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醫患糾紛我們應該處理哪些問題?
1。應當牢記患者的知情權,醫生有告知的義務。醫生告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A.綜合診療信息和治療風險;B.通俗語言;C.信息內容必須真實;D.重要信息應采用書面形式。《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和第五十六條對醫療當事人的告知義務作了具體規定,應當嚴格控制。
2。患者有一定的自主權;患者有權同意手術、特殊檢查治療和實驗性臨床治療。
同意權的處理方式有三種:a.患者的同意和家屬或相關人員的簽字;B.無法取得患者同意的,由家屬或相關人員簽字;C.無法取得上述同意的,由主管人員批準醫院要落實。三?;颊叩拿u權和肖像權。《侵權責任法》第62條規定。醫院及其醫務人員擅自披露患者“隱私”情況的,可能侵犯患者的名譽權;醫院將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或其家屬的,不侵犯患者的名譽權;內容肖像需要用于宣傳的,應當征得患者同意。重視病案(醫療訴訟證據)的證據功能。主要類別包括:A、病歷;B、檢查報告;C、相關記錄;D、影像資料;E、相關對象;F、同意書;G、重要告知記錄。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解決醫療事故賠償等民事責任糾紛有三種方式:一是醫患協商解決;一是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調解;三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醫療糾紛大多經過了協商的過程。應該說,這也是解決問題最經濟、最方便的辦法。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談判不一定能達成共識,甚至拖延很長時間。對此,患者要特別注意,因為醫療侵權訴訟時效和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糾紛解決申請的時效為一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計算。因此,當協商遲遲不能達成協議時,應及時采取第二種或第三種方式。由于患者普遍質疑衛生行政部門的地位,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自今年4月1日起施行,醫療侵權訴訟舉證責任倒置,因此,今年以來,因醫療糾紛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的比例明顯上升,第三種方式成為解決醫療糾紛的主要方式。處理醫患糾紛應從哪些問題入手?在處理醫患糾紛等復雜問題時,律師的介入可以使之更為容易,解決許多問題。想找一位能處理醫患糾紛的專業律師,歡迎咨詢律師網,找個專業律師給你解釋清楚。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死刑核準期間能否申訴
2020-12-20想訴訟離婚,女方把結婚證藏起來怎么辦
2021-03-02網絡商標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3-16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勞動糾紛需要用到哪些法律
2021-01-19人壽保險具體包括哪些類型
2021-01-13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二)
2021-02-11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3-05三者險理賠以修理為前提嗎
2021-01-11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
2020-12-01保險受益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14哪些拆遷安置房可以買賣,購買拆遷安置房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1拆遷中違章建筑享有補償嗎
2021-01-09拆遷房屋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9已遷出的人還有獲得拆遷補償的權利嗎
2021-02-09公益拆遷的法定流程是什么
2021-03-09拆遷談判前期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2020-12-27拆遷小產權房能獲得補償嗎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