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法律規定并經常涉及的勞動關系糾紛中的損害賠償有兩種:一種是用人單位賠償糾紛,是指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給第三人造成的損害應承擔的賠償責任,也稱為雇員對造成損害的責任。二是職工受害損害賠償糾紛,是指用人單位在完成用人單位交辦的工作任務過程中,對職工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在這兩種情況下,雇主的民事責任都是基于雇傭關系的存在。在我國,勞動關系的法律責任是:第九條勞動者在勞動活動中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造成損害的,應當與勞動者承擔連帶責任雇主。用人單位負有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勞動者要求賠償。前款所稱從事勞動活動,是指在用人單位授權或者指示的范圍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動活動。員工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表現為履行職責或者與履行職責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就業活動”。第十條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給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給自己造成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定作人對定作、指示、選擇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第十一條勞動者在勞動活動中遭受人身傷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關系以外的第三人對勞動者造成人身傷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索賠。
如果雇員在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而遭受人身傷害,并且雇主或分包商知道或應該知道接受合同或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的資格或安全生產條件,與用人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屬于《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其次,將雇傭關系的歸責原則分為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原則。后兩種是特別規定。在我國,勞動關系適用無過錯原則有以下原因:
1。在民法通則中,雇傭關系中的賠償不屬于特殊侵權的范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五條規定:“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人”是指企業、合伙企業的從業人員在從事本法規定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給他人造成損害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為當事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案件事由的規定》,勞動爭議中的損害賠償屬于“特殊侵權糾紛”部分。可見,我國已將勞動爭議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納入了特殊侵權責任。雇傭關系糾紛中的損害賠償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原則不能適用于雇傭關系糾紛中用人單位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如果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原告必須證明被告對自己造成的損害有過錯,即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原則;如果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用人單位只要證明自己對造成勞動者或者第三人損害沒有過錯,就不能承擔責任。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情況下,原告很難舉出有效證據證明用人單位的過錯,這在實踐中是不可行的,不利于勞動者權利的保護。在適用過錯責任推定原則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利用勞動者掌握的資源(如其他勞動者的證言),很容易找到證明勞動者“過錯”的證據。基于社會公平正義和有效保護被害人利益的目的,適用過錯責任推定原則顯然是不可行的。勞動爭議損害賠償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原告只需提供勞動關系存在的證據和自己損害的事實,用人單位可以承擔民事責任,無需證明用人單位對原告損害是否有過錯,這既符合勞動法和合同法的立法精神,也符合社會公正和切實保護受害人利益的要求。第三人或者勞動者因過失造成自身損害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損害是第三人或者其雇員故意造成的,可以依法免除責任。運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處理勞動爭議損害賠償,符合我國的社會發展和現實。
在目前法院審理的案件中,勞動關系事故賠償責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的規定執行。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勞動者在就業活動中造成傷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傷害的,他應與雇主承擔連帶責任。用人單位負有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勞動者要求賠償。
通過閱讀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知道,我國勞動關系法律責任實行無過錯原則,即只要勞動者在用人單位指定的工作范圍內,在工作時間給他人造成損害,只要你沒有重大過錯,該人誰承擔責任,誰就是用人單位,勞動者不承擔責任。如果您遇到相關問題,歡迎到法律BA網咨詢,這里有專業律師為您解答。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撫養范圍包括什么
2021-01-29<交通事故篇> 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并存時,發生交通事故該如何賠償?(限江蘇范圍)
2020-12-19網吧單位違法如何處罰
2020-11-14違法行為人居住地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13法院如何認定受脅迫的婚姻
2021-02-11專利無效請求人舉證期限是多久
2020-12-01做交通虛假鑒定的后果
2021-01-27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辦理房產贈與公證錄音錄像嗎
2020-12-26公司名稱變更影響公司認證嗎
2020-11-11非工傷醫療期滿后如何賠償
2021-03-15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25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兒童意外險不得超過多少
2020-12-30“高保低賠”條款是否屬于免責條款
2020-12-20借款會有哪些要求
2020-12-11保險經紀人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2021-01-20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是如何的
2021-01-28保險合同沒簽字生效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