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犯罪,一般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為本單位或本單位全體成員謀取非法利益,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按照單位的決策程序決定,由直接責任人員具體實施的犯罪。
《刑法》第三十條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一般而言,不以單位犯罪論處只以個人犯罪論處的有以下4種情況:
1.無法人資格的獨資、合伙企業犯罪的;
2.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
3.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
4.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
實踐中,究竟如何來區分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1、是否為了單位的利益,是否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決定。單位決策機構產生單位意志,指揮單位行為的實施,任何單位成員在單位業務活動中依據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應視為單位行為。單位犯罪所具有的特定程序性,即符合單位決策程序,是它與自然人盜用單位名義或擅自以單位名義進行的犯罪相區別的重要特征。因而,單位內部成員未經單位決策機構批準、同意或認可而實施的犯罪行為,一般只能認定為自然人犯罪。
同時按照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必須為了單位的利益。單位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通常歸單位所有,即因犯罪行為所產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對象是本單位或者本單位的多數員工;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多半為自然人個人所有。如果不是為了單位利益,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那么這種情況不應按照單位犯罪處理。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在單位行賄罪中,因行賄取得的違法犯罪所得歸個人所有時,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關于行賄罪的相關規定定罪處罰。
2、是否是以單位的名義。行為以單位的名義實施是認定單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所有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都是單位犯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所以,打著單位的幌子,利用單位名義,為個人謀取利益的不法行為,當然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3、行為是否在單位成員的職務活動范圍內,或者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單位只對其在業務范圍內或與業務相關的活動范圍內的行為負責。如果行為與單位業務沒有任何關系,則不應讓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單位的行為不拘于在登記機關核準的經營范圍之內,也可以超出登記的經營范圍,只要是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或者說與單位的人格相關,也可以視為是單位的行為。但如果與單位的業務活動并無實質的關聯,則一般不應視為單位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協議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01涉外協議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0-12-05如何起訴離婚,該做些什么準備
2020-12-06辦理離婚手續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26為什么近年來中國夫妻離婚率在不斷的上升?
2021-02-27訴訟離婚程序多長時間?
2021-03-14離婚答辯狀開庭時提交嗎
2021-01-16離婚后孩子撫養費標準有哪些?
2020-11-28離婚子女撫養費計算,撫養費的支付方式
2021-03-07云南省計劃生育條例最新內容有哪些?
2020-11-24出生證明公證費用是怎么進行規定的呢?
2021-02-08父子關系證明怎么寫 去哪里開
2021-01-032020婚姻法子女撫養權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19被扶養人生活費怎樣計算
2021-02-14被撫養人生活費如何取得
2020-12-16二胎出生證明怎么辦
2021-01-09新生兒出生證明怎么辦理補辦
2020-11-28哪些收入屬夫妻個人財產?
2020-12-28離婚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17離婚時夫妻財產怎么分割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