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密切商業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規范商業銀行的競爭,促進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健全信貸風險防范機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借款合同條例》、《
貸款通則》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主辦銀行是指為企業提供信貸、結算、現金收付、信息咨詢等金融服務,并與其建立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簽有《銀企
合作協議》的中資商業銀行(以下簡稱主辦行)。
本辦法所稱企業是指與主辦行簽訂《銀企合作協議》的國有大中型
法人企業,是主辦行的主要服務對象。
第三條 建立主辦行關系應遵循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原則。
第四條 主辦行不是包辦銀行,不包括企業資金供應。在建立主辦行關系的同時,大力提倡
銀團貸款。為了發揮各家銀行的優勢,解決企業合理資金需要,同時分散貸款風險,主辦行應會同企業牽頭組織有關銀行聯合貸款,協調各家銀行在辦理銀團貸款中的有關事宜,并按貸款比例償還其他銀行的貸款。有關銀團貸款的具體管理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另行制定。
第五條 主辦行與企業簽訂的《銀企合作協議》以及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均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第六條 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行是實施本辦法的監督、協調機關。
第二章 主辦行關系的建立與終止
第七條 企業申請建立主辦行關系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已在該銀行建立基本存款帳戶;
二、領取了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貸款證》;
三、借款數額較大;
四、與該銀行有較為長期、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
第八條 企業申請建立主辦行關系,應當填寫《企業主辦行關系
申請書》。內容包括:企業的資本金、法人資格、生產規模、經營狀況、資產負債以及主辦行認為需要注明的有關情況。
第九條 主辦行審查《企業主辦行關系申請書》同意,經其上級行批準,可正式確立主辦行關系,并與企業簽訂《銀企合作協議》,同時抄報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行備案。商業銀行總行為主辦行的,其確立主辦行關系后,應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備案。
第十條 《銀企合作協議》一年一定,其內容應包括:主辦行與企業雙方的權利、義務、責任和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主辦行應明確:(1)計劃對企業
發放貸款的數額;(2)辦理票據承兌、貼現的計劃;(3)貸款方式;(4)貸款期限及利率。企業應明確:(1)補充自有流動資金的計劃;(2)企業銷售收入歸行計劃;(3)還本付息計劃;(4)不擠占挪用
銀行貸款的有關承諾。
第十一條 一個企業只能建立一個主辦行,對一些特大型企業集團,確因情況特殊,經人民銀行省級分行批準后,可確立兩個主辦行。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辦行和企業都有權提出終止主辦行關系:
一、主辦行和企業任何一方嚴重違反《銀企合作協議》的有關條款,經指出不改正者,另一方有權提出終止主辦行關系;
二、主辦行和企業任何一方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另一方有權提出終止主辦行關系;
三、企業如發生破產、被兼并、解散等情況,主辦行關系自然終止。
銀企之間終止主辦行關系的,主辦行要報上級行批準,報同級人民銀行備案;
第十三條 企業提出終止主辦行關系,在與主辦行協商不一致時,報人民銀行省級分行協調、批準。
第十四條 在主辦行與企業終止主辦行關系之前,其他銀行不得與該企業建立主辦行關系。
第三章 權利與義務
第十五條 主辦行的權利
主辦行除享有《貸款通則》規定的貸款人的權利外,并享有以下權利:
一、了解、掌握企業的重大經濟、財務活動;
二、對企業在其他銀行辦理的存貸款和結算等情況,進行核實;
三、組織同業對企業違反《借款合同》有關條款、逃避銀行監督、懸空銀行債務等方面的行為依法進行信貸制裁;
四、有不能滿足企業的合理資金需要時,應企業要求,牽頭辦理銀團貸款。
第十六條 主辦行的義務
主辦行除履行《貸款通則》規定的貸款人的義務外,并履行以下義務:
一、關心企業的長遠發展,對企業的生產、銷售、儲備、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等經濟活動積極提供有關信息,并提出政策建議;
二、積極支持企業生產、經營所需大部分的合理資金需要,并予以優先審批;
三、積極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優先辦理銀行承兌匯票等;
四、應其他貸款人要求,經企業同意后,通報企業的生產經營、資產負債和信用等級等情況;
五、積極協助其他銀行清收到期貸款;
六、作為銀團貸款的牽頭行,監督、檢查銀團貸款的使用情況,督促企業按期歸還銀團貸款本息;
七、及時向企業通報有關貨幣、信貸政策,宣傳、解釋有關金融法規。
第十七條 企業的權利
企業除享有《貸款通則》規定的貸款人的權利外,并享有以下權利:
一、從主辦行取得所需的大部分合理貸款,但主辦行對該
企業貸款占其資本金比例已超過有關規定的除外;
二、在主辦行不能滿足其合理資金需要時,可以要求向其他銀行
申請貸款或要求主辦行牽頭組織銀團貸款;
三、要求主辦行為企業
債務重組,國有資產保全提供政策建議;
四、優先享用主辦行提供的結算、信息、咨詢、代理等金融服務;
五、對主辦行違反《銀企合作協議》的行為,可向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行直至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申訴。
第十八條 企業的義務
企業除履行《貸款通則》規定的義務外,并履行以下義務:
一、必須將其大部分存款存入主辦行;
二、向社會發行債券、股票或內部集資等直接融資的行為,應及時告知主辦行;
三、擴大生產經營規模、調整產品結構、進行技術改造等重要經濟活動,應及時告知主辦行;
四、產權轉讓、破產兼并和主要財產變動等影響
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應事先征求主辦行的意見;
法定代表人變更或高層人事變動等應及時告知主辦行。
第四章 監督與管理
第十九條 中國人民銀行省級分行及其他分支行應按季匯總轄區內主辦行的名單,并定期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條 中國人民銀行省級分行及其他分支行應負責協調轄區內主辦銀行和其他銀行的關系,對在建立主辦行關系中發生爭議的,或對主辦行與其他銀行在辦理企業存款、貸款、結算等金融業務時發生意見分歧的,負責協調和裁決。
第二十一條 中國人民銀行省級分行及其他分支行應負責協調企業和主辦行、主辦行和當地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的關系,受理企業的正當申訴,鼓勵和支持主辦行組織銀團貸款,幫助主辦行和其他銀行清收企業破產后的債權。
第二十二條 中國人民銀行省級分行及其他分支行,在監督管理過程中,遇到職權范圍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應及時報告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并通報有關主辦行的總行。
第五章 罰則
第二十三條 主辦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行可責令其改正,逾期不改的強令終止主辦行關系,并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與企業串通,逃避中國人民銀行監督的;
二、與企業串通,故意損害其他貸款人合法權益的。
第二十四條 企業如不按本辦法規定承但責任或履行義務的,主辦行除按有關規定給予處罰外,可建議其他金融機構減少或停止對其貸款。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各商業銀行總行可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報中國人民銀行備案。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修改、解釋。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1996年7月1日起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