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有一處宅基地,其面積不能超過本地區規定的標準。農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下面我們將介紹宅基地權屬的相關知識:
宅基地權屬認定
1.各區、縣人民政府頒發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批準文件、規劃部門核發的建設用地許可證、鄉(村)兩級批準建設宅基地的審批文件;
2.各鄉政府或農場頒發的建房許可證(照);
3.各鄉政府批準的《農村村民宅基地申請審批表》;
4.因房屋買賣、繼承、贈予等由區、鄉行政主管部門簽發的文件及契約;
5.各級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司法部門調處土地權屬爭議的決定、判決、裁定、紀要、文件及附圖;
6.土地改革法頒布實施后,各種土地房產所有證、照(老地契);
7.對無法提供以上權源證件的,由申請人出具宅基地來源說明及具結承諾,村委會及四鄰對出具
宅基地權屬爭議
第一、所謂“轉讓”的含意是什么,是有償還是無償?草案沒有明確介定。要是無償,那就是交給集體,不存在誰轉讓給誰的問題;要是有償轉讓,就是商品交易行為。如果是后者,轉讓的雙方就不應有農民居民之分。
第二、農村的宅基地所有權屬誰?我認為農村宅基地不是“集體”所有的農村土地(農田),而是農民的私有財產。理由是:
1、五十年的前的農業合作化運動中,農民是以自己所有的耕地入股成為農業合作社社員,并沒有將房屋及其宅基地折價入社,既然沒有折價入社成為集財產,其房屋和宅基地的權屬性質就沒有改變,仍然為農民所私有。
2、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房屋、儲蓄及其它生話資料的所有權。房屋同宅基地是不可分離的生活資料,既然房屋和一切生活資料是受國家依法保護的私有財產,和房屋和宅基地理所當然的作為生活資料為農民所私有。
3、過去〈農村人民公社六十條〉也規定,公社社員(農民)可以保有一定數量的包括宅基地在內的“自留地”“自留山”,也在法律上規定了農村宅基地屬農民私人所有的法律地位。因此我建議,在法律上不能將農村宅基地混同于‘農村土地""為集體所有。不能剝奪農民僅有的一點點不動產的所有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去法院訴訟離婚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8發現老公有外遇怎么辦?
2021-02-06沒戶口本可以離婚嗎
2020-11-22離婚協議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0-12-13簽離婚協議需要注意什么?離婚協議書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17女方離婚協議書格式2020
2020-12-232020最新離婚起訴書范文(第二次起訴時適用)
2021-01-16假離婚買房后多久復婚
2021-03-03最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分割過錯方怎樣分割?
2021-01-05訴訟離婚程序多長時間?
2021-03-14起訴生父索要撫養費法院駁回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1-02-08孩子出生證明丟了怎么辦?
2021-03-12探視權可強制執行嗎?
2020-12-04離婚后孩子撫養費怎么算?
2020-12-17最新撫養權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4子女撫養費答辯狀
2020-11-22離婚子女撫養權判決標準是什么?
2020-12-30離婚子女撫養權歸屬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2-28婚姻法子女撫養權解釋規定是什么?
2021-03-04婚內出軌離婚孩子撫養權是怎樣進行規定的?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