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拆遷協議是否有法律依據根據我國《國有土地征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拆遷協議是否有法律依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協商補償后,可以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有關法律、法規《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五條房屋征收部門和被征收人應當按照條例的規定,討論補償辦法,補償金額及支付期限、產權交易的場所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周轉房、停產停業造成的損失、搬遷期限、補償期限、補償期限、補償期限、補償期限、,賠償期間、賠償期間、賠償期間、賠償期間、賠償期間、賠償期間、賠償期間、賠償期間、賠償期間、賠償期間、賠償期間過渡的方式、期限等事項,應當訂立賠償協議。賠償協議訂立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賠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第二十六條房屋征收部門未在征收補償方案規定的期限內與被征收人達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人不明確的,房屋征收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報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按照征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該決定應在房屋征收范圍內,并將于日后公布。賠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賠償協議的有關事項。被征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第二,協議雙方的身份在法律上是無效的。由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辨認自己行為的能力,被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簽訂的拆遷協議無效。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10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負責民事活動。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10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在實踐中,與未成年人簽訂合同的情況很少,常見的是與老年人簽訂合同。一些老年人后來被證實患有老年癡呆癥。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簽署的所有協議都是無效的。更離譜的是,拆遷人往往不與房主簽訂拆遷協議,即拆遷人往往與被拆遷人的親友簽訂拆遷協議,這也是無效的。在簽訂拆遷協議過程中,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拆遷人,未辦理相關拆遷手續,即不具備拆遷資格的,所簽訂的協議視為無效。
在實踐中,為了趕上進度,在法律程序不完備的情況下,拆遷方往往與被拆遷人簽訂協議。在這種情況下,拆遷行為應當確認無效,并可以請求法院確認協議無效。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拆遷協議有法律依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協商補償后,可以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損害他人名譽罪判幾年
2021-01-13派出所可以開違停罰單嗎
2021-01-13違法強拆農村房屋的賠償規定有哪些
2021-03-22簽訂質押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3-19酒駕肇事逃逸如何處罰
2020-11-11工商查獲假冒如何處罰
2021-02-23共同居住與共同共有是一樣的嗎
2021-01-13贍養人應當如何贍養老人
2021-03-12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項
2020-12-07實習期離職需要提前多久
2021-01-06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保險合同成立和保險合同形式是什么
2021-03-05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從一起賠案看保險公估的幾個法律問題
2021-03-16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進口合同糾紛中的信用保險合同糾紛是什么意思
2020-12-19保險欺詐包括哪些行為
2021-02-24二手車沒保險違法嗎
2021-03-02無責賠償引發保險糾紛
2021-02-27如何辦理保險索賠程序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