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xiàn)行產品責任主要是依據(jù)民法通則中的侵權行為規(guī)定。1993年頒布的《產品質量法》雖然也規(guī)定了“因產品缺陷造成產品以外的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但其重點是“產品質量責任”,即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產品質量義務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我國的“產品責任”制度往往與產品質量責任相混淆;其次,由于《產品質量法》第34條對產品缺陷認定和產品質量標準的規(guī)定不明確,國內學者對此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是上述規(guī)定屬于產品責任中的嚴格責任原則;二是上述規(guī)定屬于產品責任中的嚴格責任原則;另一種觀點認為,該條不屬于國際上廣泛采用的嚴格責任原則。筆者認為,產品質量法不能等同于現(xiàn)代意義上的產品責任法。從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來看,我國還沒有建立起系統(tǒng)的產品責任法律制度,國外的產品責任法更是不完善。突出的問題是國外產品責任法的適用非常混亂,沒有專門的規(guī)定。現(xiàn)行立法在法律適用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民法通則中關于侵權責任適用的規(guī)定。《民法通則》第122條規(guī)定“因產品不合格造成財產或者人身損害的,由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因此,有學者認為,我國產品責任也適用嚴格責任。在司法實踐中,我們也參照了《民法通則》第146條,即侵權行為造成損害的賠償,適用侵權行為發(fā)生地的法律。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住所在同一國家的,也可以適用其原籍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發(fā)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以外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顯然,這是涉外侵權責任的沖突規(guī)則,但并未進一步規(guī)定涉外產品責任特殊侵權的法律適用原則。也就是說,如果在涉外產品責任的具體案件中,我們不能認定中國境外的產品責任侵權,那么當行為地法和中國法律都構成侵權時,應當適用哪個國家的法律來認定當事人的賠償責任?例如,當產品責任的受害人是中國人(即原告)時,我國法院能否根據(jù)《民法通則》中的法律適用原則,明確確定當事人的賠償責任,對于外國產品責任的特殊侵權行為,我們不能推演法律適用。二是《產品質量法》對責任主體的規(guī)定。1993年《產品質量法》第二條規(guī)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銷售產品,必須遵守本法。”。本條限定了產品責任義務主體在中國境內的范圍,但不包括外國產品在中國境內可能產生的產品責任。這一規(guī)定顯然不利于我國消費者對外國生產者或者出口商提起產品責任訴訟,也不利于我國法院對外國產品責任案件行使管轄權。第三,關于產品責任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
現(xiàn)行《產品質量法》只規(guī)定了損害賠償。根據(jù)《產品責任法》第32條的規(guī)定,對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人生活補貼等;對造成死亡的,應當提供喪葬費、撫恤金等,賠償范圍很窄,賠償數(shù)額很小很低,而且沒有精神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這極不利于在涉外產品責任案件中保護中國消費者。隨著大量進口商品進入中國市場,由國外商品引發(fā)的產品責任問題也將增多。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對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既不能懲罰和震懾生產者和銷售者,也不利于保護我國消費者。上述只是立法上的缺陷。從法律角度看,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需要實體法和沖突法的雙重調整。對于國內國家來說,這兩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現(xiàn)在的問題是,現(xiàn)行規(guī)范產品責任的法律大多是實體法,主要考慮國內情況,對國外因素的法律規(guī)定很少甚至沒有;在沖突法領域,只有少數(shù)法律規(guī)定過于原則化、簡單化,缺乏可操作性。立法的滯后必然導致司法上的矛盾和混亂,因為民法通則的原則給司法留下了太多的空間,原有零散的國際私法沒有正確的規(guī)定,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些問題是外國產品責任立法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1。本保險單承保的任何事故或訴訟:
(1)未經本公司書面同意,被保險人或其代表不得向索賠人作出任何承諾或拒絕、要約、協(xié)議、付款或賠償。必要時,本公司有權以被保險人的名義處理抗辯或索賠;
(2)本公司有權以被保險人的名義,為本公司的利益,自費向責任方索賠。未經本公司書面同意,被保險人不得接受責任方對有關損失的支付或賠償安排,也不得放棄向責任方索賠的權利,否則由此產生的后果由被保險人承擔;
(3)在訴訟或索賠處理過程中,本公司有權自行處理任何訴訟或解決任何索賠案件,被保險人有義務向本公司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和協(xié)助。
2。同一批生產、銷售的產品或者商品,因同一原因造成多人傷亡或者多人財產損失的,視為一次事故造成的損失。被保險人的索賠期限自損失發(fā)生之日起不超過兩年。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酒駕撞死人判刑嗎
2021-01-19有勞動糾紛的工廠能破產嗎
2020-12-30中國哪些職業(yè)不能與外國人結婚
2020-12-11申請注冊三維標志商標有哪些限制條件
2021-03-05保證合同變更反擔保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1-26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抵押權
2021-03-19怎么寫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協(xié)議書
2021-01-31公司開空頭發(fā)票負責人逃跑構成刑事犯罪嗎
2020-11-132020公司破產員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3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率的因素
2021-03-19私生子繼承權的依據(jù)如何
2021-03-02一歲寶寶在商場受傷以后責任歸誰
2020-12-10企業(yè)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勞動仲裁委直屬哪個部門管轄
2020-11-12對方不履行勞動仲裁裁定該怎么辦
2020-12-24勞務派遣糾紛哪個地方仲裁管轄
2020-12-03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商業(yè)、供銷系統(tǒng)投保貨物運輸保險若干試行規(guī)定是怎樣的
2021-02-06家庭財產兩全保險條款范本
2021-03-11保險公司敗訴承擔訴訟費是否合法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