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沒有處分權的人簽訂的合同是有效的,一句古老的法律格言說:“任何人都不能處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無權處分他人財產的人經債權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合同有效。根據上述規定的推理,這種情形屬于效力待定,即債權人承認合同的效力,不承認或者不取得處分權的,合同無效。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買賣合同的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一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以出賣人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出賣人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的,買受人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解除合同并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筆者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買賣合同的司法解釋》第三條更為科學合理。將合同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的情形理解為效力未定的合同是錯誤的,因為它混淆了法律上的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負擔行為是指債務法上的依法履行義務的行為,表現為契約行為;處分行為是指直接改變權力的行為,分為物權行為和準物權行為。《合同法》第五十一條中的“處分”應當是處分行為,不包括負擔行為,出賣他人財產屬于負擔行為。合同的效力不取決于處分人處分標的物的權利,合同應當有效。此外,效力待定的解釋混淆了物權變動的原因行為與結果行為之間的關系。處分人無權處分,只影響標的物的物權是否可以變更,不能確定合同是否有效。
由于法律原則的缺失和立法的模糊性,出現了許多錯誤的判斷。《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買賣合同的司法解釋》第三條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買受人不能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不能根據善意取得理論要求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法院,因為本條規定買受人沒有取得所有權,不適用善意取得。善意取得的前提是所有權已經全部取得,也不能以合同有效為基礎要求對方交付標的物,可以請求法院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賠償損失,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交易的安全和對方的善意利益。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辨別連鎖加盟項目的真假騙局
2021-01-18兩個公司合并怎么處理債務
2021-01-24商標轉讓權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05醉駕行政處罰單多長時間下達
2020-12-07外嫁女是否有權利分得土地補償款
2021-01-20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無結婚證酒席錢要賠償嗎
2021-03-02事實婚姻財產分割原則有哪些
2021-01-02協議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0-11-09管轄異議答辯狀怎么提交
2021-01-10意向合同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1-14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終止合同
2021-01-01實習期獨自駕車上高速發生追尾
2021-03-16[案例]:碰到勞務欺詐,求職者該怎么辦?
2021-01-02做了財產保全的就一定能執行嗎
2020-12-01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保險公司怕擔責是否可以起訴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5快速理賠需要帶什么,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6保險公司把被保人寫錯了怎么理賠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