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03年8月18日(2003)黑立民他字第1號《關于下級法院撤銷仲裁裁決后又以院長監督程序進行再審應如何處理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黑龍江國祥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黑龍江省九利建筑工程公司欠款糾紛一案,經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后,當事人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九條的規定重新達成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不應以院長發現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確有錯誤為由提起再審。已經再審的,你院應當通知該院予以糾正。
二○○四年八月二十七日
附:關于下級法院撤銷仲裁裁決后又以院長監督程序進行再審應如何處理的請示與答復
一、基本案情
2002年4月22日,黑龍江國祥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祥公司)訴至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其與黑龍江省九利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簡稱九利公司)欠款糾紛一案,申請撤銷哈爾濱仲裁委員會(2002)哈仲裁字第174號仲裁裁決書。2002年6月20日,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2002)哈民一初字第69號民事裁定撤銷該仲裁裁決。九利公司不服申請再審,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復查,于2002年9月24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規定,該類型案件申請再審,法院不應受理的精神,以(2002)哈民監字第676號駁回九利公司的再審申請。后九利公司多次到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訴。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按院長監督程序以(2003)哈民一監字第248號民事裁定對本案進行再審,于2003年4月8日以(2003)哈民一再字第69號民事裁定撤銷(2002)哈民一初字第69號民事裁定。國祥公司不服,繼續提出申訴。
二、請示的問題和分歧意見
對于本案,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和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形成了以下兩種意見:
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法釋[1999)6號《關于當事人對人民法院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不服申請再審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問題的復函的批復》、法復(1997)5號《關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或駁回當事人申請后當事人能否上訴問題的批復》、法釋(2000)17號《關于人民檢察院對撤銷仲裁裁決的民事裁定提出抗訴人民法院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等有關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撤銷仲裁裁決后,當事人對法院的裁定無上訴權和申訴權,檢察機關亦不得抗訴。當事人可以重新達成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已明確了解決此類問題的救濟程序規定。且仲裁法是特別法,應優于民事訴訟法。故本院院長對此類生效裁定啟動審判監督程序沒有法律依據。即使撤銷仲裁裁定有誤,當事人亦應通過仲裁法規定的解決紛爭的程序規定,實現其權利。故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再審裁定依法應予糾正。
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本案是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以院長監督程序經院審委會決定再審的。本院院長對本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具有監督權。《仲裁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復都是指當事人申訴的情形,目前沒有法律明確規定把院長對此類案件的監督權排除掉。本院院長自己發現本院生效的判決、裁定有錯誤,當事人沒有申訴,也應監督,且本案新聞媒體已經作了監督,故本院院長決定再審,依法有據。
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請示:上述兩種意見,哪種符合立法精神,下級人民法院撤銷仲裁裁決后又以院長監督程序進行再審應如何處理。
三、最高人民法院答復意見及評析
最高人民法院經研究認為:本案經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后,當事人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九條的規定重新達成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不應以院長發現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確有錯誤為由提起再審。已經再審的,應當予以糾正。上述意見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從《仲裁法》規定的當事人享有的法律救濟途徑而言,不應允許以院長發現確有錯誤為由對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提起再審。《仲裁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據此,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的,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即恢復到尚未解決的狀態,當事人既可以重新達成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從而享有選擇解決糾紛方式的權利。允許法院以院長發現確有錯誤為由,對于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進行再審,實質上是否定糾紛已恢復到未解決的狀態,試圖回復原有仲裁裁決的法律效力,與《仲裁法》上述規定直接沖突,剝奪了當事人依據《仲裁法》享有的糾紛解決方式選擇權,可能導致此類糾紛最終轉移至法院,從而根本妨礙《仲裁法》相關規定的實施。
2.從減少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職權干預,堅持仲裁司法監督有限原則而言,不應允許以院長發現確有錯誤為由對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提起再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法釋[1999]6號《關于當事人對人民法院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不服申請再審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問題的批復》、法復[1997]5號《關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或駁回當事人申請后當事人能否上訴問題的批復》、法釋[2000]17號《關于人民檢察院對撤銷仲裁裁決的民事裁定提起抗訴人民法院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法釋[2000]46號《關于人民檢察院對不撤銷仲裁裁決的民事裁定提出抗訴人民法院應否受理問題的批復》的規定,對于法院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當事人無上訴權和申請再審權,檢察院抗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對于法院駁回撤銷申請和不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當事人無上訴權,檢察院抗訴的,人民法院亦不予受理。另外,對于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當事人也無申請再審權。這一系列批復表明,仲裁司法監督有限是最高人民法院堅持的一貫原則。將仲裁司法監督限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審判權對于仲裁的干預過大,體現了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保護,有利于仲裁事業的發展。允許以院長監督程序提起再審有悖于這一原則,與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根本違背。
3.從防止無限再審,簡化程序,迅速解決糾紛而言,應當對院長提起再審進行限制,不應允許對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提起再審。仲裁是當事人自治性解決糾紛的制度,其立法意旨在于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簡化程序、迅速、快捷的解決糾紛,遵循一裁終局原則。根據《民事訴訟法》、《仲裁法》和有關司法解釋,法院就仲裁所作出的各類裁定均不允許當事人上訴和申請再審。根據訴訟程序設置的一般原理,上訴審是針對未生效裁判的普通救濟程序,再審是針對已生效裁判的特別救濟程序,相對于上訴審程序而言,再審程序的啟動應當更為慎重,對于法律未賦予上訴審救濟的裁判,不應允許通過啟動再審程序予以變更。盡管《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未明確限定院長提起再審的案件范圍,但如果允許以院長發現確有錯誤為由對于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提起再審,顯然使程序復雜化,不利于糾紛的迅速解決。以《民事訴訟法》未明確限定院長提起再審的適用范圍為由,對于此類裁定提起再審,是審判職權主義的表現,可能產生審判監督權凌駕于當事人訴權和檢察監督權之上的后果,是導致實踐中無限再審的重要根源。
綜上,以院長發現確有錯誤為由對于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提起再審沒有充分的法律依據,侵害了當事人的程序權利,違反了《仲裁法》的相關規定,應當予以制止和糾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辦法
2011-09-30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主席令第六號)
2008-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2000-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5-04-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臺灣省出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的決定
1987-09-05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海南行政區建置的決定
1988-05-31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
1997-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意見
1999-01-16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
2019-09-06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全國經濟普查條例(2018修訂)
2018-08-11毒品違法犯罪舉報獎勵辦法
1970-01-01博物館條例
2015-02-09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3-07違反《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24廣告管理條例
1987-10-26征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1970-01-01事業單位財務規則(2012修訂)
2012-02-07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10-08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