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土地劃撥土地出讓有何規定?
國有土地劃撥土地出讓暫時沒有規定,只有相關規定,因為自2019年7月24日起,《國有企業改革中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規定》已經廢止。了解劃撥土地的相關問題,可以參考《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加強對劃撥土地使用權的管理,制定本法。
相關知識:
國家禁止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權轉讓證書擅自轉讓。也就是說,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人應當先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否則其簽訂的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無效應該無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立足于社會現狀和審判實際,盡可能尊重雙方意愿的表達,不輕易確認合同無效,促進了合同的加速履行和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當事人在向人民法院起訴前,已經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合同無效的,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應當認定為有效。簡言之,在國家土地管理部門作出批準或者核準的行政行為,如辦理過戶手續或者直接劃撥等后,人民法院不會對雙方簽訂的原無效協議作出無效認定。結合司法解釋,人民法院處理國有劃撥土地出讓糾紛的原則是:(一)未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土地使用者與受讓人訂立出讓劃撥土地使用權合同的,合同無效。(二)雙方簽訂出讓合同后,在起訴前,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由土地使用者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的,該合同視為有效。此時,土地使用權人已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他有權按照法定程序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三)雙方簽訂轉讓合同后,起訴前,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同意轉讓土地使用權,受讓人辦理土地使用權轉讓手續,即可辦理土地使用權人與受讓人簽訂的合同作為補償合同。受讓人應當向國家土地管理部門繳納土地出讓金,并從國家土地管理部門取得土地使用權。受讓人雖未按原出讓合同取得土地使用權,但仍應按約定對原土地使用權人進行補償。(四)雙方簽訂出讓合同后,在起訴前,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決定不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將劃撥的土地使用權直接轉讓給受讓人使用的,土地使用權人與受讓人簽訂的合同業主和受讓人可以被視為一個補償合同。受讓人未按原出讓合同取得土地使用權,但仍應按約定補償原土地使用權人。上述知識是小編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律師網征求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開庭后的程序
2021-03-192個股東如何設監事
2020-12-26申請強制執行可否附加失信
2020-11-18交通事故索賠技巧
2020-11-18因公殉職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9合同糾紛是否能提起侵權之訴
2021-02-03土地糾紛有人做偽證可以報警嗎
2020-12-01保險人未及時作出核定賠償要負什么責任
2020-12-29進出口貨運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0-11-22超載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增加10%的免賠率
2021-03-15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哪些情況投保人需如實告知
2020-12-04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索賠時怎樣行使權利?
2021-01-26保險公估人的作用
2021-02-01林地承包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12土地出讓金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0-12-30土地轉讓和出租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1外遷女兒不能分取農村宅基地的原因
2021-02-27房屋拆遷補償是按人頭還是按面積
2021-02-12城中村改造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