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所應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是事后的追究,具有強制性、財產性和補償性等特點。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指由特定機關(法院、仲裁機關)依法對行為人的民事責任予以追究而進行的判斷和確認,也即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雖然這一原則是民法上既成已久的觀點,有很多專家學者著書立說,但因原則理論性太強,實踐中很多司法人員對這一理論不重視或理解不深,雖然對于具體常見類型案件處理的結論一般也不會出現大的錯誤,但對于判裁、辯論的說理和法律引用、適用經常出現偏差,遇到復雜疑難案件往往無所適從。本人作為最低層法律工作者結合自己實踐、體會,查找、參考了大量資料,在此對民事責任歸責原則這一問題作比較全面深入的闡析、歸納,不妥之處歡迎指教。
最早的法律責任是野蠻原始的,“以復仇或報復為形式的懲罰是種最古老的保護利益和維護權利的方式——”,欠債還錢、殺人償命是人們對法律責任的最通俗的解釋,隨著民事責任可替代性、文明性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也是變化著的。自羅馬法以來,各國立法多規定“過錯責任原則”為民事責任的一般原則,但到上一世紀,隨著工業
一、過錯責任原則和侵權責任
因過錯責任產生并主要適用于侵權領域,所以在此將兩者放在一起討論。
所謂民法上的過錯,就是違法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及其后果的一種心理狀態,它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行為的不良后果,而希望或放任其發生的心理,也即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不良后果由于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不會發生或自信可以避免的心理,也即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故意和過失的區分,在刑法上對于定罪量刑有重要意義。如故意致人重傷的定故意傷害罪,而過失致人重傷的定過失致人重傷罪,具體刑罰的規定差別很大,但在民法中,確立行為人的民事責任,一般不因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而不同,不管是故意傷害還是過失致人傷害,其承擔的民事責任除了刑事附帶的民事賠償案中無精神損害賠償外是沒有什么區別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禁止近親結婚規定的內容是什么
2021-01-13登記結婚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06單方離婚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30離婚協議撤銷可以嗎,是否能撤銷離婚協議書
2021-01-03各類離婚案件管轄如何確定
2021-01-02離婚手續可以異地辦理嗎
2020-12-08自愿離婚協議范本
2021-01-14關于離婚子女的撫養費規定
2021-03-262020年子女撫養權變更協議書如何寫
2021-03-22離婚后子女撫養權如何爭取
2021-02-12寶寶的出生證明丟了怎么辦?
2020-12-29云南省計劃生育條例產假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7寧夏單獨二胎政策
2021-03-24父子關系證明格式?
2021-01-28新婚姻法子女撫養權如何規定的?
2021-02-19離婚案件中12歲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2-14婚前財產公證是否必要
2020-12-13什么是夫妻個人財產所有制?
2020-11-12哪些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同財產如何認定
2020-11-23新婚姻法中關于婚前房產的規定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