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是指企業針對經營活動中的重大問題,如資本運營、資產重組、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等,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所進行的決策。企業重大經營決策的內容廣泛,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資本運營決策,如貸款、融資、發行債券,對外擔保,設立子公司、分公司等分支機構,向其他企業投資控股、參股、聯營、收購、兼并、托管、股份制改造、組建企業集團、發行股票、開展期貨業務等。
(2)產品經營決策,如產品的改進改型與更新換代、新產品的科研開發、技術引進和技術轉讓、產品生產組織、生產線的基本建設、技術改造、質量保證體系等。
(3)財務經營決策,如經濟效益和利稅發展目標的確定、內部核算及經營責任制、成本控制等。
(4)市場營銷決策,如市場預測、產品價格、市場開發、企業形象策劃、產品的廣告宣傳、營銷策略等。
(5)其他經營決策,如組織機構設置與調整,人員的培訓及勞動關系終止,商標、專利、商業秘密戰略及法律保護等。
企業的行業、性質、規模不同,其重大經營決策的范圍和內容也有所不同。上述重大經營決策的內容表明,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因此,企業重大經營決策關系到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能力,決定企業的成敗興衰,對已形成一定規模的企業而言,更要避免經營決策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在力求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前提下,努力實現經營決策的法制化。對此,企業的決策者應樹立依法經營和管理的理念,切實防范因淡化法律而給決策本身帶來的法律風險。實踐證明:一個企業要實現規模化,就必須做到規范化;要實現高效運營,就必須做到穩健經營。
企業要實現重大經營決策的法制化,就必須建立重大經營決策的法律程序,并保證按照這一法律程序運行和操作。重大經營決策的法律程序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決策內容的法律調查
決策內容的法律調查是依法決策的前提。要做到科學決策,就必須對決策的內容進行調查研究。正式做出決策前的法律調查,是對決策在法律上是否可行進行調研,做到知己知彼。如某鋼鐵公司欲向某研究所購買爐渣綜合利用技術,雙方草簽了轉讓:“意向書”,后經鋼鐵公司的律師調查得知該研究所雖然從事過爐渣綜合利用的研究工作,但并未取得最后的研究成果,尚無現有技術可轉讓,因此,該項技術轉讓合同的標的是不存在的。由于技術轉讓合同是當事人就現有的特定技術權益的轉讓所訂立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該項技術轉讓合同在法律上也就
不能成立。最后,律師建議雙方改簽技術開發合同,減少了法律風險。
調研工作應保證有企業聘請的律師(法律顧問)協助進行,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了解決策事項的有關背景。即通過對決策問題、決策目標、決策對象、決策的初步方案進行了解、分析,以初步做出在法律上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判斷。
(2)了解有關當事人的資信情況。即通過對有關當事人的性質、規模、組織、人員、經營范圍、經營者的水平能力情況,資產負債情況,經營項目、產品技術情況,遵守信用、履行合同情況等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對當事人的主體資格、經營范圍等方面做出初步的法律分析。
(3)了解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即將決策的內容與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起來,審視決策的每一項具體內容是否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
(二)決策內容的法律審查
決策內容的法律審查是依法決策的核心。決策內容的法律審查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
(1)建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充分實現民主決策。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進而建立科學、民主的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按照公司法的規定,現代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要形成權力機構、經營機構和監督機構相互分離和相互制約的管理機制,即充分實現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及監事會的職能。其中,董事會(經理)作為經營機構,負責重大經營決策的做出,它按照法律及公司章程的規定,對決策的內容進行表決,最終做出集體決策。監事會則對董事會做出的決議進行合規合法性審查,對不符合法律及公司章程的決議,有權提出糾正意見。
(2)律師(法律顧問)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并直接對決策的內容進行法律審查。如某有限公司公司董事會欲增加人選至15人,該公司聘請的律師在列席董事會時指出,我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不得超過13人,董事會聽取律師的意見,避免了因不符合法律規定而無效的決議。
律師(法律顧問)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主要通過以下五種方式進行:以正式成員或列席人員的身份參加企業的各種決策會議;以口頭或書面形式為決策機構或決策者提供法律咨詢意見;通過起草、修改、審核有關法律文件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通過調研發現企業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主動向企業決策者提出依法改進的建議和方案;對企業重大經營決策設計的法律問題出具法律意見書。
律師(法律顧問)若要在企業重大經營決策中發揮重要的法律參謀作用,就必須深入到企業的決策程序中,并作為企業的規章制度予以保證。
(三)決策內容的法律檢查
決策內容的法律檢查是決策得以很好貫徹實施的保證。再好的決策內容如果不能按執行方案去落實,也將失去決策本身的意義。如1996年3月,A公司向某銀行借款2000萬元,約定還款期限為1年,并由資信良好的B公司作為連帶責任保證人,保證合同中未約定保證其間。后A公司無力償還貸款,銀行于1997年10月向法院起訴B公司,要求其承擔保證責任。按照我國《擔保法》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超過這一期限,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B公司根據這一規定,向銀行提出抗辯,法院最終裁決B公司免除保證責任。該案表明,如果該銀行重視合同執行情況的法律檢查,就可避免擔保債權落空這一結果的發生。因此,企業必須重視對決策執行情況的檢查。決策內容的法律檢查,就是檢查決策在執行規程中是否存在違規、違法操作情況,將有關信息反饋到決策機構。決策者依據反饋的信息,及時跟蹤決策實施情況,對局部與既定目標相偏離的及某個或某些操作環節與法律相違的,采取糾正措施,以保證既定目標的實現。律師(法律顧問)對決策過程中發生情勢變更情況的,應提出法律分析意見,采取相應的整改及補救措施。決策內容的法律檢查一般由企業審計監察人員和律師(法律顧問)共同進行。
總之,建立企業重大經營決策的法律程序旨在保證決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確保決策有可靠的法律依據,決策結論是依法作出的、不會出現違法的情況,從而避免決策的法律風險。
(2)保障法律賦予企業的權利得到充分體現,使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合法權益最大化,并能在決策時充分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
(3)保證決策在法律上不但可行,而且是最佳方案,在法律上最有利于決策方案的落實和決策目標的實現。
(4)從法律上保證為企業在經濟活動中應當獲得的利益提供有效的保護措施,防止受到欺詐,避免發生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采用保證人保證需要符合這些要求
2020-02-21這些你不能不知道的經典案例
2020-03-04關于離婚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2020-04-09房子拆遷有什么補償?
2020-04-18沒有欠條,借出去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2020-04-26遺產繼承糾紛慎處理
2020-04-26醫療事故再次鑒定的申請書怎么寫?
2020-04-27非婚生子女撫養費標準怎么確定?
2020-04-30子女撫養費起訴狀怎么寫?
2020-04-28女性應該如何爭奪孩子撫養權?
2020-04-30離婚以后想要變更孩子撫養權需要什么條件?
2020-04-30單方起訴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0-05-01離婚損害賠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05-01子女撫養費有哪些內容?金額如何確定?
2020-05-02子女撫養費可以要求減少嗎?
2020-05-02夫妻共同財產具有哪些典型的特征?
2020-05-022020夫妻離婚子女撫養費如何確定?
2020-05-03侵權糾紛中地域管轄權如何進行確定
2020-05-04補辦結婚登記有哪些效力
2020-05-05工地工人摔傷誰來承擔責任
2020-05-06“寬嚴相濟”下我國死刑適用的理性回歸
2020-05-07夫妻離婚財產保全有哪些措施?
2020-05-08村委會是否可以出租土地
2020-05-08食品衛生許可證辦理條件是哪些
2020-05-08債務人死亡,家人需要背負債務嗎
2020-05-10夫妻虛假離婚怎么進行共同財產分割?
2020-05-10夫妻離婚以后按揭房應該怎么樣過戶?
2020-05-11夫妻訴訟離婚審理階段流程應該怎么走?
2020-05-11丈夫死亡以后遺產的繼承順序是什么?
2020-05-11對方不給探望孩子可不可以變更子女撫養權?
2020-05-12高校圖書館與讀者合法權利的維護
2020-05-12子女撫養費有哪些法律規定和給付期限是多久?
2020-05-12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2020-05-12發生醫療事故精神賠償原則是什么
2020-05-13保護知識產權有什么意義?
2020-05-13簽訂勞動合同必須交保險嗎?
2020-05-14危害國家安全罪和其他犯罪有什么區
2020-05-28哪些情況不接受勞動仲裁申請?
2020-05-15賣淫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05-15雇傭童工方面有哪些相關法律規定?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