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醫療損害糾紛賠償案件訴訟時效的起點,《民法通則》和《人民意見》都對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作了規定,適用于醫療行為不當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但是,由于相關法律沒有明確的解釋,在司法實踐中如何理解和糾正,很難準確界定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日期。由于醫患關系的特殊性,這些規定不能有效地保護患者的利益。《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起計算。在醫療侵權糾紛中,時效期間的起算時間尤為重要。一般來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或者“知道存在損害和賠償義務人”都不是問題,因為患者會直接體驗到醫療活動造成的身體疼痛,也知道賠償義務人是造成損害的醫生或者醫院。一般來說,受到醫療損害的患者會立即與醫生協商。因此,時效期限應從醫患雙方第一次協商時開始計算。如果患者在下一年內未向醫療方提出損害賠償請求,則患者的請求權將因時效期限的屆滿而消滅。我們認為,侵權賠償案件中的“知道”或“應該知道”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道被侵權的事實,二是知道誰被侵權。人民法院對本案訴訟時效期間是否超過期限,應當以上述兩個標準進行判斷。首先,應當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對明知侵權的判斷進行分析。在被侵權之日,客觀侵權事實的發生時間,但權利人是否知道這個時間點,應當結合患者和案件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我們知道,醫療侵權行為發生后,損害后果可能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而是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潛伏性,有的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要求普通人在損害后果出現之前提出權利要求是不合理的。其次,即使損害后果已經發生,并且權利人已經知道,也不能簡單地以損害發生的日期作為訴訟時效的起點,因為醫學知識是非常專業的,非專業的普通人不能掌握,醫療損害案件中的損害后果是否由醫療活動引起,醫療行為是否與損害后果有因果關系尚不清楚,普通患者很快就能察覺。只有知道誰被侵犯了,才能確定侵權人,從而要求進一步的權利。權利人不知道是誰造成侵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查明侵權人之日起計算。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患者不知道醫療損害發生的時間,但經過醫學檢查,檢查結果提示損害發生,如何計算損害結果發生的時間?如上所述,醫療活動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科學活動,其專業知識不是普通患者所掌握的,因此損害后果不明顯,客觀出現的日期不能作為訴訟時效的起點。只有通過體檢,才能發現損害后果,確認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才能開始計算時效期限。
根據我國法律,醫療訴訟時效的起算點是從我們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的時間開始計算的。我希望它能幫助你。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在線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賬單”的法律效力如何
2021-01-30股東可以當法人代表嗎
2021-02-11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婚姻關系確認案件能否使用調解
2020-11-09離婚證據幾年有效
2020-12-22婚內協議書需要公證嗎
2021-03-05合同債權債務什么時候一起轉讓
2020-12-25委托合同對于委托他人辦事的理解是什么
2021-03-17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競業限制的補償金包含在在職工資里是否違法
2020-11-21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哺乳期什么情況可以直接申請仲裁
2021-02-24勞動糾紛離職后多久失效
2021-03-10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人身保險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6人身故了保險公司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