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作為勞動雙方的法律約束,規范著勞動雙方的權利、責任、義務。而勞動合同作為合同的一個種類,具體合同的一切特性。合同存在著欺詐情形,勞動合同同樣也存在著欺詐行為。那么,勞動合同欺詐法律后果有哪些?下面,聽聽小編的看法。
一、什么是合同欺詐?
合同欺詐是以訂立合同為手段,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合同欺詐的行為表現為合同當事人一方為了獲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虛假情況,或歪曲、掩蓋真實情況,使相對人陷入錯誤認識,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訂立、履行合同的行為。司法解釋為“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
二、合同欺詐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合同欺詐行為有三方面的法律責任:侵權民事責任、違法行政責任和犯罪刑事責任。
(一)侵權民事責任
侵權行為,一般是指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合同欺詐行為具備侵權民事責任的主客觀要件。
從客觀要件看:
1、有侵權損害事實。欺詐行為造成被欺詐人人身和財產的不利益,即不良后果和不良狀態。從錢財方面看,欺詐行為致使受害人對預期不利的規避由于決策失誤而無法實現,或因欺詐而決策失誤致使預期利益無法實現或不能全部實現,其本質是損害了受害人動態財產的保值性和增值性;從精神損失來看,欺詐行為致使被欺詐人自由意思表達受到干擾,其結果是使被欺詐人人格受到貶低,威信下降。
2、欺詐行為具有違法性。即欺詐行為人作了法律不允許作的行為-破壞、干擾他人意思自由。
3、欺詐行為是損害事實的原因。因為欺詐行為,才使受害人錢財方面不利益,精神上遭受損害。
從主觀要件看:
合同欺詐行為是故意而為,既表明行為人具有行為能力,同時表明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合同欺詐行為的侵權民事責任,主要方式有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害:
第一,對于返還財產,可以由受害人主張,以有利于受害人為原則,決定是否返還,實現減少受害人“財產的損失和浪費”的目標。
第二,對由于欺詐行為使受害人對預期不利的規避決策失誤致使規避沒有實現,或因欺詐而決策失誤致使預期利益無法實現或不能全部實現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三,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應適當損償。按照民事協商原則和調解原則,這種責任制度將使受害人的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同時體現了法律的威嚴。
(二)違法行政責任
合同欺詐行為的干擾使相對人的意思按照欺詐行為人設計的模式運行,相對人表達的意思實際上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行為人的意思。它破壞了合同當事人的地位平等,破壞了等價交換的原則,破壞了交易的自愿性,破壞了社會信用。合同欺詐行為使參加交易的人沒有安全感,使市場運行缺乏穩定的信用支持。
合同欺詐行為的行政法律責任,一是要承擔一定的懲罰性經濟義務,通過經濟懲罰強制教化;二是對嚴重違法的要吊銷營業執照,實行市場禁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三)犯罪刑事責任
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屬于民法和合同法調整范圍,其承擔的是一種民事責任。但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如果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及應受刑罰處罰性這三種性質時,行為人承擔的就不只是民事責任,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三、勞動合同欺詐有哪些情形?
1.用工欺詐:用人單位在實際操作中有包括崗位發生變化、工資變低、公司情況失真、勞動者被迫辭職等行為就構成了用工欺詐。
2.勞動者方面:提供虛假身份證明或者學歷、工作經歷證明等。
四、勞動合同欺詐法律后果有哪些?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存在勞動合同欺詐,任意一方可以反饋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認定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 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第八十六條 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在法律面前,一視同仁,勞動合同欺詐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無論是用工方、還是勞動者。而具體到實際個案中,勞動合同欺詐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則需要一一對照相關法律條文,逐項分析,若確實存在勞動合同欺詐,那么就可以提請相關部門依法要求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起訴離婚需要律師嗎
2021-03-05簽離婚協議需要注意什么?離婚協議書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17婚外情離婚財產法院怎么分割?
2020-12-31離婚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13涉外協議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0-12-052020年法院調解離婚程序及步驟
2020-12-16異地協議離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0-12-15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16我國離婚律師的收費標準?
2020-12-07小孩出生證明有什么用
2021-02-08最新撫養權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4子女撫養費司法解釋
2020-11-15子女撫養權變更協議書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06山東二胎新政策什么時候實施?
2020-12-30婚前財產離婚怎么分
2021-01-03因一方出軌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04最新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有哪些?
2021-03-15婚內財產協議公證如何辦理
2021-01-07離婚財產分割法律規定
2021-03-22夫妻共同遺囑的效力如何,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