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375號,以下簡稱《條例》)及《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省政府令第29號,以下簡稱《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或雇工(以下統稱職工)應當按照《條例》、《辦法》和本辦法規定參加工傷保險。
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參加工傷保險,除依法與雇工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外,還應向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提供雇工的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和工作內容
的書面材料。
第三條 工傷保險實行統籌地區管理,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全市的工傷保險工作,縣(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統籌地區的工傷保險工作。
市和縣(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設立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業務。
第四條 根據國家規定和統籌地的工傷保險基金支出、工傷發生率和職業病危害程度等情況,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市財政、衛生、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或調整工傷保險行業基準費率,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施行。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市財政、衛生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根據工傷保險費支出、工傷發生率和職業病危害程度等情況,制定全市費率浮動辦法。
第五條 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者《營業執照》登記的經營范圍,分別確定用人單位的行業風險類別,按照不同行業類別的行業基準費率和費率浮動辦法,確定各用人單位繳費費率。
第六條 工傷保險費由稅務機關征收,全部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工傷保險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財政、審計部門依法對工傷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情況進行監督。
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公安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協助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好工傷保險工作。
第七條 工傷保險基金的支付范圍:
(一)《條例》規定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有關工傷保險待遇;
(二)勞動能力鑒定費用;
(三)工傷保險儲備金;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其他費用。
第八條 工傷保險的經辦經費和工傷認定所必須的業務經費列入同級財政年度部門預算。
第九條 工傷保險基金實行儲備金制度,統籌地區應當按月將已征收的工傷保險費總額的20%轉入儲備金專門賬戶。儲備金達到上一年度各項工傷保險費用的支付總額時不再提取。工傷保險基金有結余的,儲備金先從結余中提取,不足部分按規定在基金中提取。
儲備金用于重大傷亡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以及工傷保險基金當年收不抵支的部分。儲備金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墊付。需要動用儲備金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應向統籌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審查提出意見后,報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并報上一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本條規定的“工作原因”,不包括職工利用工作之名吃喝玩樂或者從事涉及領導或個人私利的活動,也不包括用人單位組織職工觀光、旅游、休假等活動。
第十一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第十二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二)醉酒導致傷亡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十三條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的,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條例》、《辦法》及本辦法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用人單位負擔。
第十四條 職工在原用人單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到現用人單位后被診斷患職業病的,現用人單位應承擔工傷認定申請及工傷保險責任。
已退休人員,退休前從事符合職業病范圍工作,現診斷為職業病的,不再進行工傷認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次性就業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五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宿遷市工傷認定申請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勞動合同文本復印件;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就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裁決書;
(二)受傷職工《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復印件;
(三)職工受傷害時,醫療機構出具的初診診斷證明書和相關醫療救治原始材料、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四)事故情況說明(附證人證言等);
(五)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的,提交用人單位的營業執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查詢證明;
(六)屬于下列情況應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1.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處理結果證明或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或者其他有效證明材料;
2.由于機動車事故引起的傷亡事故提出工傷認定的,提交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門的責任認定書或其他有效證明材料;
3.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提交公安部門證明或其他證明;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認定因工死亡須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司法文書;
4.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提交醫療機構的搶救和死亡證明;
5.屬于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眾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提交相關部門的有效證明材料;
6.屬于因戰、因公負傷致殘的轉業、復員軍人,舊傷復發的,提交《革命傷殘軍人證》及醫療機構對舊傷復發的診斷證明;
7.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條 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當場或者在1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申請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補正材料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決定。
第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工傷認定申請或未按規定提交全部補證材料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作出不予受理決定,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一)申請人不具備申請資格的;
(二)工傷認定申請超過規定時效的;
(三)提供材料不完整又未按規定提交全部補證材料的;
(四)超出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范圍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不予受理情形的。
第十八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可以要求用人單位、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提交有關證據材料。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在限期內不提供證據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根據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提供的證據依法作出工傷認定結論。
第十九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工傷認定程序:
(一)需要以有關部門對相應事故的結論為依據,而有關部門尚未作出結論的;
(二)因不可抗力導致工傷認定難以進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
中止工傷認定,應當向申請人送達《工傷認定中止通知書》。中止情形消失的,應當恢復工傷認定程序。
第二十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對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終止工傷認定。
終止工傷認定,應當向申請人送達《工傷認定終止通知書》。
第二十一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不予受理決定、終止工傷認定決定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二十二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二十三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根據醫療診斷證明書,確定工傷職工的傷害部位或者職業病名稱。由工傷直接導致的疾病,經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后,一并列入工傷傷害部位。
第二十四條 工傷職工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向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填寫《宿遷市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傷殘職工身份證明;
(二)工傷認定書;
(三)診斷證明、病歷摘要、出院記錄、主要檢查化驗報告、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等材料。
申請復查鑒定和再次鑒定的,除提交上述材料外,還應提交上次鑒定結論。
第二十五條 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全市勞動能力鑒定工作。
第二十六條 勞動能力鑒定包括勞動功能障礙程度等級鑒定、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等級鑒定、工傷直接導致疾病鑒定、舊傷復發鑒定,以及傷殘職工配置輔助器具確認、停工留薪確認和職工因工死亡供養親屬勞動能力鑒定等。勞動功能障礙分為10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生活自理障礙分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三個等級。
第二十七條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設立勞動能力鑒定醫療衛生專家庫并實行專家聘用制。
進行勞動能力鑒定時應當從醫療衛生專家庫中隨機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七大文書送達方式
2020-03-23域名侵權找不到侵權人該怎么辦
2020-04-10公司快運營不下去了,請問破產和解與調解有什么區別?
2020-04-13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簽訂條件有哪些
2020-04-212020夫妻共同債務如何承擔?
2020-04-27婚后債務一定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04-28哪些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
2020-04-29離婚訴訟過錯方財產如何分割?
2020-04-29離婚子女撫養權判決的原則是什么?
2020-04-29離婚孩子撫養權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04-30關于孩子探視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04-30非法入侵住宅罪的概念詳解
2020-04-30異地離婚對爭取撫養權有沒有影響?
2020-05-02保證期間未向保證人主張權利,保證人免責
2020-05-02離婚賠償糾紛訴訟時效一般多長時間?
2020-05-022020夫妻離婚子女撫養費如何確定?
2020-05-03程序員脫發屬于工傷范圍嗎
2020-05-03施工時觸電死亡該由誰承擔責任
2020-05-04司法實踐中領取了離婚證以后還可以反悔嗎?
2020-05-05協議離婚領取離婚證流程怎么走?需要多長時間?
2020-05-05小議猥褻案件定罪量刑問題
2020-05-06占用林地,是否犯法?
2020-05-07用人單位什么情況可以解雇哺乳期婦女?
2020-05-07離婚時惡意轉移夫妻共同財產法院會不會追究?
2020-05-08裸貸那些事
2020-05-09股東代表訴訟的條件和程序
2020-05-09按揭房子離婚歸誰和相關法律解釋有哪些?
2020-05-10熔斷機制了解一下
2020-06-16結婚一年多離婚夫妻共同財產怎么分割?
2020-05-10訴訟離婚男方是過錯方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05-10按揭房夫妻名字離婚時應該如何分配?
2020-05-10子女撫養費變更需要哪些條件和數額如何確定?
2020-05-10夫妻離婚時應該如何合理解決子女撫養權問題?
2020-05-10離婚以后子女撫養費需要支付到孩子多少歲?
2020-05-11構成報復陷害罪的要件是什么?
2020-05-11收到醉駕檢察院審查起訴期限告知書怎么處理
2020-05-11期房交房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05-11建行房屋抵押貸款有哪些規定和辦理流程怎么走?
2020-05-12外貿物流流程一般怎么處理
2020-05-12整容失敗醫院是否要承擔賠償責任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