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企業加強橫向經濟聯合,提高經濟效益,現對國內聯營企業若干財務問題的處理,作如下規定:
一、組織聯營企業要堅持平等協商、自愿互利、等價交換、共負盈虧的原則。要在提高經濟效益、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前提下,兼顧國家和聯營企業的利益。任何單位和部門都不得以聯營為名,化大公為小公,化全民為集體,化預算內收入為預算外收入,損害國家利益。
二、聯營各方在研究聯營企業資金來源和收入分配方案或有關聯營合同和協議時,要有財務部門的人員參加。為了保證聯營協議符合國家財稅法律制度的規定,聯營協議中涉及國家財產的轉移、估價和利益分配等條款,須經聯營各方的同級財政部門參與審查。
三、參加聯營的各方可用下列財產和資金向聯營企業投資:
1.用現有的固定資產和物資作價作為投資;
2.用結余的企業基金、利潤留成資金和稅后留利投資;
3.用先進的技術成果、商標權、專利權作價作為投資;
4.用地方財政掌握的機動財力投資;
5.用其他按照國家規定能投資于聯營的資金投資。
四、下列各項不得用于聯營投資:
1.應當上交國家的財政收入,包括應上交的稅收、利潤、能源交通建設基金等;
2.國家撥給有指定用途的專款;
3.農田不得作為直接投資,但依法征用的,可以用征用土地補償費入股;
4.其他按國家規定不得投資于聯營的資金。
企業不得虛假聯營,例如先以本企業的產品平價賣給聯營單位,再由聯營單位賣高價,然后雙方分取利潤;也不得以平價供應產品為條件,由買方單位無償提供資金或返還利潤。
五、聯營各方用于投資的財產,原則上應根據資產的新舊程度,參照國家規定的調撥價合理作價,也可以雙方協議作價。
六、聯營企業如進行技術改造,可按規定向銀行申請技措貸款。技措貸款項目投產后增加的收入,先用于歸還貸款,還清貸款后再按協議分利。無論是國營企業還是集體企業,均應按歸還貸款的數額(扣除投資各方應負擔的不構成固定資產價值應核銷部分)相應增加聯營各方的投資。
七、聯營企業在財務核算上,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1.由若干生產經營企業、單位共同合并組成總廠或公司的,以總廠或公司為統一核算單位;
2.以一個企業為主,吸收其他各方投資的,以主體企業為統一核算單位;
3.由若干企業、單位共同投資興辦的企業,以新組建的經濟實體為統一核算單位。
無論采用哪一種核算形式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實體,都應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單位,由它負責統一核算盈虧并向投資各方分配利潤。
八、聯營企業的各項成本費用開支的標準和范圍,成本核算的內容和方法等,屬于第七條所列第2種財務核算形式的企業,應按國家對主體企業實行的財會制度辦理。屬于第七條所列第1、3兩種財務核算形式的企業,凡有全民所有制企業投資的,可暫按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財會制度辦理;凡沒有全民所有制企業投資的,可按集體所有制企業的財會制度辦理。
九、聯營企業實現的利潤應當按照“先分后稅”的原則,根據聯營協議的規定來確定投資各方應分享的利潤,然后在投資企業各方所在地依法交納所得稅。具體分配方法,在平等互利和維護國家財政收入的前提下由參與投資的各方共同商定。
在聯營企業給聯營各方分配利潤的同時,應由聯營企業所在地財稅部門出具應納稅所得額轉移證明,通知聯營各方所在地財稅部門。聯營各方所在地的財稅部門據以監督企業交納所得稅。
十、全民所有制企業從聯營企業分得的利潤,應作為企業收入的一部分,按照國家對企業實行不同的利潤分配辦法進行分配。實行企業基金、利潤留成或盈虧包干辦法的企業,所分得的利潤,按照國家規定計提企業留利。實行利改稅辦法的企業,參加聯營新增加的利潤,按照國家規定交納所得稅后的剩余部分,不再交納調節稅,留給企業并入留利按規定使用。參加聯營的國營企業,其原有利潤總額按規定應交納調節稅的,仍應繼續交納調節稅。
十一、企業向能源、交通基礎設施行業以及“老、少、邊、窮”地區投資分得的利潤,應按照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九日財政部發布的《關于促進橫向經濟聯合若干稅收問題的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處理,即:分得的利潤在五年內減半征收所得稅;以分得的利潤再投資于上述行業和地區的,暫免征收所得稅。減免的所得稅,應并入企業留利中作為生產發展基金。
十二、企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所得的凈收入,每年在三十萬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稅;超過三十萬元以上的部分,依法交納所得稅。留給企業的凈收入,除按一九八五年一月十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技術轉讓的暫行規定》的規定提取5%至10%的獎金外,其余主要用于企業的技術開發。
十三、各地用地方財政掌握的機動財力參加聯營分得的利潤,應由聯營企業直接上交國家財政。
十四、參加聯營的集體企業從聯營企業分得的利潤,按規定交納所得稅后,其余部分按照國家對集體企業的現行規定執行。
十五、投資方按協議分享產品或產品使用權的,原則上只分享聯營企業投產后所生產的產品,聯營企業應視同購銷關系計價收款,計入產品銷售收入,獲得的利潤也應全部納入企業利潤總額。
十六、聯營企業如發生虧損,應根據合同協議,由參加聯營各方分擔。聯營企業因發生嚴重虧損而倒閉的,應按國家有關規定清理財產,償還債務。
十七、聯營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應參照國營企業的規定執行。聯營企業計提的折舊,留給聯營企業按照國家規定使用。
十八、聯營企業應向當地稅務機關,企業主管部門報送會計報表。參加聯營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同時還應向同級財政部門報送會計報表。
十九、個體經濟參加聯營的財務處理辦法另定。
二十、本規定自一九八六年起執行,一九八一年六月五日財政部《關于經濟聯合中若干財務問題的處理意見》同時作廢。過去頒發的其他規定,凡與本規定有抵觸的,一律以本規定為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一號
2013-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將第一商業部和第二商業部合并為商業部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承認航空器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9-10-31臺灣省出席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01-09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號)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
2014-02-16國務院醫改辦關于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通知
2014-01-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3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2-27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
2012-01-1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8-11-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2007-05-2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電力體制改革工作小組關于“十一五”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7-04-06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政治決議
2007-03-15征兵工作條例(2001修訂)
2001-09-05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關于調整地方人民政府機構的決議
1952-08-10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于各級公辦學校教職工退職退休時解放以前和解放以后連續工齡計算的幾點原則規定的通知[失效]
1963-05-26國務院批轉勞動部關于因身體條件不能勝任原來工作而被調動工作的職工退休費計算問題的請示報告
1964-04-30國務院關于批準跨省電網管理辦法的通知[失效]
197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