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佛法中行終字第44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唐秋霞,女,1969年8月11日出生,漢族,住湖南省東安縣南橋鎮集中村,系死者陳善永之妻。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輝純,又名陳飛純,女,1992年3月29日出生,漢族,住湖南省東安縣南橋鎮集中村,系死者陳善永之女。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旺,男,1998年10月25日出生,漢族,住湖南省東安縣南橋鎮集中村,系死者陳善永之子。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代金,男,1935年9月17日出生,漢族,住湖南省東安縣南橋鎮集中村,系死者陳善永之父。
上訴人(原審原告):呂元英,女,1943年3月29日出生,漢族,住湖南省東安縣南橋鎮集中村,系死者陳善永之母。
上述五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唐平,廣東金海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南海市公安局。地址:南海市桂城區南桂東路36號。
法定代表人:莫德富,局長。
委托代理人:鄺曉芬,該局法制科干部。
委托代理人:黃志生,該局交警大隊干部。
上訴人唐秋霞、陳輝純、陳旺、陳代金、呂元英因訴南海市公安局不履行法定職責一案,不服南海市人民法院(2002)南行初字第20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判認定的事實:2002年1月31日凌晨2時許,陳善永乘搭李大遠的自行車,由南海市平洲經新佛平路從平洲往佛山方向東道逆向行駛,當騎自行車行至南方包裝廠路口,轉彎從人橫道內橫過此路時,被一輛由平洲往桂城方向行駛的汽車(車輛型號、車牌號碼不詳)碰撞,造成陳善永當場死亡,李大遠受傷暈倒在地,自行車損壞的重大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發生后,被上訴人接到報警,立即派員趕赴現場搶救傷者、現場勘察等偵查工作。但由于肇事駕駛員已駕車逃逸,李大遠又無法提供肇事車輛的特征,該案至今仍在偵查之中,被上訴人按照公安部公復字[2001]19號《公安部關于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件有關責任人問題的批復》的規定,未對陳善永交通事故作出責任認定,上訴人不服,認為被上訴人存在不履行法定職責而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上訴人對陳善永交通事故作出責任認定。
原判認為: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四條第二款及第五條的規定,被上訴人是南海市交通事故的主管機關,其職責是處理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交通事故現場、認定交通事故責任、處罰交通事故責任者,對損害賠償進行調解。公安部公復字[2001]19號《公安部關于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件有關責任人問題的批復》第二條的規定:發生道路交通事故,一方當事人逃逸尚未歸案,且身份等情況不明的,公安機關暫不宜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待破案查明逃逸當事人身份后,再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和《道路交通事故程序規定》的有關規定認定其交通事故責任。被上訴人接到交通事故報案后,對現場進行了勘察、調查取證、檢驗鑒定等工作,但由于肇事駕駛員已駕駛肇事車輛逃逸尚未歸案,致使肇事駕駛員的身份及肇事車輛等情況不明。被上訴人至今尚未對陳善永交通事故作出責任認定,符合批復的規定,并無不當。批復是公安部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授權而作出的對該辦法關于交通事故逃逸案件責任認定的解釋,并不是另行規定,不存在相抵觸。上訴人認為被上訴人所依據的批復與《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相抵觸,應無效,這是上訴人對批復的理解錯誤,故不予采納。據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六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原告負擔。
上訴人唐秋霞、陳輝純、陳旺、陳代金、呂元英不服原判,提起上訴稱:原審判決認為被上訴人依據公安部《公安部關于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件有關責任認定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是對國務院《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解釋,不是另行規定。上訴人認為這一看法是錯誤的,《辦法》規定,逃逸案件由逃逸者負全部責任,而《批復》不是對《辦法》的解釋,因此,原審判決是錯誤的,請求二審撤銷原判,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南海市公安局答辯稱:我局交警部門根據公復字[2001]19號《批復》第二條的規定,對這起由于肇事駕駛員駕車逃逸尚未歸案,其身份等情況不明的交通事故暫不作責任認定是符合規定的。公安部的《批復》是根據《辦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授權而作出對交通事故逃逸案件責任認定問題的解釋。上訴人認為《批復》與《辦法》的規定相抵觸,交警部門在現有情況下應作責任認定,這是對法規的錯誤理解。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人的上訴,維持原審判決。
本院經審理查明:上訴人及被上訴人對原審期間所提供的證據材料,經過庭審質證、認定的證據及事實無異議,本院依法予以確認。但雙方當事人主要是在適用法律、法規及其理解方面有爭議,而上訴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作為公安機關依法有權處理本行政區域內的交通事故。上訴人的親屬陳善永在被上訴人轄區內發生交通事故后,被上訴人接到報警已立即對事故現場作出一系列的處理,已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但由于肇事駕駛員駕駛肇事車輛逃逸,致使肇事駕駛員的身份及肇事車輛等情況不明,被上訴人依照公安部公復字[2001]19號《批復》第二條的規定:“發生道路交通事故,一方當事人逃逸尚未歸案,且身份情況不明的,公安機關暫不宜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待破案查明逃逸當事人身份后,再按照《辦法》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有關規定認定其交通事故責任。”為此,被上訴人對該案正在立案偵查,暫不作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正確的。上訴人認為“《批復》不是對《辦法》的解釋,而是另行作出的規定,原審認定《批復》是《辦法》的解釋是錯誤的”,上訴人以這一理由要求撤銷原審判決,本院不予采納。至于《批復》是《辦法》的解釋,還是另行規定,卻不影響被上訴人對實體處理所適用的法律、法規,因為《批復》是補充《辦法》沒有具體規定的答復,相互沒有抵觸。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訴訟費100元由上訴人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余 品 圖
審 判 員 麥 均 興
審 判 員 楊 小 蕓
二ОО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書 記 員 徐 允 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反訴狀(民事被告或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提起反訴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向偵查機關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調查取證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通知證人出庭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移送扣押、凍結物品、文件決定書回執
2020-10-14××縣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糾正不當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意見書
2020-10-14撤銷強制措施通知書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減刑申請書
2020-10-14檢查證
2020-10-14出入境管理監視居住/延長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準予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公安局責令具結悔過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對保證人罰款/沒收保證金復核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