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是否有效(《民法通則》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
一般來說,自愿達成的賠償協議應當具有法律約束力,各方應當自覺履行。法律行為是否有效取決于:(1)行為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2)意思是否真實;(3)內容是否違反法律和公共利益。不具備上述三個條件的,應當認定當事人簽訂的損害賠償協議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簽訂交通事故賠償協議的行為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協議的內容應當受到法律保護。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各方都應受到賠償協議的約束,不應隨意“走出去回頭”。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公共利益。人身損害賠償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主體時,根據行為人是否有過錯來判斷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過錯責任原則的構成要件。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時,其構成要件有四個條件,即行為人的主觀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這四個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主觀過錯是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基本要件。行為人沒有主觀過錯的,不構成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即行為人不存在主觀過錯要件,即使行為人已成為損害事實,且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他也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三。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一般侵權行為。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應當以過錯作為行為人承擔人身損害責任的依據。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由原告承擔,即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訴訟中,原告應承擔其訴訟請求的全部舉證責任。證據不足或者無法提供的,原告將依法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最新信息(《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符合下列條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43條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反社會治安和良好習慣。
我們可以理解,人身傷害賠償協議的有效性取決于滿足某些條件。符合條件的,可以確定賠償,法律有相關規定。以上均為律霸組織的相關內容。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可以咨詢律霸的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期徒刑能改為有期嗎
2021-02-22責任免除是對誰承擔責任的限制
2020-12-31一審判決生效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1公司加班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2020-12-24運輸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8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交強險賠償范圍及限額有什么變化
2020-11-24人身意外險可以抵扣嗎
2021-01-05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此人身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4適用保險新條款 不可忽視溯及力
2020-11-27被車撞傷后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意外責任險
2021-02-26我國保險理賠低效率是否低
2021-03-14投保人告知義務解析
2021-01-27出門旅游如何選擇買保險?
2020-12-29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1-01-17什么是機動地
2020-12-11公司拆遷補償款稅收優惠嗎
2021-02-08拆遷安置房辦產證要多少錢
2021-03-06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的方式和標準是什么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