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直屬檢驗檢疫局:
國家質檢總局和烏拉圭牧農漁業部于2002年10月14日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烏拉圭東岸共和國牧農漁業部關于烏拉圭向中國出口大米的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附件1)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烏拉圭東岸共和國牧農漁業部關于中國向烏拉圭出口大蒜的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附件2)。為做好這兩個議定書的執行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局要嚴格按照議定書的要求做好對輸烏拉圭大蒜和烏拉圭輸華大米的檢驗檢疫與監督管理。對輸烏大蒜的檢驗檢疫與監管工作要對其從種植到出口進行全過程監管,確保其符合烏方要求;對烏拉圭輸華大米的檢驗檢疫監管工作,特別要加強對其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確保其符合我國要求。
上海檢驗檢疫局要做好烏拉圭首次輸華大米的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并將檢驗檢疫及監管情況上報總局。
二、各局要將議定書的有關內容以及烏方對進口大蒜的質量要求通知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及進出口企業,要求企業加強質量自控,確保貨物質量。
附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烏拉圭東岸共和國牧農漁業部關于烏拉圭向中國出口大米的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英文略)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烏拉圭東岸共和國牧農漁業部關于中國向烏拉圭出口大蒜的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英文略)
3.烏拉圭137/996號政令(參考譯文)有關確定大蒜身份和質量的技術規章(英文略)
2003年5月8日
附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烏拉圭東岸共和國牧農漁業部關于烏拉圭向中國出口大米的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
為確保食用安全,防止有害生物傳入,保護動植物健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AQSIQ)和烏拉圭東岸共和國牧農漁業部(以下簡稱MGAP),在中烏植物檢疫合作備忘錄框架下,經過友好協商,就烏拉圭向中國出口大米的檢疫要求達成如下協議。
第一條 根據烏方提供資料,經中方專家PRA分析,沒有發現中方關注的檢疫性有害生物。
第二條 輸華大米應當完全符合中國大米的安全衛生要求。AQSIQ應當向MGAP提供中國大米的安全衛生要求。
第三條 MGAP及其所屬的官方檢疫機構應當在裝運前對輸華大米實施必要的官方檢疫措施,包括:
1.對輸華大米的批批檢查;
2.官方監控下的熏蒸等有效檢疫處理。
第四條 MGAP應當按照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組織標準的原則,對符合中國檢疫要求的輸華大米出具植物檢疫證書,并在證書的適當位置標明所采取的檢疫處理措施。
第五條 AQSIQ所屬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CIQ)在目的港對輸華大米實施檢驗檢疫。
第六條 MGAP應當及時向AQSIQ通報烏拉圭境內與大米相關的疫情及有害生物變化信息。AQSIQ可根據MGAP提供的信息或認為有必要時采取更新風險分析的措施。
第七條 AQSIQ應當根據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組織標準的原則,向MGAP通報輸華大米在中國發現的檢疫問題及所采取的植物檢疫措施。
第八條 本議定書自簽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5年。如在有效期期滿前2個月,雙方均未提出修改或終止要求,則本協議將自動順延以后5年。
第九條 本議定書于2002年10月14日在北京簽訂,用中文、英文、西班牙文寫成,三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附件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烏拉圭東岸共和國牧農漁業部關于中國向烏拉圭出口大蒜的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
為使中國的食用大蒜安全地輸往烏拉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AQSIQ)和烏拉圭東岸共和國牧農漁業部(以下簡稱MGAP),在中烏植物檢疫合作備忘錄框架下,經過友好協商,達成如下協議。
第一條 中國輸烏大蒜經過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烏方關注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有:蔥地種蠅Delia antiqua和馬鈴薯腐爛莖線蟲Ditylenchus destructor.
第二條 根據中國有害生物現狀和烏拉圭檢疫要求,AQSIQ下屬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CIQ)根據下列檢疫性有害生物的檢疫措施對出口大蒜實施檢疫出證程序,并在植物檢疫證書中附加申明如下:
“根據官方實驗室檢測,該批貨物不攜帶蔥地種蠅Delia antiqua和馬鈴薯腐爛莖線蟲Ditylenchusdestructor,號碼為……”
其他措施:球莖不帶有土壤。
第三條 對完全符合烏拉圭檢疫要求的貨物出具植物檢疫證書,在證書的適當位置標明所采取的處理措施。烏拉圭所關注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情況發生變化將通知MGAP.
第四條 MGAP下屬的農業局在目的口岸針對相應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執行驗證程序:
到達后,核驗植物檢疫證書是否符合烏拉圭的要求。
同時按每批貨物的1%進行抽樣檢查,觀察核實是否不帶有檢疫性有害生物。
第五條 一旦中國輸烏大蒜在烏發現檢疫性有害生物,MGAP將立即通知AQSIQ,并與AQSIQ磋商采取最終的植物檢疫措施。
第六條 除植物檢疫外,輸烏大蒜還應當完全滿足烏方大蒜質量標準(137/996號政令)中對大蒜的安全衛生要求。
第七條 本議定書自簽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5年。如在有效期期滿前2個月,雙方均未提出修改或終止要求,則本協議將自動順延以后5年。
第八條 本議定書于2002年10月14日在北京簽訂,用中文、英文、西班牙文寫成,三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附件3:烏拉圭137/996號政令(參考譯文)有關確定大蒜身份和質量的技術規章
1 范圍
此規章對市場使用的干燥的,半干燥的以及新鮮大蒜的識別,質量,包裝和展示加以規定。本規章不適用于工業目的使用的大蒜。
2 定義
2.1 大蒜:歸于Allium sativum L類別的蒜頭。
2.2 嚴重缺陷
2.2.1 軟化:蒜頭有一瓣或多瓣大蒜已失去硬度。
2.2.2 腐敗:任何程度的組織性腐敗,潰爛,發酵所導致的病理性和/或物理性的損害。
2.2.3 發霉:外表已生長真菌。
2.2.4 發芽:蒜頭頂部或蒜瓣已發芽。
2.2.5 蟲害:由昆蟲,線蟲和/或蜘蛛綱動物引起的損害。
2.3 輕微缺陷
2.3.1 散開的蒜瓣:帶有保護層并具有整體球狀外形的蒜瓣。
2.3.2 機械損傷:外殼及蒜瓣中機械性損傷。
2.3.3 變形:形狀與正常生長形狀有所差異。
2.3.4 色斑:蒜頭超過25%的表面積顏色變色。
2.3.5 蒜頭缺少外殼:蒜頭超過10%的表面積缺少外殼。
2.3.6 開放的蒜頭:蒜頭的蒜瓣散布在超過1/3長度的頂部。
2.3.7 蒜頭不完整:蒜頭缺少一瓣或多瓣。
2.3.8 有裂縫的圓盤:蒜頭底部圓盤有裂縫。
3 成分和質量
3.1 類別:大蒜按以下分類:
3.1.1 類別:根據蒜瓣外層的顏色,分為兩類:
白色;
紅色或紫色:包括其他混合色。
3.1.2 尺寸分類:包裝好待售的大蒜需大小一致,根據橫截面直徑大小整齊排列。
尺寸分類由表1確定:
表1:尺寸
----------------------
| |最大橫截面 |
| |最大橫截面 |
|尺寸| |
|尺寸| |
| |直徑(mm)|
| |直徑(mm)|
|--|------|
|--|------|
|8 |76~85 |
|5 |46~55 |
|--|------|
|--|------|
|7 |66~75 |
|4 |36~45 |
|--|------|
|--|------|
|6 |56~65 |
|3 |26~35 |
----------------------
注:直徑超過85mm的大蒜按每10mm分類。
容許誤差:允許在同一包裝內最多可以混裝:
類別:計量單位的1%。
級別:紫色大蒜允許混裝共計5%的低一個級別或更高級別的大蒜;白色大蒜允許混裝共計10%的低一個級別或更高級別的大蒜。超過類別和級別允許誤差的包裝件數量不應超過抽樣總件數的20%。
3.1.3 劃分等級,種類和類型:根據缺陷允許誤差,大蒜按表2劃分等級。
表2:按抽樣單位百分比
表示的各級別缺陷最大限量
--------------------------------
| | 嚴重缺陷 | 總缺陷 |
| 等 級 |--------------|-----|
| |發芽|蟲害|腐敗|霉菌|軟化|嚴重|輕微|
|---------|--|--|--|--|--|--|--|
|超級 |0 |0 |0 |0 |2 |2 |3 |
|---------|--|--|--|--|--|--|--|
|一類或特級或選擇級|2 |0 |1 |1 |4 |5 |10|
|---------|--|--|--|--|--|--|--|
|二類或商業級 |3 |2 |1 |2 |5 |10|20|
--------------------------------
3.2 一般要求:大蒜應具有其應有的特征,成熟,完整,健康,干燥(半干燥或新鮮大蒜除外),清潔,形狀良好,結實,根從基部切除。大蒜不應攜帶不衛生或帶有異味的雜質。
不符合本規章要求的貨物批次可以重新定級和重新標識。
3.3 標識類型:標識類型為:
單個的:大蒜柄已割掉,柄的長度不超過3厘米。
至少6頭大蒜捆綁的:使用繩索,纖維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大蒜柄長度不應超過25厘米。
成串的:大蒜的最外層葉子用線繩,纖維或其他材料連接。大蒜柄應該明顯被切除。
3.4 其他要求:待出售大蒜的農藥殘留或其他有害物質的含量不得超過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
3.5 本規章中與參考值相對應的參數由邊境控制。
4 包裝,儲存及運輸條件
4.1 大蒜應存放在避光、干燥、清潔、通風處,存放處應便于清潔,以防止對質量和儲存造成有害影響。
4.2 運輸應該確保有利于儲存。
5 抽樣
按以下標準進行抽樣:
----------------------
| 組成貨物批次的 | |
| |應抽樣的最小計量單位|
| 計量單位的數量 | |
|---------|----------|
|1~10 |1計量單位 |
|---------|----------|
|11~200 |2計量單位 |
|---------|----------|
|201~300 |4計量單位 |
|---------|----------|
|301~500 |5計量單位 |
|---------|----------|
|501~10000|批次的1% |
|---------|----------|
| |批次計量單位數量 |
|10000以上 | |
| | 的平方根數 |
----------------------
5.1 樣品的構成與檢測
5.1.1 當抽樣數量為1件~4件時,應對包裝內容物均勻化,并隨機抽取100頭大蒜進行檢測。
5.1.2 當抽樣數量為5件或5件以上時,應對每件包裝內最少30頭大蒜均勻化,并抽取100頭大蒜進行檢測。
5.1.3 在24小時內,貿易有關方有權對抽樣提出異議。在此情況下,應該重新抽樣及檢測。
5.2 檢測操作程序
5.2.1 感官識別并分檢出帶有霉菌,蟲害,散開,機械損傷,變形,變色,外皮脫落,開放,不完整等缺陷的大蒜頭。
5.2.2 應該根據整個大蒜判定軟化,腐敗,發芽缺陷;必要時才可根據局部蒜瓣的缺陷做出確認。
5.2.3 對發現的缺陷進行計數,然后分別計算其百分比含量。
5.2.4 將樣品退回有關貿易方。
6 包裝和標簽
6.1 包裝和包裝容器
大蒜裝在新的干凈干燥的包裝中,包裝不能將奇怪的氣味傳入大蒜。
包裝是:
散裝大蒜:重量可到10公斤的包裝盒。
裝大蒜頭的網線袋。
裝于二層硬包裝件內。
捆綁大蒜:包裝盒。
成串大蒜:包裝盒。
凈重誤差:可允許實際重量比包裝件上標明重量多8%和少2%。
不符合重量誤差的包裝件數不應該超過抽樣數量的20%。
6.2 標簽
貨物應該在醒目處帶有不易脫落的標簽并至少標明以下信息:
貨物名稱
生產商名稱
類別*
尺寸或等級*
種類,等級*
凈重*
進口商名稱和地址*,**
包裝人名稱和地址*,**
出口商名稱和地址*,**
國別
生產地區
包裝日期*,**
(*)可使用帶有該信息的印章或自粘標簽。
(**)非強制性的,可根據各州規定辦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2014年修訂)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海洋環境防治管理規定(2013修正)
2013-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科威特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8-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已失效]
1954-09-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02-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1982-08-23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1985-06-1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989-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被修正)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1-04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征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3-03-28國務院關于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3-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3-01-11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的通知
201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