與戶籍無關。
此時,有些讀者可能會感到困惑。因此,我們必須區分兩個概念:補償和安置。補償和安置往往放在一起,但有區別。補償是對被征收房屋產權的救濟,而安置則是對被征收房屋所有人及其家庭成員生活居住的保障。在農村房屋拆遷補償中,基本上與戶籍無關,而是要求安置的權利,即無償獲得安置面積或低價購買安置房的權利。對于安置問題,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法規和政策,更多的法規和政策存在于具體的補償安置方案中。
對于農村土地和住房的補償安置,還存在戶籍遷出、遷入、承包地的調整和分配、離婚、結婚導致的戶籍變更等諸多問題。厘清這一問題是本文所沒有涉及的,而處理和解決相關的補償安置問題,則是普通人所不能勝任的。如果您在征地拆遷過程中遇到戶籍相關問題,最好聘請專業律師幫您處理,以免您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盜取公司財物上百萬如何量刑
2021-03-04私自改合同有什么后果
2021-01-01行政案件律師收費標準
2021-01-09分公司取消合并報稅怎么處理
2020-12-14借款協議自己寫有法律保障嗎
2020-12-14新三板定增對象
2020-12-16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1坐滴滴出交通事故怎么辦,責任怎么分
2021-02-05公司破產補償是怎樣的呢
2020-11-14胎兒親子鑒定的方法及效力是什么
2021-03-26辦酒不領證算結婚嗎
2021-03-05夫妻不和想離婚怎么辦
2020-12-29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拖欠農民工工資被警察帶走怎么處理
2021-01-16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保險合同內容變更的條件及訂立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5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拒絕賠償
2020-11-21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或者經紀業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4保險經紀人哪些情況下會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