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切實貫徹執行國家外匯管理局2003年8月5日印發的《出口收匯核銷管理辦法》(匯發〔2003〕91號),嚴格規范出口收匯核銷管理,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簡稱外匯局)是出口收匯核銷的管理機關。
第三條 出口收匯核銷實行屬地管理原則,即出口單位辦理備案登記、申領出口收匯核銷單和辦理出口收匯核銷手續,均應當在其注冊所在地外匯局辦理。
第四條 外匯局根據出口單位的出口收匯核銷年度考核情況、國際收支申報率、出口貿易方式、收匯方式以及遵守國家外匯管理政策等情況,并結合相關部門對出口單位的管理意見,對出口單位實行分類管理,分別采取自動核銷、批次核銷和逐筆核銷的管理方式。
第五條 外匯局對出口單位實行出口收匯核銷員(以下簡稱核銷員)管理制度,出口單位領取出口收匯核銷單、辦理出口收匯核銷手續,均應當由本單位的核銷員負責。核銷員管理辦法由各分局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自行制定,報總局備案后執行。
第二章 出口單位備案登記
第六條 出口單位取得出口經營權后,應當到海關辦理“中國電子口岸”入網手續,并到有關部門辦理“中國電子口岸”
企業法人IC卡和“中國電子口岸”企業操作員IC卡電子認證手續。
第七條 出口單位辦理核銷備案登記時,應當向外匯局提供下列材料:
(一)單位介紹信、
申請書;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企業資格證書》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臺港澳僑投資企業批準證書》正本及復印件;
(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或《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及復印件;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正本及復印件;
(五)海關注冊登記證明書正本及復印件;
(六)外匯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外匯局審核上述材料無誤后,為出口單位辦理登記手續,建立出口單位電子檔案信息。
第八條 出口單位在外匯局備案登記的電子檔案信息內容發生變更時,應當在辦理工商、海關等部門的變更登記手續后一個月內,持有關部門變更通知,到外匯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外匯局需在“中國電子口岸”變更該出口單位IC卡權限。
第九條 出口單位因終止經營或被取消對外貿易經營資格的,應當在一個月內,持相關部門的有關文件到外匯局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外匯局需在“中國電子口岸”注銷該出口單位IC卡權限。
第三章 出口收匯核銷單管理
第十條 出口收匯核銷單(以下簡稱“核銷單”)的發放實行逐級核發,專人負責制。國家外匯管理局向各分局核發核銷單,各分局向所轄中心支局核發核銷單,各中心支局向所轄支局核發核銷單,各外匯局向所轄出口單位核發核銷單。
第十一條 出口單位在到外匯局領取核銷單前,應當根據業務實際需要先通過“中國電子口岸出口收匯系統”向外匯局提出領取核銷單申請,然后由本單位核銷員持本人“中國電子口岸”操作員IC卡及其他規定的憑證到外匯局領取核銷單。
第十二條 外匯局根據出口單位申請的核銷單份數和出口收匯核銷考核等級向出口單位發放核銷單,并將核銷單電子底賬數據傳送至“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
第十三條 外匯局應可以根據出口單位的出口收匯核銷考核等級和日常業務經營狀況調整發單數量,對出口收匯核銷考核中被評定為“出口收匯榮譽企業”和“出口收匯達標企業”實行按需發單,對“出口收匯風險企業”和“出口收匯高風險企業”以及其他嚴重違反外匯管理規定的出口單位應控制發單。
第十四條 出口單位在領取核銷單時,應當辦理簽領手續。空白核銷單長期有效。
第十五條 出口單位在核銷單正式使用前,應當加蓋單位名稱及組織機構代碼條形章,在騎縫處加蓋單位公章。
第十六條 核銷單發生全額退關、填錯等情況的,出口單位應當在三個月內到外匯局辦理核銷單注銷手續。
第十七條 出口單位終止經營或被取消對外貿易經營資格或發生合并、分立的,按以下規定辦理出口收匯核銷業務:
(一)出口單位因終止經營或被取消對外貿易經營資格不再經營出口業務的,應當在一個月內將未使用的核銷單退回外匯局注銷,對已經報關出口的核銷單應當按規定繼續辦理核銷手續。外匯局應當對其停止發單,對已發放未使用且未退回外匯局的核銷單實施“禁用”處理。
(二)出口單位因合并、分立不再經營出口業務的,應當在一個月內將未使用的核銷單退回外匯局注銷。外匯局應當對其已發放未使用且未退回外匯局的核銷單實施“禁用”處理。
(三)出口單位因合并、分立繼續經營出口業務的,應當在一個月內將未使用的核銷單退回外匯局注銷,并應當按照合并、分立協議的約定繼續承擔原出口單位的出口收匯核銷業務。
第十八條 出口單位發生嚴重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行為或其他特殊情況的,外匯局可以對其已領未用的核銷單實施“禁用”處理。
第四章 出口報關
第十九條 出口單位到海關報關前,應當通過“中國電子口岸出口收匯系統”向報關地海關進行核銷單的口岸備案。
第二十條 出口單位填寫核銷單應當準確、完整,并與出口收匯報關單證明聯(以下簡稱“報關單”)上記載的有關內容一致。
第二十一條 出口單位報關時應當如實向海關申報成交方式,按成交方式申報成交價格、數量、運費、保費以及加工貿易合同協議號等內容,保證報關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第二十二條 對監管方式為需要使用核銷單報關出口的,海關應當審核出口單位提交的核銷單和其他報關材料,并核對核銷單電子底賬無誤后,為出口單位辦理通關手續。
第二十三條 海關為出口單位辦理通關手續時,應當在核銷單“海關核放情況”欄加蓋“驗訖章”,并對核銷單電子底賬數據進行“已用”核注,結關后應出口單位申請向出口單位簽發注有核銷單編號的報關單,同時將核銷單電子底賬的核注情況和報關單電子底賬等數據通過“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傳送至國家外匯管理局。
第二十四條 海關簽發報關單時,核銷單號碼和報關單號碼應當一一對應。
第二十五條 出口單位在報關出口后通過“中國電子口岸出口收匯系統”將已用于出口報關的核銷單向外匯局交單。
第五章 出口收匯
第二十六條 貨物出口后,出口單位應當按照出口合同約定的收匯時間和方式以及報關單注明的成交總價,及時、足額地收回貨款。即期收匯項下應當在貨物報關出口后180天內收匯,遠期收匯項下應在遠期備案的收匯期限內收匯。
第二十七條 對于下列外匯的結匯或入賬,銀行可以向出口單位出具出口收匯核銷專用聯(以下簡稱“核銷專用聯”):
(一) 對于直接從境外或境內特殊經濟區域收回的出口貨款,銀行應當按照結售匯管理規定為出口單位辦理結匯手續或辦理進入出口單位的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以下簡稱“入賬”)手續后,出具核銷專用聯。
(二)對于出口貨物保險或出口信用保險所得的理賠款,銀行應當在憑核銷單正本、理賠協議辦理結匯或入賬手續后,出具核銷專用聯,并在核銷專用聯上注明“出口貨物保險理賠款”或“出口信用保險理賠款”。
(三)對于通過福費廷業務方式取得的外匯資金,銀行應當在按規定為出口單位辦理結匯或入賬手續后,出具核銷專用聯,并在核銷專用聯上注明“福費廷業務”。
(四)出口保理項下,銀行未向出口單位提供融資服務或提供有追索權的融資服務的,銀行應當在出口單位從境外收回出口貨款后,按規定為其辦理結匯或入賬手續,并向出口單位出具核銷專用聯。
銀行向出口單位提供無追索權的融資服務的,銀行可以在向出口單位提供融資資金并按規定為出口單位辦理結匯或入賬手續后,以融資金額為準向出口單位出具核銷專用聯,并在核銷專用聯上編寫核銷收匯專用號碼,同時在核銷專用聯上注明“出口保理融資業務”。待銀行從境外收回貨款后,扣除融資資金及利息后,出具余款的核銷專用聯,并在核銷專用聯上注明“出口保理余款”以及保理項下的相關費用和融資利息以及涉外收入申報單號碼和原核銷收匯專用號碼。
(五)對于從境外進口商在境內經營離岸銀行業務的銀行開立的離岸賬戶收回的貨款,銀行應當在按規定辦理結匯或入賬后,出具核銷專用聯,并在核銷專用聯上注明“境內離岸賬戶劃轉”。
(六)對于深加工結轉業務項下轉出方收回的外匯,銀行應當在為轉出方辦理結匯或入賬后,出具核銷專用聯,并在核銷專用聯上注明“深加工結轉收匯”字樣及轉入方單位名稱。
(七)對于出口買方信貸項下的出口收匯,銀行應當在憑出口合同、境外借款人同意支付的指令或信用證等支付依據或境內貸款銀行的委托付款附言或摘要為出口單位辦理結匯或入賬手續后,出具核銷專用聯,并在核銷專用聯上注明“出口買方信貸,境內劃轉”。
(八)對于以外幣現鈔結算的出口收匯,出口單位應當向銀行辦理結匯,不得自行保留或存入銀行。對于攜入現鈔金額達到規定入境申報金額的,銀行應當在憑出口合同、發票、核銷單、海關簽章的攜帶外幣入境申報單正本為出口單位辦理結匯手續,并在申報單上簽注結匯金額、日期、加蓋戳記后出具核銷專用聯,同時應當在核銷專用聯上注明“外幣現鈔結匯”。 對于攜入現鈔金額未達到規定入境申報金額的,銀行應當憑出口合同、發票、核銷單和結匯申請辦理現鈔結匯,并在核銷專用聯上注明“外幣現鈔結匯”。邊境貿易和包機貿易出口業務項下出口收匯除外。
(九)銀行在為出口單位辦理出口押匯的結匯或出口信用證下遠期匯票貼現業務、打包放款的入賬手續時不得出具核銷專用聯,應當在出口貨款收回并辦理有關手續后,出具核銷專用聯。
(十)對于直接從境外或境內特殊經濟區域收回的出口貨款,需由境內銀行轉匯的,在辦理境內原幣劃轉手續時,由解付行出具核銷專用聯。轉匯行應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轉匯”字樣。
(十一)其他外匯局規定可以出具核銷專用聯的,按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八條 對于下列外匯的結匯或入賬,銀行不得為出口單位出具核銷專用聯:
(一)除第二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出口收匯以及暫時無法確定為出口收匯的;
(二)除第二十七條規定外從境內其他單位外匯賬戶或者從同一單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外匯賬戶劃轉來的外匯;
(三)其他外匯局規定不得出具核銷專用聯的。
第二十九條 銀行在出具核銷專用聯時,應當與銀行留存聯、收款人記賬聯的業務內容一致。核銷專用聯應當具有以下要素:
1、經辦銀行名稱;
2、結匯或收賬日期;
3、收款單位名稱、賬號;
4、實際收匯金額及幣種;
5、各種扣費明細(如有)、金額及幣種;
6、凈結匯或入賬金額及幣種;
7、核銷單編號;
8、涉外收入申報單編號或核銷收匯專用號碼;
9、“出口收匯核銷專用聯”字樣;
10、銀行業務公章及業務員簽章;
11、其他外匯局規定應當注明的。
第三十條 銀行應當事先將核銷專用聯格式及印模報所在地外匯局備案。若格式或印模發生變動,應當在使用前到外匯局變更備案。
第三十一條 出口單位的出口收匯為不需國際收支申報且按規定可以出具核銷專用聯的,銀行應當在核銷專用聯上編寫核銷收匯專用號碼,并注明相應的收匯資金來源。核銷收匯專用號碼共22位,前6位為地區標識碼; 隨后6位為銀行標識碼及順序碼; 再后6位為該筆出口收匯的收匯日期; 最后4位為該銀行當日業務流水碼。
第三十二條 銀行出具的核銷專用聯上必須注明涉外收入申報單號碼或核銷收匯專用號碼,否則,外匯局不得憑以為出口單位辦理出口收匯核銷手續。
第三十三條 對多次出口一次收匯的,銀行應當要求出口單位提供該筆收匯所對應的核銷單編號,并在核銷專用聯上注明。一次出口收匯只能出具一張核銷專用聯,不得分次出具。對于一次收匯中含預收貨款和尾款的,銀行需填寫尾款所對應的核銷單號碼,并在核銷專用聯上注明“含預收貨款”,待出口單位實際出口后到銀行補填核銷單號碼并加蓋銀行業務公章及業務員簽章。對于單筆預收貨款,銀行應當在按規定為出口單位辦理結匯或入賬并確認出口單位有貿易出口(提供核銷單號)后,為出口單位出具核銷專用聯。
第三十四條 對于在結匯或入賬后銀行已經出具了核銷專用聯,出口單位需要調整賬戶或沖銷錯賬的,銀行應當將已經簽發的核銷專用聯收回注銷。
第三十五條 代理出口項下,若代理方和委托方均有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需要將外匯原幣劃轉委托方時,銀行應當將所收外匯全部進入代理方的經常項目外匯賬戶,并向代理方出具核銷專用聯,代理方再按有關規定辦理外匯劃轉; 若代理方沒有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銀行應當將所收外匯結匯,并向代理方出具核銷專用聯,代理方將人民幣劃給委托方。
第六章 出口單位核銷報告
第三十六條 出口單位出口貨物后,應當在預計收匯日期起30天內,持規定的核銷憑證集中或逐筆向外匯局進行出口收匯核銷報告。實行自動核銷的出口單位,除特殊情況外,無須向外匯局進行核銷報告。
外匯局可以根據本地區出口收匯核銷業務量以及出口單位的具體情況,實行出口收匯核銷報告表制度,或者實行出口收匯核銷報告電子化管理。
第三十七條 對預計收匯日期超過報關日期180天以上(含180天)的,出口單位應當在貨物出口報關后60天內憑遠期備案書面申請、遠期收匯出口合同或協議、核銷單、報關單及其他相關材料向外匯局辦理遠期收匯備案。
第三十八條 出口單位進行出口收匯核銷報告時,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供核銷憑證:
(一)以“一般貿易”、“進料非對口”、“有權軍事裝備”、“無權軍事裝備”、“對臺貿易”方式出口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核銷專用聯。
(二)以“易貨貿易”方式出口的,提供易貨合同、核銷單、報關單,屬全額易貨的,還應當提供易進貨物的進口報關單; 部分易貨的,還應當提供核銷專用聯以及易進貨物的進口報關單。
(三)以“來料加工”、“來料深加工”方式出口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核銷專用聯。同一合同項下的出口首次進行收匯核銷報告時,還應當提供經商務主管部門核準的
加工合同,合同發生變更或終止執行時,還應當提供有關的證明材料。
(四)以“
補償貿易”方式出口且合同規定以實物形式補償的,提供補償貿易合同、核銷單、報關單以及相應的進口報關單,報關單金額大于進口報關單金額時還應提供核銷專用聯。
(五)以“進料對口”、“進料深加工”、“三資進料加工”方式出口的,全額收匯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核銷專用聯; 進料抵扣的,需到外匯局進行進料抵扣登記,提供核銷單、報關單,差額部分的核銷專用聯以及相應的進口報關單。
同一合同項下的出口首次進行抵扣核銷報告時,還應當提供經商務主管部門核準的加工合同; 合同發生變更或終止執行時,還應當提供有關的證明材料。
以“進料深加工”方式出口且轉入方以“進料深加工”方式進口的,提供經商務部門核準的加工合同、核銷單、報關單、核銷專用聯; 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提供人民幣入賬憑證和進口報關單。
(六)以“貨樣廣告品A”方式出口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收匯核銷的提供核銷專用聯,對單筆不收匯金額超過等值500美元的,提供雙方簽訂的合同或協議。
(七)以“對外承包出口”方式出口的,提供商務主管部門對外承包的核準件、承包
工程合同或協議、核銷單、報關單及核銷專用聯。
(八)以“退運貨物”方式出口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進口報關單,對于已經辦理付匯手續的退運貨物還應當提供核銷專用聯。
(九)以“進料料件復出”、“進料邊角料復出”方式出口的,收匯核銷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核銷專用聯; 不收匯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注明“進料對口”或“進料深加工”等方式的進口報關單。
(十)以“進料料件退換”方式出口的,有收匯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及核銷專用聯; 不收匯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及進料加工類的進口報關單。
(十一)以“對臺小額”方式出口的,以現匯結算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及核銷專用聯; 以外幣現鈔結算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外幣現鈔結匯水單和購貨發票; 以人民幣結算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人民幣入賬證明。
(十二)以“保稅工廠”、 “出料加工”方式出口的,收匯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及核銷專用聯; 加工后貨物運回且不收匯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及相應的進口報關單。
(十三)以“租賃貿易”和“租賃不滿一年”方式出口的,提供租賃合同、核銷單、報關單,如外商為承租方的,還應當提供核銷專用聯,若收回的租金不足核銷的,還應當提供進口報關單; 如我方為承租方的,還應當提供進口報關單電子底賬打印件(加蓋銀行業務公章)。
(十四)以“寄售代銷”方式出口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及核銷專用聯,不能全額收匯的,還應當提供寄售代銷確認書。
(十五) 以“邊境小額”出口的,以現匯結算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核銷專用聯; 以外幣現鈔結算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外幣現鈔結匯水單、購貨發票; 以人民幣結算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人民幣入賬證明(在境外貿易機構已開立人民幣邊境貿易結算專用賬戶的地區,可以提供境內人民幣資金劃轉證明); 以毗鄰國家貨幣結算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經海關核驗的攜帶毗鄰國家貨幣現鈔入境申報單或匯入匯款證明; 以易貨方式結算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進口報關單; 通過境內居民個人匯款收回外匯貨款的,提供報關單、核銷單、出口收匯核銷專用結匯水單。
(十六)以“ 旅游購物商品”及“一般貿易”方式報關的包機貿易出口的,以現匯結算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核銷專用聯; 以外幣現鈔或個人匯款結算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購貨發票及外幣現鈔結匯水單或個人匯入匯款結匯水單; 以人民幣結算的,提供核銷單、報關單及人民幣入賬證明。
(十七)以其他海關貿易監管方式出口的,按外匯局及有關部門的規定提供相關憑證。
第三十九條 因專營商品、更改合同條款或經批準的總、分(子)公司關系等發生收匯單位與核銷單位不一致時,收匯單位可以向外匯局申請,經批準后辦理“境外收匯過戶”手續以便出口單位辦理核銷,報告時應當提供境外收匯過戶申請書、相關協議、出口合同、核銷單、報關單、核銷專用聯及其他相關資料。
第四十條 出口單位進行出口收匯核銷報告時,如所屬外匯局實行出口收匯核銷報告表制度,除提供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核銷憑證外,還應當提供《出口收匯核銷報告表》; 如所屬外匯局實行核銷報告電子化管理,除提供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核銷憑證外,還應當提供核銷憑證的電子數據。
第四十一條 出口單位出口后,單筆收匯或進口金額大于報關金額在等值2000美元(含2000美元)以內,或者單筆收匯或進口金額小于報關金額在等值500美元(含500美元)以內的,可以按照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辦理核銷報告手續。單筆收匯或進口金額大于報關金額超過等值2000美元,單筆收匯或進口金額小于報關金額超過等值500美元的,應當辦理差額核銷報告手續。實行批次核銷的,可以按核銷單每筆平均計算出口與收匯或進口差額。
第四十二條 出口單位辦理差額核銷報告時除按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提供核銷憑證外,還應當提供
法人代表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的差額原因說明函,以及下列有關證明材料:
(一)因國外商品市場行情變動產生差額的,提供有關商會出具的證明或有關交易所行情報價資料。
(二)因出口商品質量原因產生差額的,提供進口商的有關函件和進口國商檢機構的證明; 由于客觀原因無法提供進口國商檢機構證明的,提供進口商的檢驗報告、相關證明材料和出口單位書面保證函。
(三)因動物及鮮活產品變質、腐爛、非正常死亡或損耗產生差額的,提供進口商的有關函件和進口國商檢機構的證明; 由于客觀原因確實無法提供商檢證明的,提供進口商有關函件、相關證明材料和出口單位書面保證函。
(四)因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產生差額的,提供報刊等新聞媒體的報道材料或我國駐進口國使領館商務處出具的證明。
(五)因進口商破產、關閉、解散產生差額的,提供報刊等新聞媒體的報道材料或我國駐進口國使領館商務處出具的證明。
(六)因進口國貨幣匯率變動產生差額的,提供報刊等新聞媒體刊登或外匯局公布的匯率資料。
(七)因溢短裝產生差額的,提供提單或其他正式貨運單證等商業單證。
(八)因其他原因產生差額的,提供外匯局認可的有效憑證。
第七章 出口收匯核銷
第四十三條 外匯局收到出口單位報告的核銷憑證(包括電子數據)后,應通過“出口收匯核報系統”及其他相關系統核對出口單位報告數據的真實性。如提交的核銷憑證與海關、銀行傳送的數據不一致或提交的審核材料不齊全,應退出口單位進行更正。海關、銀行在接到出口單位的更正申請后,應在5個工作日內辦理核銷憑證或電子數據的核對、修改手續。
第四十四條 外匯局可以根據各地業務量和出口單位的具體情況,按照下列規定分別采取不同的出口收匯核銷方式:
(一)逐筆核銷: 即由出口單位按核銷單證一一對應進行報告,外匯局按照一一對應的原則逐筆為出口單位辦理核銷手續的核銷方式。適用于出口收匯高風險企業以及差額核銷和無法全額收匯的出口收匯數據。
(二)批次核銷: 即由出口單位集中報告,外匯局按批次為出口單位辦理核銷手續的核銷方式。適用于除出口收匯高風險企業外的所有出口單位的全額收匯核銷,以及來料加工項下和進料加工抵扣項下需按合同核銷的出口收匯數據。外匯局審核批次核銷數據時,應當按照核銷單與核銷專用聯總量對應的原則進行。
(三)自動核銷: 即出口單位不需向外匯局報告,外匯局根據從“中國電子口岸出口收匯系統”采集的核銷單信息和報關信息,以及從“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系統”采集的收匯信息,進行總量核銷的核銷方式。適用于國際收支申報率高以及符合外匯局規定的其他條件的出口收匯榮譽企業的一般貿易項下及其他出口貿易項下全額收匯的出口收匯數據。
第四十五條 外匯局為出口單位辦理核銷手續時,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以“一般貿易”、“進料非對口”、“有權軍事裝備”、“無權軍事裝備”、“寄售代銷”、“對臺貿易”、“對外承包出口”方式出口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全額收匯核銷。
(二)以“來料加工”、“來料深加工”方式出口的,按加工合同規定的工繳費收匯核銷。
(三)以“進料對口”、“進料深加工”、“三資進料加工”方式出口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全額收匯核銷。
進料加工項下經外匯局核準抵扣的,外匯局根據出口單位的加工合同,對增值部分進行收匯核銷,進料部分用相應進口報關單抵扣核銷。“進料深加工”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報關單應當由轉出方所在地外匯局核注、結案。
(四)以“補償貿易”方式出口的,如報關單注明金額小于或等于進口報關單注明金額的,直接抵扣核銷; 報關單注明金額大于進口報關單注明金額的,對超過部分進行收匯核銷。
(五)以“退運貨物”、“進料料件復出”、“進料料件退換”、“進料邊角料復出”、“出料加工”、“保稅工廠”方式出口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收匯核銷或憑相應的進口報關單抵扣核銷。
(六)以“貨樣廣告品A”方式出口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全額收匯或不收匯核銷; 對單筆不收匯金額超過等值500美元的,需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同或協議按不收匯差額核銷。
(七)以“租賃貿易”、“租賃不滿一年”方式出口的,如外商為承租方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全額收匯核銷,若收回的租金金額不足核銷的,差額部分可憑退回設備(貨物)的進口報關單抵扣核銷。如我方為承租方的,憑進口報關單電子底賬打印件(加蓋銀行業務公章)辦理不收匯核銷。
(八)以“對臺小額”方式出口的,以現匯結算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全額收匯核銷; 以外幣現鈔結算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和外幣現鈔結匯水單注明的結匯金額核銷; 以人民幣結算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和人民幣入賬證明上的人民幣金額核銷;
(九)以“邊境小額”出口的,以現匯結算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全額收匯核銷; 以外幣現鈔結算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和外幣現鈔結匯水單注明的結匯金額核銷; 以人民幣結算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和人民幣入賬證明上的人民幣金額核銷; 以毗鄰國家貨幣結算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和攜帶外幣入境申報單或匯入匯款證明上注明的毗鄰國家貨幣金額核銷; 以易貨方式結算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和相應的進口報關單成交總價抵扣核銷; 通過境內居民個人匯款收回貨款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和出口收匯核銷專用結匯水單上注明的金額核銷。
(十)以“ 旅游購物商品”及“一般貿易”方式報關的包機貿易出口的,以現匯結算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全額收匯核銷; 以外幣現鈔或個人匯款結算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和外幣現鈔結匯水單或者個人匯入匯款結匯水單注明的結匯金額核銷; 以人民幣結算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和人民幣入賬證明上的人民幣金額核銷。
(十一)以“易貨貿易”方式出口的,全額易貨的,按照報關單成交總價和相應的進口報關單成交總價抵扣核銷; 部分易貨的,按報關單成交總價收匯核銷,差額部分以易進的進口報關單抵扣核銷。
(十二)以其他海關貿易監管方式出口的,按外匯局及有關部門的規定核銷。
政府貸款項下,憑出口單位提供的情況說明、政府部門批件、合同或協議、報關單等文件以及相應的銀行給出口單位出具的人民幣入賬通知單或外匯入賬通知單,以人民幣或境內收取的外匯辦理核銷手續。
援外貸款、基金項目下的出口及境外實物投資項下,憑出口單位提供的情況說明、政府部門批件、合同或協議、報關單等文件,辦理不收匯差額核銷。
第四十六條 外匯局為出口單位辦理核銷手續時,對用于抵扣的進口報關單,應當加蓋“已核銷”印章,并在“中國電子口岸進口付匯系統”進行核注、結案。
第四十七條 外匯局為出口單位辦理核銷手續時,對于因網絡不通、系統技術故障等原因無法正常獲得相關電子底賬,或者相關數據沒有實行電子化管理無電子底賬的,可以在審核出口單位提供的核銷憑證無誤后,在“出口收匯核報系統”中補錄入相關數據,同時辦理核銷手續。
第四十八條 外匯局審核出口單位提供的核銷憑證時,對憑證齊全、數據無誤且出口與收匯或進口差額未超過規定標準的,根據不同貿易方式予以核銷; 對出口與收匯或進口差額超過規定標準的,外匯局應當在審核規定的差額證明材料無誤后為出口單位辦理差額核銷; 對出口與收匯或進口差額超過規定標準且未能提供規定的差額證明材料的,符合有關規定的予以差額備查,不符合備查條件且超過規定的核銷期限的納入逾期未核銷管理。
第四十九條 外匯局為出口單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