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故意傷害罪案
刑事判決書 安 徽 省 高 級 人 民 法 院
刑 事 判 決 書
(2004)皖刑終字第72號
原公訴機關
安徽省
宿州市
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
被告人)王芳,女,1969年8月4日出生于
云南省宣威縣,漢族,小學文化,農民,住宿州市墉橋區蒿溝鄉鞏家村。因涉嫌犯故意傷害罪于2003年6月21日被
刑事拘留,同年7月24日被逮捕,因懷孕于同年9月5日轉監視居住,9月8日被刑事拘留,9月16日被逮捕。現羈押于墉橋區第二
看守所。
安徽省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宿州市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王芳犯故意傷害罪一案,于二00三年十二月十日作出(2003)宿中刑初字第82號刑事判決。原審被告人王芳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被告人,認為本案事實清楚,決定不
開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判認定,2003年6月19日下午3時許,被告人王芳在家中與丈夫馬從玉發生爭執時,持四根金屬質地的毛衣針刺向馬從玉的右前胸部,其中一根毛衣針刺破馬從玉主動脈壁層,致心包腔大量積血而急性心包填塞死亡。原判根據證人馬東寬、羅興蘭等人的證言、關于馬從玉死亡原因的
法醫鑒定結論、現場勘查筆錄、物證毛衣針四根、被告人王芳懷孕的書證及被告人王芳的供述等證據確認上述事實。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定,以故意傷害罪判處被告人王芳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被告人王芳上訴提出,其是無意中刺中馬從玉的,不構成故意傷害罪;本案可能有其他兇手。
經審理查明:2003年6月19日下午3時許,上訴人王芳與村鄰張俠、馬進步、尹家付等人在張俠家聊天。王芳丈夫馬從玉因懷疑王芳與尹家付有不正當關系,遂喊王芳回家,王芳不愿意回家,二人發生爭執、廝打,被他人拉開。嗣后,王芳、馬從玉先后回到家中,因馬從玉稱王芳作風不好,王芳生氣收拾衣服欲回云南娘家,馬從玉不讓王芳走。二人在發生爭執時,王芳持四根金屬質地的毛衣針刺向馬從玉的右前胸部,其中一根毛衣針刺破馬從玉主動脈壁層,致心包腔大量積血而急性心包填塞死亡。
上述事實有下列證據證實:
1、 上訴人王芳對上述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2、 證人馬東寬、羅興蘭證明:馬從玉、王芳在
張俠家爭執后,王芳在其家門前收拾麥子,馬從玉蹲在門西邊沙灘上,二人再次發生口角。王芳進屋后,馬從玉也跟著進屋。二人在屋內又爭執,便聽馬從玉喊:“俺嫂子,趕緊讓俺寬哥帶我去看病。”進屋后,看見馬從玉臉發青,請醫生高曉亮和大柱來給馬從玉看病,大約半小時,馬從玉便死了。馬東清的證言亦證明此節事實。
3、證人張俠、尹家付、馬進步等人證明馬從玉與王芳在張俠家過道處爭吵的情況。
4、四根毛衣針提取在案,一審庭審時經王芳辨認是其作案時使用的工具。
5、宿州市墉橋區公安分局工具痕跡檢驗報告證實:送檢的毛衣針可以形成馬從玉胸部的傷口。
6、安徽醫科大學病理教研室關于馬從玉心臟及主動脈病理檢驗報告結論為:心包前壁可見一針孔樣破裂口,直徑約2mm,邊緣較規則。
7、宿州市墉橋區公安分局刑事科學技術
鑒定結論證實:馬從玉前胸部胸骨右側第2、3肋處可見4個細小點狀皮膚刺傷痕。打開心包見心包腔內大量新鮮血液及血凝塊。升主動脈壁廣泛全層出血。心包壁內可見一圓形2mm的穿孔。結論為:馬從玉系因主動壁層被刺傷造成心包腔大量積血,致急性心包填塞而死亡。
8、現場勘查筆錄證實了案發現場情況。另有被害人馬從玉尸體及其解剖照片在卷佐證。
9、上訴人王芳于2003年9月1日被發現已懷孕,有宿州市婦幼保健所的B超檢驗報告及門診病歷證實。
上述證據均在一審開庭時當庭宣讀、出示并質證,本院予以確認。本案事實清楚,王芳訴稱另有他人作案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本院認為,上訴人王芳在與丈夫馬從玉爭執過程中,持金屬質地毛衣針刺馬從玉右胸部,致馬從玉死亡,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應依法懲處。王芳訴稱不構成故意傷害罪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鑒于本案系由
家庭糾紛引起的
刑事案件及本案的具體情況,對上訴人王芳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原審判決定罪準確,審判程序合法,但量刑偏重。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二)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二百三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安徽省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3)宿中刑初字第82號刑事判決中對被告人王芳的定罪部分。
撤銷對被告人王芳的量刑部分。
二、上訴人王芳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沈世所
審 判 員 祝立山
代理審判員 符仲云
二00四年二月二十日
書記員 陳華舒(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