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各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
《關于當前我國殯葬改革工作的報告》已經國務院領導批準,現轉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國務院指出:目前,我國的殯葬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1985年國務院發布 了《關于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后,各地人民政府相繼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殯葬改革工作全面地開展起來。但是,仍有不少地方推行火葬遲緩,多數地方尚未將土葬改革列入議事日程,封建迷信的喪葬陋習難以破除。由于殯葬改革是社會改革的內容之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尺度,因此各地人民政府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附:民政部關于當前我國殯葬改革工作的報告(1989年1月12日)
國務院
建國以來,我國的殯葬改革在艱難、反復中前進,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才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198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批轉民政部黨組《關于共產黨員應簡辦喪事、帶頭實行火葬的報告》后,統一了全黨的認識,許多地方把它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進行了安排。198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使這項移風易俗的社會改革,步入了以法辦事的新階段,取得了較大進展。
一、法規體系初步形成。為落實《國務院關于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門和殯葬單位認真貫徹執行,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辦法。截止目前,已有二十二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布了殯葬管理的實施辦法;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縣、市發布了殯葬管理布告、通告或實施細則。針對一部分地區為牟取暴利亂建公墓、出售墓穴和亂埋亂葬等問題,經國務院批準,發出了《關于加強公墓管理的報告》,對公墓種類、修建公墓的批準權限、占地面積和植樹綠化等作了具體規定。去年初又發出《關于臺灣同胞回大陸辦理喪事問題的通知》對臺灣同胞回大陸祭掃祖墓、安葬骨灰等作出規定,滿足了他們葉落歸根的愿望。這些法規的制定和實施,使殯葬改革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
二、喪葬改革全面展開。在遺體的處理方面,各地根據《國務院關于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確定的條件,以人口、耕地和交通等不同情況,分別劃定了火葬區和土葬改革區。據統計,1987年火化遺體一百六十二萬多具,占全國死亡人口總數27% ,比1981年增長了一倍。這不僅節省了大量土地、木材,而且使群眾節約了數以億計的喪葬費用。在土葬改革區,有些地方以村為單位利用荒山瘠地建立公墓,并植樹造林。這樣,既克服了亂埋亂葬現象,又綠化美化了大好河山。在喪事活動方面,努力破除封建迷信和舊喪葬習俗,逐步走上社會化管理的軌道。在城市以殯儀館為陣地,在農村以紅白事理事會等群眾組織為依托,根據文明簡辦喪事的精神,為群眾辦喪事提供多種服務,滿足他們正當的需要,并用服務引導群眾更新觀念,使厚養薄葬、文明簡辦喪事在城市和一些火葬區內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
三、殯葬服務質量不斷提高。與殯葬改革的發展相適應,各地陸續建立了殯葬事業單位。截至目前,全國80%的市和40%的縣建立了殯儀館(共一千二百二十六個),有職工兩萬余人。這是一個新興的特殊服務行業。近幾年,大多數單位推行了承包經營責任制,面貌大為改觀。有些單位根據群眾需要增添服務設施,增加服務項目,實行規范化服務,提高了服務質量。有些單位進行了館容館貌建設,綠化美化了環境,改變了臟亂差狀況,不僅提高了社會效益, 而且提高了經濟效益。 據統計,1987年有五百六十一個單位(占現有單位總數的46%) 達到經費自給,經濟效益比1981年增長四倍,初步改變了殯葬單位長期依靠國家補貼過日子的狀況。與此同時,開展了殯葬技術設備的科研生產和職工技術培訓。現在我國自己研制的火化爐、殯儀車已在各地推廣應用,從而把殯葬服務逐步放在現代化的基點上。
實踐證明,幾年來制定的有關殯葬工作的政策法規是正確的。但是,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有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殯葬改革的發展不平衡、不穩定。不少地方推行火葬進展遲緩;多數地方尚未將土葬改革列入議事日程,亂埋亂葬現象仍然存在;許多地方對破除封建迷信的喪葬陋習抓得不實,大辦喪事之風依然盛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 法制觀念淡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群眾中舊的喪葬觀念影響很深;部分地區對殯葬改革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措施不力。同時殯葬管理機構不健全,殯葬單位建筑簡陋,設備落后。
殯葬改革的戰略目標是,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新的殯葬制度。當前的任務是,在現有基礎上,把殯葬改革引向深入。為此,我們意見:
一、全面貫徹落實和完善殯葬管理法規。我國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僅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不改變遺體處理辦法,仍沿用舊有做法,死人與活人爭地,勢必影響生產,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遺害子孫后代。因此,必須堅決落實國務院的規定,實事求是地劃定火葬區和土葬改革區。已經劃定的火葬區和土葬改革區,凡不切合本地實際情況的,應進行調整。火葬區一經劃定,就要采取堅決措施,積極推行火葬,取制土葬。在劃定的土葬改革區,要全面規劃,以村或鄉為單位建立公益性公墓,縣城和有條件的鎮可根據實際需要興建經營性公墓。所有公墓都應利用荒山瘠地,并植樹綠化。在土葬改革區內,嚴禁亂埋亂葬。在少數民族地區,要尊重民族風俗,引導群眾自愿改革舊喪俗。
二、大力宣傳、提高認識、增強群眾進行殯葬改革的自覺性。中共中央書記處在中共中央辦公廳(1983)75號文件中指出:殯葬改革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一項社會改革,是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造福子孫后代的一件大事。也是整頓黨風的一個方面。我們要用這一指導思想,用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改變落后的傳統習俗,樹立社會主義的新風尚。各地各單位都要積極貫徹殯葬改革措施。對于改革搞得好的地方和單位,應予表揚鼓勵;對于干擾破壞改革的,應予嚴肅處理。
三、加強殯葬事業單位建設,建立成龍配套、多層次的服務網絡,逐步滿足不同類型群眾的需要。各地應根據便民利民的原則,增設服務網點,優化服務環境,增加服務項目。同時,要教育殯儀職工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術水平,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所有殯葬事業單位都要逐步實現環境園林化,服務優質化,設備現代化,管理科學化。目前尚未推行承包經營的單位,要創造條件,實行承包經營,努力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殯葬管理單位,應加強行業管理,保證殯葬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加強領導,強化管理。殯葬改革是社會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與整個社會進步緊密相關。這項改革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必須切實加強領導,把它擺到一個適當的、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建議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殯葬改革列入議事日程, 規劃指導,監督檢查,協調服務,充分發揮政府有關部門的整體功能,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
民政部門是殯葬工作的主管部門,必須主動做好工作,發揮職能作用。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強對紅白事理事會一類組織的指導,發揮群眾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要主動聯系有關部門,建立定期的對話制度,通報情況,共同協商對殯葬改革和殯葬服務的政策調節,做到各負其責,通力協作,不斷推動殯葬改革的深入進行。
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參照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2019修正)
2019-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決定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決定
2010-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的決定
2010-08-28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9-03-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國家測繪總局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掌握地方性法規清理標準問題的答復
1996-11-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準予就業最低年齡公約》的決定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99修正)
199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002)
2002-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國務院提請審議授權深圳市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法規和規章的議案的決定
1989-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的決議
1979-11-29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
198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1999-08-30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1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2006-06-29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出版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實驗動物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護士條例(2020修正)
2020-03-27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10-07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2004-09-19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