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財務報表附注特別規定(招股說明書,2001)
第一條 為規范公開發行證券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
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商業銀行編制財務報表附注時,除應遵循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有關財務報表附注的一般規定外,還應遵循本規定的要求。
第三條 商業銀行應在主要會計政策中披露如下內容:
(一)說明貸款的種類和范圍,應計貸款轉為非應計貸款的標準,及非應計貸款的帳務處理方法。
(二)說明計提呆帳準備的范圍和方法。
根據余額一定比率計提的一般準備,應說明該比率是如何確定的;根據個別款項的實際情況認定的特別準備,應說明認定的依據,如根據對
借款人還款能力、財務狀況、
抵押擔保充分性等的評價。
(三)說明回售證券的計價方法、收益確認方法。
(四)對于外匯交易合約、利率期貨、遠期匯率合約、貨幣和利率套期、貨幣和利率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應說明其計價方法。采用公允價值的,還應說明公允價值取得方法,如市場比價、未來現金流量等。
對于投機活動的衍生金融工具及用于套期保值目的的其他衍生金融工具,應說明損益的確認方法,及將衍生金融工具確認為套期保值的標準。
第四條 商業銀行在會計報表主要項目注釋中應披露:
(一)按性質(如準備金、備付金等)分類列示存放中央銀行款項,披露計算依據。
(二)按存放境內、境外同業披露存放同業款項。
(三)按拆放境內、境外同業列示拆放同業款項。
(四)按貸款性質(如信用、保證、抵押、質押等)列示
短期貸款。
(五)應按如下格式披露應收利息及其壞帳準備:
帳齡 期初 期末
金額 比例 壞帳準備 金額 比例 壞帳準備
合計
應收利息應按表內應收利息和表外應收利息分別披露。
(六)應按性質(如國債、金融債券回購)披露回售證券。
(七)應按下列格式披露中長期貸款:
性質 期初數 期末數
合計 1—3年 3年以上 合計 1—3年 3年以上
信用貸款 保證貸款
抵押貸款 質押貸款 合 計
(八)應按下列格式披露逾期貸款:
性 質 期初數 期末數
信用貸款
保證貸款
抵押貸款
質押貸款
合計
(九)應按下列格式披露呆滯貸款:
性質 期初數 期末數
合計 1—2年 2—3年 3年以上 合計1—2年 2—3年 3年以上
信用貸款
保證貸款
抵押貸款
質押貸款
合計
(十)應按性質(如信用,保證,抵押和質押)分類披露呆帳貸款。
以上第四款、第五款、第七款、第八款、第九款、第十款中如有持本公司5%以上(含5%)股份的
股東單位貸款,應在各項目注釋中說明。
(十一)應按下列格式披露呆帳準備情況;
類別期 初數 本期計提 本期轉回 本期核銷 期末數
一般準備
特別準備
1.若本期某些款項計提呆帳準備的比例或金額較大,應說明計提的標準和理由。
2.說明對某些金額較大且逾期帳齡較長的款項不計提或計提呆帳準備比例較低的理由。
3.以前年度計提呆帳準備的比例或金額較大的款項,如在本期全額或部分收回,應說明原確定計提比例的理由及現收回的原因。
4.如已批準核銷呆帳的款項金額較大,應說明其性質和金額。若實際核銷的款項涉及關聯方款項,還應單獨披露。
(十二)應按下列格式披露同業拆入:
拆入性質期初數期末數
境內同業拆入
境外同業拆入
合計
(十三)應按下列格式披露存入承兌匯票保證金、信用證開證保證金、外匯買賣交易保證金等短期保證金:
款項內容期初數期末數
合計
(十四)應按下列格式披露發行的短期債券,
債券名稱面值發行日期到期日發行金額
(十五)應按性質披露銀行承兌匯票、融資保函、非融資保函、貸款承諾、開出即期信用證、開出遠期信用證。外匯合約、有追索權的資產銷售等表外負債,包括它們的年末余額及其他具體情況。
(十六)披露比較式母公司會計報表中下列項目注釋: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呆賬貸款總額、短期存款、長期存款總額、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投資收益。
第五條 商業銀行應按下列格式披露按幣種列示的資產負債情況:
項目 人民幣 美元 港幣 其他幣種合計 折合人民幣合計
資產項目:
負債項目:
資產負債凈頭寸
表外項目凈頭寸
貸款承諾
第六條 商業銀行應按如下格式披露貸款分布情況:
1.按行業分類的貸款情況
行業 年初數 年末數
合計
減呆帳準備金
貸款凈余額
2.按地區分類的貸款情況
地區 年初數 年末數
合計
減呆帳準備金
貸款凈余額
第七條 商業銀行應按以下格式披露資產流動性情況:
項目 已逾期 即時償 還3個月內 3個月至1年 1至5年5年以上總額
資產:
現金
存放中央銀行及
存放同業
貸款
拆放
債券投資
其他資產
資產合計
負債:
存款
同業存放
其他負債
負債合計
表外頭寸流動性
流動性凈額
第八條 本規定由中國證監會負責解釋。
第九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