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為貫徹實施《廣東省社會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廣東省社會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等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工傷保險應當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單位和職工必須遵守勞動安全衛生法規、制度,嚴格執行國家、省、市勞動安全衛生法規規程和標準,積極預防工傷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三條??本實施辦法適用范圍按《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機關公務員、財政全額核撥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工作人員,以及城鎮個體經濟組織及其從業人員的社會工傷保險實施辦法另行規定。
第四條??工作時間在本單位從事日常生產、工作導致傷亡,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在工作時間內發生的并非由所從事的日常生產、工作直接導致的傷亡除外。
第五條??在執行本單位安排的生產工作任務中因突發疾病造成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非經第一次搶救治療病情相對穩定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情形除外。
第六條??職工在因公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或在上下班時間和必經路線上,發生意外傷害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其中“意外傷害”,包括本人無法預見、不可抗拒的傷害,主要包括遭受自然災害、高空墜物致傷亡,或遭受非本人私怨的搶劫致傷亡等。
第七條??由廣東省或廣州市職業病診斷機構(診斷組)確診、并經市、縣級市(含番禺區、花都區,下同)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下簡稱勞動保障部門)確認的法定職業病,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第八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有和集體所有制單位工作時因工負傷或首次確診為職業病,并在原工傷或者職業病部位(傷口)舊傷復發的在職職工(含退休人員),經市、縣級市醫務勞動鑒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勞鑒會)鑒定確認,應當享受工傷待遇,并按規定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舊傷復發期間的有關醫療費用。
第九條??工傷認定由職工所在單位提出申請。單位必須自職工發生工傷(含比照工傷,下同)事故或職業病首次確診之日起15日內向市、區或縣級市勞動保障部門提交工傷報告。遇有特殊情況,經勞動保障部門工傷確認機構(以下簡稱工傷確認機構)批準,可以適當延長,但不得超過30日。逾期不報告的,由單位按規定支付工傷待遇。
職工發生工傷事故或職業病首次確診之日起半年內,單位須按規定書面申請工傷確認,填寫《廣州市職工工傷確認表》(以下簡稱《工傷確認表》),單位逾期不申報工傷確認的,職工須于因工負傷或職業病首次確診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保障部門投訴,逾期不投訴的,視為自動放棄工傷確認。
第十條??工傷確認機構收到工傷申請報告后應在30日內作出確認工傷或者非工傷的決定。
對于在規定的時間內工傷申請人未能提供工傷足夠證據的,工傷認定機構可在獲得充足證據后再作出是否確認工傷或者非工傷的決定。
第十一條??職工因工傷亡,按下列程序確認:
(一)職工因工負傷,須在受傷后及時報告單位勞動人事或安技部門,由單位填寫《工傷確認表》,需進行工傷醫療期(醫療終結,下同)鑒定或殘廢(疾)等級評定時應填寫《廣州市傷病職工勞動能力鑒定表》(以下簡稱《鑒定表》)。
(二)屬于按國務院《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和原市勞動局《關于填報企業職工傷亡統計報表的通知》(穗勞護字〔1994〕002號)要求登記統計的職工傷亡范圍,由勞動保障部門工傷確認機構按規定確認。單位安技部門應在職工傷亡之日起15日內填寫《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并連同傷亡事故報告書、傷病醫療診斷書和《工傷確認表》等有關資料,按工傷事故處理分工范圍和隸屬關系,逐級上報確認。
第一條??為貫徹實施《廣東省社會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廣東省社會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等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工傷保險應當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單位和職工必須遵守勞動安全衛生法規、制度,嚴格執行國家、省、市勞動安全衛生法規規程和標準,積極預防工傷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三條??本實施辦法適用范圍按《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機關公務員、財政全額核撥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工作人員,以及城鎮個體經濟組織及其從業人員的社會工傷保險實施辦法另行規定。
第四條??工作時間在本單位從事日常生產、工作導致傷亡,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在工作時間內發生的并非由所從事的日常生產、工作直接導致的傷亡除外。
第五條??在執行本單位安排的生產工作任務中因突發疾病造成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非經第一次搶救治療病情相對穩定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情形除外。
第六條??職工在因公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或在上下班時間和必經路線上,發生意外傷害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其中“意外傷害”,包括本人無法預見、不可抗拒的傷害,主要包括遭受自然災害、高空墜物致傷亡,或遭受非本人私怨的搶劫致傷亡等。
第七條??由廣東省或廣州市職業病診斷機構(診斷組)確診、并經市、縣級市(含番禺區、花都區,下同)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下簡稱勞動保障部門)確認的法定職業病,應當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第八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有和集體所有制單位工作時因工負傷或首次確診為職業病,并在原工傷或者職業病部位(傷口)舊傷復發的在職職工(含退休人員),經市、縣級市醫務勞動鑒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勞鑒會)鑒定確認,應當享受工傷待遇,并按規定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舊傷復發期間的有關醫療費用。
第九條??工傷認定由職工所在單位提出申請。單位必須自職工發生工傷(含比照工傷,下同)事故或職業病首次確診之日起15日內向市、區或縣級市勞動保障部門提交工傷報告。遇有特殊情況,經勞動保障部門工傷確認機構(以下簡稱工傷確認機構)批準,可以適當延長,但不得超過30日。逾期不報告的,由單位按規定支付工傷待遇。
職工發生工傷事故或職業病首次確診之日起半年內,單位須按規定書面申請工傷確認,填寫《廣州市職工工傷確認表》(以下簡稱《工傷確認表》),單位逾期不申報工傷確認的,職工須于因工負傷或職業病首次確診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保障部門投訴,逾期不投訴的,視為自動放棄工傷確認。
第十條??工傷確認機構收到工傷申請報告后應在30日內作出確認工傷或者非工傷的決定。
對于在規定的時間內工傷申請人未能提供工傷足夠證據的,工傷認定機構可在獲得充足證據后再作出是否確認工傷或者非工傷的決定。
第十一條??職工因工傷亡,按下列程序確認:
(一)職工因工負傷,須在受傷后及時報告單位勞動人事或安技部門,由單位填寫《工傷確認表》,需進行工傷醫療期(醫療終結,下同)鑒定或殘廢(疾)等級評定時應填寫《廣州市傷病職工勞動能力鑒定表》(以下簡稱《鑒定表》)。
(二)屬于按國務院《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和原市勞動局《關于填報企業職工傷亡統計報表的通知》(穗勞護字〔1994〕002號)要求登記統計的職工傷亡范圍,由勞動保障部門工傷確認機構按規定確認。單位安技部門應在職工傷亡之日起15日內填寫《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并連同傷亡事故報告書、傷病醫療診斷書和《工傷確認表》等有關資料,按工傷事故處理分工范圍和隸屬關系,逐級上報確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去哪里辦理?離婚手續怎么辦理
2020-11-15在深圳起訴離婚多少錢
2020-11-07單方離婚起訴書如何寫?
2020-12-21離婚答辯狀開庭時提交嗎
2021-01-16新婚姻法離婚房產的具體規定有哪些
2021-01-06離婚后子女撫養費怎么計算
2021-02-09怎么寫探視權起訴狀
2021-01-21什么是法律意義的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如何上戶口
2021-03-20新婚姻法孩子撫養權怎樣判
2021-01-22監護人證明怎么開
2021-03-01男方爭取撫養權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18怎么寫子女撫養權協議書?
2021-01-02離婚孩子的撫養權問題如何規定的?
2020-12-29出生證明辦理時間是什么
2020-12-21怎么寫離婚財產分割協議?
2021-02-02夫妻共同財產要怎么分割?
2021-03-15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方式有哪些
2020-12-21新婚姻法離婚財產的分配規定有哪些?
2020-12-31怎么寫離婚財產分割協議?
2021-03-05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