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機動車輛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加,關于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訴訟案件也與日俱增,此類案件,一般標的較大,當事人矛盾激烈、訴訟周期長。實踐中,對于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或者作為一般損害賠償案件受理。筆者認為,實踐中的做法不利于當事人合法利益的維護,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也不利于法律公正價值的實現,對于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如果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法院應以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依法受理。實踐中的做法的法律根據是國務院1991年9月 22日發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辦法》)第四條規定“公安部是交通事故的主管機關,縣以上地方各級公安機關是同級人民政府處理本行政區域內交通事故的主管機關”。第三十條規定“公安機關處理交通事故,應當在查明交通原因、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確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情況后,召集當事人和有關人員對損害賠償進行調解”。第三十四條規定“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履行的,公安機關不再調解,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钡谒氖鍡l規定“道路交通中發生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經公安機關調查不能確認是任何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的,其損害賠償糾紛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弊罡呷嗣穹ㄔ骸⒐膊?992年12月1日發布的《關于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第一條規定“自 1992年1月1日《辦法》實施后,當事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問題提起事訴訟時,除訴狀外,還應提交公安機關制作的調解書、調解終結書或者該事故不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違章行為造成的結論。人民法院對于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應予受理。”認為公安機關對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理是法院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前置程序,公安機關的處理結論是法院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條件之一,對于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人民法院當然不應受理,既便受理,也只能作為一般損害賠償案件受理,不能以“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
實踐中做法的理論根據是人民法院不能認定道路交通事故的責任,即不能認定當事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過錯,無法適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歸責原則。認為認定道路交通事故的責任是公安機關的法定職責,《辦法》第五條規定,“公安機關處理交通事故的職責是:處理交通事故現場,認定交通事故責任,處罰交通事故責任者,對損害賠償進行調解?!弊鳛榈缆方煌ㄊ鹿蕮p害賠償案件,其核心是對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即對當事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過錯進行認定。對于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人民法院當然不應受理,既便受理,也只能作為一般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受理。筆者認為,實踐中做法的法律依據與理論依據都有欠妥當,以下試從三方面加以論述:
一、公安機關對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的法律定位
公安機關對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理行為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可訴性。對道路交通事故進行處理是公安機關的職責,公安機關的處理行為雖然沒有對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爭議作出裁決,也沒有直接設定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但其性質是一種行政確認行為,確認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責任、造成的損失等,尤其是對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更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產生了實際影響,當事人如對此不服,就應準其提起行政訴訟。實際上,公安機關對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理行為的合法性的最終審查權在法院,當事人對公安機關的處理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但此種行政訴訟實際上解決的是平等主體間的權利義務爭議,實際上是要解決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問題,那么對于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理應可以直接以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受理,這也符合法的效率價值。
公安機關對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理結論是一種證據材料,具有證據性。公安機關的處理結論其核心是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此種認定是一種技術性鑒定。道路交通事故大部分是在一定案件作用下瞬間發生的慘禍,能真正清楚地目睹事故發生過程,觀察并能證實瞬間即逝的事實的證人很少,甚至沒有。因此,公安機關在認定責任時,經常運用技術鑒定、技術檢驗、技術模擬試驗等專業技術手段進行調查研究,最后作出認定結論?!锻ㄖ返谒臈l規定,當事人就損害賠償問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公安機關所作出的責任認定,傷殘評定確屬不妥,則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案件事實作為定案的依據。”很明顯,公安機關關于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是人民法院定案的證據材料,是否采信,由人民法院決定沒有處理結論,只不過是沒有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當事人應承擔的是實體上的不利后果,而不應承擔程序上的不利后果;否則,不利于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司法救濟。因此,對于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人民法院應當直接以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為案由予以受理。
二、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歸責原則
我國民法通則和《辦法》確立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以過錯責任為主的全為歸責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以行為人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要件的歸責原則,以過錯為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最終要件,并以過錯作為確定責任范圍的依據,無過錯即無責任。《辦法》第十七條規定:“當事人有違章行為,其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有因果關系的,應當負交通事故責任。當事人沒有違章行為或者雖有違章行為,但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無因果關系的,不負交通事故責任?!薄掇k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應當按照所負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對于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實行過錯推定,過錯推定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方法,《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薄掇k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有條件報案而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當事人各方有條件報案而均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同等責任。機動車輛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應當負主要責任,非機動車、行人一方負次要責任?!边@實際上是根據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后當事人的行為、報案案件、所乘車輛來推定當事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及過錯的大小,只有行為人證明自己無過錯時,才能免除責任。民事責任作為一種法律責任是法律關系主體違反義務應承擔的終極法律后果,是對違反義務人的制裁,具有強制性,人民法院受理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后,核心問題是對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問題,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直接影響到當事人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法院通過審理,一般能夠查明當事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責任;對于無法查明的,也能查明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在事故后的行為、報案條件、所乘車輛,從而推定當事人具有過錯;既使無法查明,也可以適用證據規則的相關規定,由負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實體上的不利后果。另外,法院在審理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時,還可適用保底原則即公平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是指在法律沒有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而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又顯失公平時,依公平的原則在當事人之間分配損害的歸責原則。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的損害都沒有過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這就賦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權,在審理中靈活運用。《辦法》第四十四條也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造成雙方人員死亡或重傷,機動車一方無過錯的,應當分擔對方10%的經濟損失。”這也可視為公平原則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中的運用。
因此,對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法院不存在對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問題,理應受理。
三、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法院可以直接受理的法理分析。
民事責任的承擔需要通過一定的權利救濟方式來確定,法律為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當事人設定了行政救濟和司法救濟兩條途徑,行政救濟就是按照《辦法》等行政法規,由公安機關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確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情況后,召集當事人和相關人員對損害賠償進行調解。司法救濟就是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調解書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司法救濟是行政救濟的延續,是解決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最后渠道。如果公安部門的處理成為訴訟的前置程序,道路交通事故能否進入訴訟程序依賴于公安部門的處理結論,無處理理論就不屬法院受案范圍,顯然這不利于示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也不符合公正這一法的基本精神。
由于我國的民事審判權處于不完善的狀態,為避免與行政權發生沖突,審判機關甘愿放棄部分民事審判權的作用領域,其實是審判機關向行政機關讓渡了一定的審判權,這有違民事訴訟法的基本法理。一般來說,只要權利有需要民事審判權保護的必要性,審判權就應當提供司法保護,這才符合有權利即有救濟這一民事訴訟理域的公理。當某一利益具有值得法律保護的價值或地位時,排除對該權利進行侵害或不當干涉就成為必要,作為訴訟中請求權的表現是訴權。一般認為訴權的存在要件有三個:一是當事人適格,二是訴訟標的是否存在,三是權利保護的要件即訴之利益。訴之利益是法院在決定受理時對訴是否具備民事審判權解決的必要性和實效性的衡量,在我國民事訴訟法學中訴之利益等同于糾紛的可訴性。司法最終解決原則要求一定范圍內的權利有需要民事審判權保護的必要,審判權就應當提供司法保護據地,民事審判權的界限應當與訴之利益相一致或大體相當,若民事審判權范圍小于訴之利益,當事人權益就有失去審判權保護之虞,當然審判權也不能大于訴之利益的范圍,否則勢必造成審判權與其他權利、沖突。當實體法規定的權利在受到侵害或爭議狀態時會產生訴之利益。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是民事權益糾紛,具備訴之利益,與一般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只是缺少了救濟程序。
綜上所述,對未經公安機關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也應按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直接納入民事審判權的作用范圍。公安機關的處理也不再是前顯程序,公安機關的處理結論不過是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證明材料,只對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實體處理存在影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駕車接應竊賊是否涉嫌犯盜竊罪?
2020-03-09孩子一直姥姥帶離婚判給誰?
2020-03-19相似外觀的產品如何申請專利
2020-04-08域名搶注的情形有哪些
2020-04-10反壟斷機構工作人員泄露商業秘密的后果
2020-04-10勞動合同解除的種類
2020-04-10中國人民財產保險理賠手續
2020-04-13想要貸款買房,請問房貸收入證明怎么開?
2020-04-14延誤治療:法律后果了解一下
2020-04-16遭遇用人單位經濟性裁員后怎么辦
2020-04-17兄弟,別做現代張起靈,那是違法的!
2020-04-26房子有遺囑,過戶有依據
2020-04-262020交通肇事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04-27父母離異以后誰是孩子的監護人?
2020-04-28學生在其他學校受傷能否獲賠?
2020-04-29報失蹤后仍找不到可算自動離婚嗎
2020-04-30婚后父母出資購房離婚以后如何處理?
2020-04-30婚前個人財產的范圍是什么?
2020-04-30夫妻離婚什么時候需要請律師?
2020-05-01男性爭奪子女撫養權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0-05-02一方申請離婚另一方不同意怎么辦?
2020-05-03離婚時子女撫養權問題咋處理?
2020-05-03子女撫養權變更要公證嗎?如何變更?
2020-05-04哪些情況下對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
2020-05-04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你知道嗎?
2020-05-04土地開發費用有哪些?
2020-05-04夫妻離婚傷害賠償條件有哪些?
2020-05-05夫妻離婚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2020-05-05可以起訴女方要求增加子女撫養費嗎?
2020-05-05協議離婚沒能力支付撫養費怎么辦
2020-05-05“小偷小摸”會造成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05離婚證據收集技巧有哪些
2020-05-06哪些行為屬于侵害財產權
2020-05-28關于農村土地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0-05-08車禍造成二人死亡如何賠償
2020-05-09養老和醫療保險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10子女撫養權離婚后能否變更?子女撫養權變更方式有哪些?
2020-05-10夫妻離婚時應該如何合理解決子女撫養權問題?
2020-05-10訴訟的有效期
2020-05-21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知識梳理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