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轉讓的概念是商標注冊人在注冊商標有效期內依法將商標專用權轉讓給他人。商標轉讓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合同轉讓、連續轉讓和行政命令轉讓。注冊商標的轉讓形式包括合同轉讓和繼承轉讓。合同轉讓,是指轉讓人與受讓人簽訂轉讓合同轉讓注冊商標;繼承轉讓,是指依法注冊的個人或者個體工商戶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后,由法定繼承人轉讓注冊商標。
在實踐中,大量轉讓的注冊商標是通過合同轉讓和注冊的。注冊商標的轉讓應當依法辦理一定的手續,經商標局核準后,轉讓注冊方能生效。未向商標局辦理有關手續而轉讓注冊商標的,是注冊商標自行轉讓的行為。根據《商標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將受到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注銷注冊商標。商標轉讓過程。商標轉讓過程包括:申請→受理→復審→公告→簽發轉讓證書。
2。商標轉讓所需文件:A.商標轉讓/注冊申請;B.轉讓方和受讓方的身份證明文件(復印件);C.受讓方出具的授權委托書;受讓方經營者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D、 申請調劑申請文件為外文的,還應當提供經翻譯機構確認的中文譯本。
3。商標轉讓時間:約6-10個月。商標轉讓合同是指商標所有人依法將其商標轉讓給他人,受讓人享有商標專用權。(1) 商標轉讓合同效力的審查主要是審查合同是否無效或可撤銷,轉讓的商標是否為人民法院凍結的商標和作為質押注冊的商標。(一)當事人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三)以法律形式隱瞞違法目的的;(四)損害社會公眾利益的;(5)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下列合同:(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訂立合同時嚴重不公平的。一方當事人以欺詐、脅迫或者利用他人的危險,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訂立合同的,受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當事人要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該商標。在凍結期和質權期間,未經人民法院和質權人同意,不得轉讓商標。否則,商標轉讓合同無效。(2) 審查商標轉讓合同條款:
1。合同標的。合同的讓與人應當是依法享有商標專用權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企業、外國人或者外國企業,受讓人僅限于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企業、外國人或外國企業。
2。商標的基本信息,包括商標名稱、圖案、國家、注冊時間、注冊號、批準使用的商品或服務類別、商品或服務名稱。第三,商標權的許可現狀。商標權轉讓前,轉讓人將商標權轉讓給第三人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保護受讓人的利益,受讓人應當在簽訂合同前明確了解轉讓商標的權利,明確約定轉讓商標的許可使用,以及受讓人在簽訂合同后是否仍需承擔許可使用的相關權利義務。
4。商標權轉讓后,受讓人的權利。應當明確規定可以使用商標的商品種類(或者服務種類、名稱)和使用商標的地域范圍。5商標權轉讓的性質。應當明確約定商標權轉讓的性質為永久性或者非永久性。根據轉讓的性質,受讓人有不同的權利期限。
6。商標權轉讓的時間。根據商標權轉讓性質的不同,轉讓的時間也不同。對于商標權的永久轉讓,一般約定在商標權轉讓合同辦理完商標轉讓變更登記手續后,將商標權轉讓給受讓人。商標權的非永久性轉讓,應當約定轉讓期限,轉讓人應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收回商標權。7商標權轉讓的轉讓費用及支付方式。本條款應明確規定轉讓費用、支付方式和支付時間。如果是涉外業務,還要考慮貨幣匯率和計算方法。
8。辦理商標轉讓手續。雙方應當明確約定,共同向商標局提出轉讓注冊商標的申請,轉讓注冊商標的申請手續由受讓人辦理。此外,還應商定誰應承擔更換注冊人的費用。
9。保證商品質量。商標權轉讓人要求受讓人保證商標標明的產品質量不低于轉讓人原水平。轉讓方應提供貨物樣品、制造該貨物的技術指導或技術訣竅(可以另行簽訂技術轉讓合同);還可以提供該產品的商品說明、商品包裝、商品保養方法,必要時還可以提供客戶的定期采購清單。非永久性轉讓的,轉讓方可以監督受讓方的生產,并有權對受讓方的生產和產品質量進行檢查。
10。雙方的保密義務。雙方應明確約定對對方的生產經營活動負有保密義務。在合同期內和合同期滿后,受讓人不得泄露轉讓人為轉讓商標提供的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違約責任是保證債務履行,保護和救濟債權人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不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的,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違約責任的形式包括繼續履行合同、采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違約責任說明:
①對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的各種情形沒有明確約定,故違約責任條款不適用。
②在支付違約金或損害賠償金的形式中,沒有約定違約金或損害賠償金的計算依據,致使違約條款不具有可操作性。(3) 將合同終止誤解為承擔違約責任的一種形式,或者錯誤地認為只要違約就可以終止合同。(4) 約定的違約金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適當減少。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的,一般可以認定為“高于造成的損失過高”一般情況下,雙方同意通過友好協商解決爭議解決條款,協商不成時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1。如果爭議通過訴訟解決,各方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3204201611424582
江蘇瑞鴻律師事務所
簡介:
高柔艷律師,畢業于蘇州大學,獲得法學與工商管理雙學位,中共黨員。法學理論扎實,實務經驗豐富。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不是上市公司能進行股權融資嗎
2021-02-12交通事故死亡多少錢
2021-02-28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共同財產
2020-11-30哪些情形下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不用賠償
2021-02-27破產債權是怎么分類的
2021-01-14什么是家庭冷暴力,遭到冷暴力該如何處理
2020-12-31交通事故誤工費證明怎么寫
2021-02-15事故賠償如何認定
2020-12-11購房合同違約上征信嗎
2020-12-13怎么認定廠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02雇傭關系工傷賠償
2021-01-15勞動者可以去哪兒投訴
2020-11-22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侵權人賠償后保險還賠嗎
2020-12-11房屋保險包括哪些房屋保險不賠償的情況是什么
2021-03-12被保險人權利之完善
2021-01-17財產保險合同的原則和形式各是什么
2021-03-20什么是單獨人壽保險?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