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
西藏不發)、直轄市財政廳(局),計劃單列市財政局:
國債交易市場已試辦兩年,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根據國務院批準財政部“三定”方案規定的職責,我部制定了《財政系統證券中介機構財務管理辦法》(試行),請在財政系統經營證券業務的中介機構中試行。試行中有什么問題,請注意總結,并報我部國家債務管理司。
附件:《證券中介機構財務管理辦法》(試行)
附件:
《證券中介機構財務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證券中介機構的經濟核算,強化經濟管理,適應證券行業的業務需要,及時,全面地反映、考核和評價證券交易的資金活動情況,根據證券業務的特點,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證券中介機構是指經國家批準設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財政系統經營證券業務的單位(以下簡稱單位)。
第三條 單位的財務管理、成本開支范圍、各項費用的提取和開支標準以及資產的管理按本辦法執行。
第四條 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實行“統一政策,分級管理,獨立核算,上交利潤”的管理原則。
第五條 單位下屬的財務部門,具體負責單位的財務工作,主要任務是:
1.編制、組織、實施、控制和考核財務計劃;
?。玻芾砀黜椯Y金,考核各項經營成果;
?。常芾韱挝坏呢攧帐罩?,進行會計核算;
4.監督單位的財產,保證國家財產的完整;
5.編制各種會計報表,提供各項財務分析資料;
6.照章納稅,上解利潤;
7.執行財務制度,遵守財經紀律,要經常進行財務檢查;
第六條 財務管理是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單位負責人對財務工作負有領導、組織、檢查和實施的責任。組織各業務部門采取切實可行的增收節支措施,帶頭遵守財經紀律,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和有關規定,支持會計人員按《會計法》執行會計監督。
第七條 財會部門具體管理單位的一切財務收支,財會人員要認真執行各項制度,奉公守法,履行職責。
第二章 財務計劃
第八條 年度財務計劃是單位經營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財務活動、考核經營成果的主要依據。它包括:成本計劃、費用計劃和利潤計劃等。
第九條 單位根據年度財務計劃編制季度財務計劃。
第十條 單位的財務計劃需根據本規定編制,經單位負責人審核后,報同級財政部門和單位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一條 單位的財務計劃應于年度終了后兩個月內編制上報。財務計劃經審批后,除因政策性變化,證券交易收益大幅度變動外,一般不作調整。
第三章 經營收入管理
第十二條 經營收入包括:證券銷售收入、代發行證券收入、代理證券交易手續費收入、代兌付債券手續費收入、代保管證券手續費收入、其他收入和營業外收入。
證券銷售收入指單位自營買賣證券的價差收入。
代發行證券收入是指中介機構代發行單位發行證券收取的各種收入。
代理證券交易手續費收入指接受其他單位或個人委托辦理證券買賣的手續費收入。
代兌付手續費收入指代理發行單位兌付所發證券的手續費收入。
代保管收入指代證券投資者保管其證券的收入。
其他收入指利息收入、金融機構往來收入和咨詢服務收入。
營業外收入指固定資產變價收入、低值易耗品變價收入等。
第十三條 各項收入應按國家有關規定準確計算,認真核實,完整反映,保證損益的真實性。
第十四條 經營收入要按規定列入有關科目核算,不得截留或作其他帳務處理。經營收入發行多收或少收時,除責任人個人負擔外,應由有關人員提出憑證,經會計主管人員審核,單位領導批準,作損益處理。
第四章 成本管理
第十五條 成本管理是加強經濟核算的重要手段,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成本開支規定,不得擅自擴大成本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準和隨意攤提成本費用,成本核算必須真實可靠。
第十六條 成本開支包括:
一、證券交易中所支付的成本;
二、經營業務中支付的借入資金利息;
三、支付給其他單位代辦證券業務的手續費;
四、按規定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費;
五、固定資產修理費。修理費實行計劃管理,費用額較大的可以分次列入成本;
六、辦理業務過程中直接發行的業務管理費包括:
1.有價證券上市費、業務印刷費、宣傳費、勞保用品費、差旅費、營業用房租金、營業用房水電費、取暖費、鈔券運送費、押運費、郵電費、律師費、
訴訟費、咨詢費、出納費、業務用品費、車船燃料費、財產保險費、
公證費、簽證費、會議費、外事費、公雜費;
?。玻椭狄缀钠窋備N;
?。常毠すべY包括:實際支付給固定工、合同工、經批準使用的臨時工、計劃外用工的工資和工資性津貼;
?。矗毠じ@M:指按職工工資總額(扣除各種物價補貼、各種獎金及落實政策補發的工資)的11%提取的福利費;
?。担涃M,應按職工工資總額扣除各種價格補貼、落實政策補發工資后數額的2%提??;
6.職工教育培訓費,按職工工資總額(扣除各種價格補貼、獎金及落實政策補發的工資)的1.5%范圍內開支。
第十七條 下列各項費用開支不得列入成本;
一、應在各項專用基金和專項撥款中開支的費用。
二、應在營業外支出的各項費用,包括:離、退休職工的工資和費用;長期病休人員的工資和編制外人員生活費及其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
勞動保險費及職工喪葬撫恤費;非常損失費等。
三、超出國家規定開支標準部分的各項費用開支。
四、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和國家預算調節基金。
五、應在利潤留成開支的各種獎金。
六、應在企業利潤留成中開支的各項違約金和罰款等。
七、營業稅和各項稅款附加。
八、對各種公益事業和社會活動的贊助費。
九、與單位業務無關的其他費用。
第十八條 證券行業的成本原則上按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
分期攤銷的費用,應按照費用項目,受益期限確定攤銷金額,除租賃費按租約攤銷,一般攤銷期不得超過四個季度。特殊情況需要延期攤銷的要經同級財政部門批準。
第十九條 成本核算項目即為第十六條的內容。
證券交易中所支付的成本應按移動加權平衡法核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金額+本期購進金額)/(期初結存面值+本期購進面值)
本期證券交易所支付成本=本期購進面值×移動加權平衡單價
總成本=購入證券面值×移動加權平均單價+業務管理費
第二十條 單位的成本按季、按年進行考核,檢查成本計劃執行情況,對超成本計劃的項目,要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措施,保證各項成本控制在計劃以內。
第二十一條 成本考核主要檢查費用降低率及營運資金周轉率。計算公式如下:
1.費用降低率=(基期業務管理費÷基期交易額-報告期業務管理費÷報告期交易額)×100%
?。玻Y金利潤率=利潤÷經營資金
第五章 營業外支出及稅利解繳
第二十二條 離休退休退職費、撫恤金、長休人員支出、反聘費等應在營業外支出中列支,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亂列其他營業外支出。
第二十三條 國家對事業單位以及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證券中介結構實行利潤上繳管理形式,單位實現利潤總額,按規定上交利潤,上解比例為應計利潤總額的50%。
第六章 留利和專用基金管理
第二十四條 留利是指單位按規定上交各種稅金和利潤后的利潤,單位應在留利中按規定提取各種專用基金。
第二十五條 對各項專用基金要加強管理,按規定用途有計劃地提取和使用,分別核算。
第二十六條 專用基金包括:業務發展基金、職工福利基金、職工獎勵基金、風險基金。
第二十七條 業務發展基金,指按單位不低于留利的55%以提取的基金,主要用于購置辦公用房、車輛、電子設備及業務所需的固定資產以及為擴大業務所補充的經營資金。
第二十八條 職工福利基金,除包括按職工工資總額(扣除各種價格補貼、各種獎金及落實政策補發的工資)的11%提取的以外,還應掌握在企業留利的25%以內提取。主要用于職工醫療費、生活困難補助、衛生費、保健費、職工家屬醫療補助費以及其他福利設施支出。
第二十九條 職工獎勵基金,除包括按規定提取的以外,還應掌握在企業留利的15%以內提取。主要用于發放獎金、自費工資改革和津貼。
第三十條 風險基金,是按留利總額的5%提取的基金,用于因政策性變化和虧損時,自有資金的補充。風險基金應按單位規模提留,超出部分轉入營運資金。
第七章 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管理
第三十一條 固定資產是國家財產,各單位必須加強管理,做到有帳有卡,帳帳相符,帳實相符,保證國家財產的完整。
第三十二條 各種財產,凡同時具備下述條件的均作為固定資產: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二、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含500元)。
第三十三條 對固定資產類型的劃分,按財政部頒發的現行辦法劃分。即分為營業辦公用房、職工住房、汽車、電子設備和其他。
第三十四條 固定資產折舊采用分類折舊辦法,傳真機、復印機和各類計算機均按八年折舊期分期攤銷進成本,其他類型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應按國務院發布《國營企業固定資產折舊
試行條例》執行。
固定資產折舊按月提取,各月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公式: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該固定資產規定使用年限)
預計凈殘值率=(預計殘值收入-預計清理費用)/(固定資產原值)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某類固定資產的月折舊額=(本月應計提折舊的該類固定資產原值合計)×月折舊率
當月增加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已達使用年限但性能尚好的仍需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經同級財政部門批準,可在1993年底以前繼續按原值和規定的標準提取折舊。從1994年1月1日起不能再提折舊。未達到使用年限而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屬于由于社會技術進步必須由先進設備替換的落后設備,以及由于能源消耗等國家規定應予淘汰的設備和確屬產品質量問題提前報廢的設備,其未提的折舊可以補提;屬于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其未提足的折舊不再補提。
第三十五條 固定資產由財務部門進行核算,計提折舊,負責監督,定期盤點,如有不符,要查明處理。
第三十六條 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內或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下的家俱用品和下列物品無論使用年限長短,無論價值多少均為低值易耗品,點鈔機、鐵皮柜、計算器、打捆機及經財政部同意列入成本的其他物品。
第三十七條 單位價值在50元(不含50元)以下的低值易耗品可以在領用時一次攤銷;單位價值在50元以上的,應在領用和報廢時各攤50%;價值較大的可分期攤入成本。
第三十八條 固定資產和庫存低值易耗品調出時,一律實行有價調撥。
第八章 經營資金
第三十九條 經營資金是用于單位經營活動的資金。單位必須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加強對經營資金的管理。
第四十條 經營資金包括:由國家、上級主管部門調入或撥入的專項資金,單位利潤分配形成的經營資金,以其他形式籌資構成的經營資金。
第四十一條 對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單位,應在年初向其上級部門和同級財政部門報送年度經營資金的提取和使用計劃。
第九章 附則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三條 本辦法自1991年1月1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