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于印發《出入境口岸炭疽病緊急監測與控制預案》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1-26 · 7526人看過

各直屬檢驗檢疫局:

  現將《出入境口岸炭疽病緊急監測與控制預案》(見附件)印發你們,請各局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案,加強對炭疽病的入境檢疫查驗工作,做好診斷、標本采集、實驗室檢查、隔離、治療以及疫情報告和處理、預防等各項工作。

  各局需要訂購炭疽疫苗及檢測試劑的,可與中國商檢研究所北京陸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聯系。(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北路甲三號,郵編:100025),聯系人:紀鵬

  電話:010—85772632、010—85775790

  附件:

出入境口岸炭疽緊急監測和控制預案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孢桿菌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壞死及特異的黑痂,或表現為肺部、腸道及腦膜的急性感染,有時伴有炭疽芽孢桿菌性敗血癥。

  從今年10月4日美國報告第一例炭疽病至今,美國已經發生了多例個案,此事件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為了密切監測國際有關疫情的動態,嚴防炭疽從境外進入我國,特制定本預案。

  1.入境檢疫查驗

  1.1 入境交通工具檢疫

  1.1.1 入境船舶如來自炭疽危險地區,檢疫人員應登輪檢疫,并要求船方如實填寫《航海健康申報書》,詢問人員健康狀況。

  1.1.2 入境航空器如來自炭疽危險地區,檢疫人員應登機檢疫,并要求航空器負責人認真如實填寫《總申報單》中衛生部分,詢問人員健康狀況。

  1.1.3 入境列車和其他交通工具在入境時,檢疫人員應按規定進行檢疫,并詢問人員健康狀況。

  1.2 入境人員檢疫

  1.2.1 來自炭疽危險地區人員應如實填寫《入境檢疫申明卡》。

  1.2.2 檢驗檢疫人員應當認真核查《入境檢疫申明卡》的內容。必要時可進行有關流行病學方面的詢問。

  1.2.3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當立即采取有關衛生控制措施:

  a)《入境檢疫申明卡》中填寫與炭疽相關癥狀的;

  b)在視診中發現有炭疽相關癥狀的;

  c)在詢問中發現有炭疽相關流行病學重要意義的事件。

  1.2.4 對有上述情形的入境者應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a)進行炭疽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并做好記錄;

  b)對入境者進行體格檢查;

  c)采樣并進行實驗室檢驗;

  d)根據初步診斷,決定是否采取隔離、留驗、就地診驗或放行。

  1.3 可疑的入境貨物、信件的檢驗檢疫查驗,按本預案第3條進行。

  1.4 入境人員的可疑攜帶物的檢驗檢疫查驗,按本預案第3條進行。

  2.人類炭疽的診斷

  2.1 診斷依據

  2.1.1 流行病學。

  病人生活在已證實存在炭疽的地區內,或在發病前14日內到達過該類地區;從事與毛皮等畜產品密切接觸的職業;接觸過可疑的病、死動物或其殘骸,食用過可疑的病、死動物肉類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桿菌污染的地區從事耕耘或挖掘等操作,均應作為流行病學線索。

  2.1.2 臨床表現。

  2.1.2.1 體表感染型(皮膚)炭疽:在面、頸、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皰,周圍組織腫脹及浸潤,繼而中央壞死形成潰瘍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圍皮膚發紅,腫脹,疼痛不顯著。引流該部位的淋巴結腫大且常化膿,伴有發熱、頭痛、關節痛等。少數嚴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腫和壞死。

  2.1.2.2 經口感染型(腸)炭疽:急性起病,發熱,腹脹,劇烈疼痛,腹瀉,通常為血樣便或血水樣便。可有惡心、嘔吐,嘔吐物中含血絲及膽汁。可累及消化道以外系統。

  2.1.2.3 吸入感染型(肺)炭疽:高熱,呼吸困難,可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肺部體征常只有散在的細濕羅音。X射線的主要表現為縱膈影增寬。常見胸腔積液。

  2.1.2.4 腦膜炎型炭疽:可繼發于以上各型,也可能直接發生。劇烈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繼而出現譫妄、昏迷、呼吸衰竭,腦脊液多為血性。

  2.1.2.5 炭疽敗血癥:可繼發于以上前三型,也可能直接發生。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高熱、寒戰,感染性休克與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表現,皮膚出現出血點或大片淤斑,腔道中出現活動性出血,迅速出現呼吸與循環衰竭。在循環血液中可檢出大量炭疽芽孢桿菌。

  2.1.3 實驗室檢查結果。

  2.1.3.1 皮膚損害的分泌物、痰、嘔吐物、排泄物、血液或腦脊液等標本中,顯微鏡檢查發現炭疽芽孢桿菌。

  2.1.3.2 細菌分離培養獲炭疽芽孢桿菌。

  2.1.3.3 血清抗炭疽特異性抗體滴度出現4倍或4倍以上升高。

  2.2 診斷

  2.2.1 疑似診斷。

  具有以上典型皮膚損害;或具有上述流行病學線索,并具有上述任何臨床表現之一者。

  2.2.2 臨床診斷。

  具有上述任一生物標本鏡檢陽性結果及上述臨床表現之一者。

  2.2.3 確定診斷。

  細菌分離培養獲得炭疽芽孢桿菌或血清抗炭疽特異性抗體滴度出現4倍或4倍以上升高。

  3.送檢標本的采集

  準備可采集各種人畜生物標本及環境標本的器皿并消毒備用。

  采取標本時必須遵循的兩條原則:

  a)盡可能在抗生素治療開始前采取標本。

  b)除必要時并在具備操作病毒細菌條件的實驗室內,不得用解剖的方式獲取標本。所需的血液與組織標本,均應以穿刺方式取得。

  3.1 血液標本

  所有的疑似人類病例和病畜,都應采取血液標本,標本量至少應滿足下列檢查的需要:

  3.1.1 涂片進行顯微鏡檢查;

  3.1.2 接種培養基進行細菌分離培養;

  3.1.3 分離血清檢查抗體;

  3.1.4 常規血液檢查。

  3.2 糞便與嘔吐物標本

  表現消化道癥狀的可疑病人收集糞便或嘔吐物標本,特別注意選取其中混有血液的部分,置無菌容器中。

  3.3 痰與咳碟標本

  表現為呼吸道癥狀的可疑病人應收集其痰液標本,無痰液者,應取供細菌分離培養用的培養基,打開平皿蓋置病人口鼻10cm處;令病人對平皿咳嗽,然后迅速蓋上平皿。

  3.4 腦脊液標本

  表現腦膜刺激癥狀的病人,腰椎穿刺獲取腦脊液。

  3.5 尸體標本

  食草動物死于炭疽時,通常會從口、鼻、肛門等腔道開口流出血液,這種血液應是首先采取的標本。如果血液已滲入土壤,則應收集混有血液的土壤作為標本。沒有血液流出,或已不可能獲取血液標本時,可通過穿刺心臟獲得血液或穿刺肝臟等實質性臟器獲得組織標本。

  3.6 肉類標本

  如果懷疑罹患炭疽的家畜已被宰殺,或對肉制品進行檢查時,可剪取小塊肉類標本。如有可能,特別應剪取肝臟、脾臟等富含血液以及含淋巴組織的標本。

  3.7 毛皮或其他可疑污染物品標本

  剪取小塊毛皮或其他可疑物品,剪碎置無菌試管內,不宜剪取的、如信件或其他物體表面可使用無菌棉試子涂抹,加適量無菌生理鹽水浸泡。

  3.8 水標本

  檢查水體污染時,用廣口瓶收集水樣。如須取深層水樣時,將帶蓋子廣口瓶伸入水中,然后將用繩系住的瓶蓋提起。

  3.9 土壤標本

  在牲畜死亡或宰殺的地點,應取土壤標本以供檢查。

  4.實驗室檢查

  各種實驗室檢查必須在符合生物安全2級實驗室(BSL2或P2實驗室)中進行,在處理標本和操作時須穿白大衣、戴口罩和手套,禁止在實驗室內飲食、吸煙和化妝。離開實驗室后必須洗手。出于安全考慮,一切可疑生物標本的分析應在生物安全柜(BSC)中進行。

  實驗室應建立完善消毒措施。日常消毒液可使用0.5%的次氯酸鈉,用于浸泡各種使用過的器皿和污染物、擦洗設施和設備表面。污物浸泡1小時后,經蒸汽高壓滅菌后方可處理排放。

  4.1 顯微鏡檢查

  所有來自病人、病畜或尸體的標本,都應首先進行顯微鏡檢查。

  4.1.1 復合負染法。

  將標本或懸液滴在載玻片上,立即加等量的碳素墨水,混勻推片。待干燥后滴加95%乙醇數滴,干燥后再以1%結晶紫液染1min,用水沖洗,干后用油鏡檢查。如果發現在細菌與碳素顆粒之間存在明顯的、連續的間隔帶,即說明細菌的周圍存在莢膜。

  液體標本(如血液、腦脊液)和懸液標本(如糞便或混有血液的土壤)在能夠采取標本后立即進行顯微鏡檢查的情況下,推薦使用復合負染法。

  4.1.2 莢膜染色法。

  將標本涂片或印片干燥,妥善包裝后帶進實驗室,按常規方法固定:以美藍染液染色3min~5min(如莢膜不清晰,染色時間可稍延長),水洗,干后鏡檢。菌體呈藍色,而莢膜呈紅色。

  4.1.3 顯微鏡檢查結果判定。

  來自病人、病畜或尸體的標本中如發現由較寬的莢膜環繞的、兩端平齊的粗大桿菌,特別是鏡下發現大量、純一通常呈竹節狀的該種細菌,而且沒有明顯的其他細菌污染時,炭疽的診斷便可確立。

  4.2 細菌分離培養

  上列全部標本,均應進行細菌分離培養。

  4.2.1 培養基。

  炭疽芽孢桿菌的分離培養應同時用兩種培養基進行:常規的血瓊脂平板和選擇性平板。后者按如下處方配制:

  蛋白胨2g EDTA0.03g

  氯化鈉0.5g 乙酸亞鉈0.004g

  醇母浸膏粉0.5g 水楊素1g

  0.2%溴麝香草酚藍(BTB)1.2mL 瓊脂粉1.8g

  加蒸餾水至100mL,調pH至7.6,121℃滅菌20min,冷卻至45℃~50℃時,加入:多粘菌素B(3000u/mL水溶液)0.1mL,溶菌酶(30000u/mL)0.1mL,混勻后傾注平板。

  4.2.2 標本處理。

  在正常情況下應當無菌的標本,如血液或腦脊液,直接涂布上述兩種平板,每平板0.1mL,組織標本應先以無菌剪刀剪開一斷面,在培養基表面壓印,然后以白金耳涂開。

  所有污染的和陳舊的標本,均應首先制成懸液。根據標本中含菌量的多少,可將懸液適當稀釋,或經自然沉淀除去粗大沉淀物后,再3000r/min離心30min,取富集的沉淀物。將所得的懸液67℃加熱15min,冷卻后涂布上述兩種平板,每平板0.1mL.

  4.2.3 可疑菌落檢查。

  上述平板在37℃孵育過夜或24h后,檢查是否長出可疑的炭疽芽孢桿菌菌落。

  炭疽芽孢桿菌在血瓊脂平板上的形態為:灰白色、不透明、中等大小,常不規則,表面呈玻璃樣,周圍無溶血環。

  炭疽芽孢桿菌在選擇平板上菌落較血瓊脂平板上為小,具有類似表面特征,菌落呈藍綠色。但是,若遇菌落形態與以上描述完全一致但呈黃色的菌落,也應進行炭疽芽孢桿菌鑒定的鑒定步驟。

  4.2.4 炭疽芽孢桿菌鑒定。

  將上述可疑菌落挑出,劃線接種于普通營養瓊脂平板之上,在劃線區內分別貼上浸有診斷用炭疽芽孢桿菌噬菌體和青霉素的紙片。37℃孵育過夜或24h后,在兩種紙片的周圍均出現明顯的抑菌環,便可判定為炭疽芽孢桿菌。在病人、病畜或尸體中分離獲得炭疽芽孢桿菌,炭疽的診斷便可確立。

  4.2.5 炭疽血清學檢查。

  4.2.5.1 標本的采取。

  在不具備細菌學檢驗條件時,或者發現可疑的炭疽病人時,病人已經接受了抗生素治療的條件下,可依據血清學檢驗結果確定對病人的追溯診斷。由于診斷必須由雙份血清做出,需要特別強調急性期血清的采取。

  首份血清應在首次檢視病人時采取,通常應一次采取血液標本供涂片鏡檢,細菌分離培養,血清學檢查及常規的血液檢查使用。血清分離后置4℃保存,待獲得恢復期血清后,一同進行抗體檢查。

  恢復期血清應在發病后15日左右采取。

  4.2.5.2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來檢測病人血液內針對炭疽芽孢桿菌保護性抗原的抗體,一般可購買到商品化試劑盒,按使用說明操作。或按以下試驗方法操作。

  a)滴定板包被。

  炭疽芽孢桿菌的保護性抗原以0.05mol/L碳酸鹽緩沖液(pH9.6)稀釋至30mg/mL~50mg/mL,加至滴定板孔中,每孔0.1mL,4℃18h.次日傾去抗原液,用0.5mol/L鹽水先板2次。

  b)待檢血清。

  待檢血清以含0.05%牛血清白蛋白0.01mol/LPBS(pH7.2)倍比稀釋,每孔0.1mL,置37℃1h,傾去血清,以0.5mol/L鹽水洗板3次。

  c)耦聯酶標記。

  使用辣根過氧經物酶標記的羊(兔)抗人IgG,或該酶標記的葡萄球菌A蛋白檢驗已與上述抗原結合的IgG抗體。每孔加0.1mL,37℃溫育40min,傾去標記液,以0.5mol/L鹽水洗板5次。

  d)顯色。

  每孔中加入0.1mL底物液,底物液應在臨用時按以下配方配制:

  0.1mol/L檸檬酸2.43mL

  0.2mol/L磷酸氫二鈉2.57mL

  鄰苯二胺4mg

  蒸餾水5mL

  30%過氧化氫15mL

  37℃20min后,每孔加2mol/L硫酸1滴終止反應。

  e)結果判斷。

  實驗結果可用酶標儀判讀,被檢孔0D值達陰性血清對照孔0D值的2.1倍時,始可判為陽性。在沒有酶標儀的情況下,也可用目測判讀,被檢孔顯示與陰性對照孔具有明顯區別的黃褐色時,始判為陽性。

  5.炭疽病人的隔離和治療

  5.1 隔離

  炭疽病人由做出疑似診斷時起,即應隔離治療。原則上應就地隔離,避免遠距離運送病人。若無現成的專用隔離室,可臨時改造一間現有房屋作為隔離室。

  5.1.1 隔離病房的設置原則:

  5.1.1.1 每個病人應盡量安置在附有衛生間的單人臥室里。隔離室與建筑物內其他房屋之間用走廊或前廳來隔開。

  5.1.1.2 如果沒有理想的隔離設施,可臨時改造現有的房屋;或將病人安排在一個獨立的房間里。在衛生間里必須有存放病人廢棄物的專用容器。

  5.1.1.3 兩個或多個患者可共用一間隔離室。但各床之間應該用棉質或塑料簾子隔開。

  5.1.1.4 在病房內除床邊設有一個容器裝干污染物外,正常情況下還應提供3個較大的容器:1個裝干污染物;1個裝液體污染物;1個放毛巾、被單或衣物。

  5.1.2 隔離室的防護。

  5.1.2.1 除醫護人員外,隔離室應禁止任何人入內。

  5.1.2.2 通往前廳或病房的門或門簾應盡量保持關閉。只允許運送物品或食品的人員進入前廳,事先必須告訴他們在前廳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未受過訓練的人員只能將物品送到前廳外面。

  5.1.2.3 由于本病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因此應避免空氣不經任何處理排到外界。

  5.1.2.4 接觸病人的全體醫務人員必須時刻身著防護衣;其他人員必須采取預防措施,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病人的排泄物和診斷標本。時刻戴手套,嚴格遵守洗手消毒習慣。

  5.1.2.5 盡量減少進出病房的人員。病房內所有物品均應視作以被污染的物品,非絕對需要不得移出室外。

  5.1.2.6 所有送出病房的物品都應雙重袋裝。即在病房將污染物封入第一個袋,然后將袋拿到前廳再仔細地裝入第二個袋中。在送出前廳以前,用浸有消毒液的布擦拭第二個袋表面。

  5.2 炭疽病的治療

  治療開始時應做到如下兩點。a)采取標本,以備確定診斷;b)建立并保持通暢的靜脈進路以備采取有效的搶救措施。

  5.2.1 抗菌治療。

  5.2.1.1 青霉素G為首選抗生素。成人一般劑量為160萬u~320萬u,分2~4次肌注。肺炭疽、敗血癥型炭疽或腦膜炎型炭疽的病人,劑量增至每日1000萬u以上,并行靜脈滴注。

  5.2.1.2 不能使用青霉素的病人,或萬一出現耐青霉素菌株,首先考慮采用強力霉素、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然后根據抗生素敏感試驗的結果,選取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

  5.2.1.3 皮膚炭疽患部可外敷紅霉素或金霉素軟膏,嚴禁切開引流或切除,也不可擠壓。

  5.2.2 抗休克與DIC治療。

  5.2.2.1 擴容:

  炭疽病人通常伴有高熱,一般均需從靜脈補充液體,出現休克與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跡象時,則應及早足量擴容。通常使用晶體液、血漿及低分子右旋糖苷,必要時補充新鮮全血。在擴容的同時,應注意糾正酸中毒及電解質平衡紊亂。

  5.2.2.2 血管活性藥物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慎重使用。

  5.2.2.3 危重病人在有效抗生素的控制之下,可以短期使用中等劑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

  5.2.2.4 出現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時,在監視凝血時間的條件下,給予肝素及潘生丁。

  5.2.3 預防心功能不全。

  炭疽毒素具有殺傷細胞的作用,重癥炭疽病人應及早考慮預防心功能不全,優先考慮預防性給予快速強心制劑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甙丙。

  5.2.4 使用炭疽抗毒素。

  目前一般均已不再使用。但在中毒癥狀明顯的危重病人,在能獲得供應的條件下,也可考慮使用。但應先作皮試以避免過敏反應。

  5.2.5 其他對癥及支持治療。

  同一般伴有高熱的傳染病。

  6.疫情報告和處理

  6.1 疫情報告

  6.1.1 各檢驗檢疫機構發現炭疽病病人、疑似病例或病原體,應在6小時內以最快方式報告直屬檢驗檢疫局和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同時直報國家局衛生檢疫監管司。報告資料包括《傳染病報告卡》和《傳染病個案調查記錄表》。直屬檢驗檢疫局在6小時內向國家檢驗檢疫局報告。

  6.1.2 報告的內容包括:疫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出入境交通工具,染疫人/染疫嫌疑人國籍、職業、人數,初步的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已采取的應急措施及下一步處理意見。

  6.2 疫情處理

  6.2.1 發現疫情采取的緊急控制措施。

  6.2.1.1 在衛生檢疫查驗、傳染病監測過程中發現炭疽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時,應當立即采取緊急控制措施,防止傳播和擴散。

  6.2.1.2 炭疽病人由做出疑似診斷時起,即應隔離治療。原則上應就地隔離,避免遠距離運送病人。隔離期間禁止探訪。

  6.2.2 病人污染環境消毒。

  6.2.2.1 病人的廢棄物品必須焚毀,所有受到污染的物品也盡可能焚毀。污染的環境和不能焚毀的物品應使用有效方法消毒。

  6.2.2.2 病人離開或死亡后,病人所處的環境應行終末消毒。終末消毒的步驟為:

  a)搬出小件物品并做清潔處理;

  b)將容器內的廢物倒入袋中,送出去清除;

  c)將容器搬出去;

  d)將小件家具搬出去;

  e)將床墊和枕頭搬出去,最好將其焚毀;

  f)清洗和消毒病床,清洗墻壁,刷洗地板,房間換氣通風。

  6.2.2.3 病人離開或死亡,病房應以甲醛熏蒸處理:緊閉門窗后,按0.8kg/平方米甲醛加熱蒸發,次日經通風處理后才能恢復使用。

  6.2.2.4 消毒效果考核:消毒效果必須通過取樣進行細菌分離培養確定,連續三次取樣后不能檢出具有完整毒力的炭疽芽孢桿菌后,方可認為已消除了炭疽芽孢桿菌的污染。

  6.2.3 病人尸體處理:炭疽病人死亡后,其口、鼻、肛門等腔道開口均應用含氯消毒劑浸泡的棉花或紗布塞緊,尸體用消毒劑浸泡的床單包裹,然后火化。

  6.2.4 感染來源的確定與處理:病人被確診患炭疽后,均應盡力確定其感染來源,并加以適當的處理,以避免繼續發生感染。

  6.2.4.1 采集流行病學資料。

  接診疑似炭疽的病人時,須盡可能地詢問其發病的接觸史,從而發現可疑的感染來源。

  6.2.4.2 確定感染來源。

  對可疑的感染來源應采樣進行細菌學檢驗,以確定是否確為炭疽芽孢桿菌污染。在動物組織標本中,鏡檢發現炭疽芽孢桿菌;或在各種來源的標本中分離培養獲得炭疽芽孢桿菌,可以確定為感染的來源。

  6.2.4.3 感染來源的處理原則。

  對已確定的感染來源,進行以下處理:

  a)隔離與治療病人;

  b)處死或隔離治療病畜;

  c)消毒炭疽芽孢桿菌污染的物體和環境;

  d)對在污染地區內或其周圍活動的所有牲畜實施免疫接種,每年早春進行一次。

  7.預防

  7.1 在國境口岸開展衛生防病宣傳教育,介紹炭疽的傳染源、傳播途徑,使易感人群提高認識,既加強預防意識,又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協助做好監測工作。

  7.2 預防接種

  目前接種炭疽疫苗后有較好的保護作用。有效期為一年。少數接種者會在接種處出現輕微局部反應,極少數會出現較嚴重的局部反應,出現全身反應的幾率很低,要嚴格按照該疫苗的使用說明實施預防接種。

  接種的重點人群如下:

  a)直接接觸細菌的實驗室工作人員;

  b)從事動物皮毛加工業的員工;

  c)從事接觸危險動物產品加工的工作人員;

  d)部署可能涉入生物武器地區的軍人;

  e)對前往炭疽危險地區或從事有感染炭疽危險工作的人員,根據申請可提供預防接種。

  除上述重點人群外,除非發生炭疽病大規模暴發流行,無須進行大量人群的免疫接種。除非絕對必要,孕婦不能接種炭疽疫苗。

  7.3 藥物預防

  發生疫情后,對國境口岸易感人群中受威脅較大的人員,也就是通過監測發現可能或確實與炭疽芽孢桿菌有接觸的人員,可實施藥物預防,劑量和療程參照本預案第5條。青霉素、強力霉素和氧氟沙星或環丙沙星可提供短時的保護作用。

  7.4 特殊行業從業人員的自身防護

  7.4.1 實驗室工作人員:要嚴格實驗室操作程序,具體安全措施見本預案第4條。

  7.4.2 國境口岸查驗和作業人員,郵政、快遞業的郵件和信件分揀人員對可疑貨物、郵件、信件等物品應該戴手套和口罩進行操作。完成后,要用肥皂徹底洗手。

  7.4.3 在操作過程中,如皮膚受傷,應立即用2%碘酊涂擦,并及時就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周雨

周雨

執業證號:

15001202110348142

重慶睿渝律師事務所

簡介:

西南政法大學本科 重慶工商大學法律碩士 專業贏得尊重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周雨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部門對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93-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十號

2009-06-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4-2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2006-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修正)

2001-04-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5-09-0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10-27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6-02-28

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一(1999年)

1999-12-25

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2014-03-10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青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11-1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

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

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7-28

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

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

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

2012-06-23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監察部等部門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

2011-05-2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溪县| 武隆县| 武清区| 扬中市| 甘泉县| 无锡市| 保康县| 和田县| 嘉禾县| 宕昌县| 陈巴尔虎旗| 江门市| 云南省| 石景山区| 平南县| 清涧县| 务川| 土默特左旗| 荥经县| 本溪| 安徽省| 罗定市| 改则县| 尼木县| 安岳县| 溆浦县| 青州市| 临安市| 江阴市| 晋城| 昌黎县| 临西县| 瑞丽市| 茌平县| 建阳市| 桦川县| 商都县| 秀山| 马尔康县| 邻水| 盘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