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89)民請字第1號“關于
湘潭市穆斯林事務管理小組訴金麥秋、金國平房屋產權一案的請示報告”收悉。經我院研究認為:鑒于本案訟爭房屋產權的歷史和解放以來的狀況,目前判決確認該訟爭之廂房產權的歸屬,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因此,請你院先與有關部門聯系,建議由有關部門對金麥秋、金國平兩戶從優妥善安置新的住房后,再動員其從寺內廂房搬出,將該房交穆斯林事務小組管理。該房產權歸屬問題,可待后視情再定。
附: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湘潭市穆斯林事務管理
小組訴金麥秋、金國平房屋產權一案的請示報告。
(1989年6月24日 <1989>民請字第1號)
最高人民法院:
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
二審的湘潭市穆斯林事務管理小組訴金麥秋、金國平房屋產權一案因對雙方爭執的房屋產權的歸屬認識不一致,向本院請示。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認為:因該案涉及宗教內部的團結和處理宗教問題的政策,情況復雜,政策性強,處理把握不足,為此,特向你院請示。現將本案案情報告如下:
一、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原審原告:湘潭市穆斯林事務管理小組組長。
法定代表人:李明德,湘潭市穆斯林事務管理小組。
原審被告:金麥秋,男,61歲,回族,
江蘇省上元縣人,退休工人,住湘潭市蓮花街12號清真寺內。
原審被告:金國平,男,26歲,回族,江蘇省上元縣人,現在江麓縫紉機分廠任技術員,住址同上,系金麥秋的侄兒。
二、法院查明的事實:
座落在湘潭市蓮花街12號清真寺,建筑面積478.47平方米,其中前后大殿面積380.56平方米,廂房六間面積97.91平方米,另有天井面積31.05平方米,空坪面積20.14平方米。系青磚、木結構的房屋。該房屋的來歷,據金氏家譜記載:清朝道光初年至中年(約1820年至1840年)被告金麥秋祖輩金新甫從江蘇來到湘潭,經營鋼鐵生意,在湘潭開設金德義字號店鋪,當時號稱富有百萬,故置買田屋不少,并修建回教清真寺一大禮拜堂。光緒18年11月(1892年12月)金新甫之子金佳玉在晚年立下碑文,明確指出:“湘潭蓮花街清直寺系各省回民公所”。爾后,金家日漸衰落,其后裔陸續住進清真寺廂房。抗日戰爭時期清真寺右邊3間廂房被炸,由金國純之父金宏發(系被告金麥秋的堂兄,1945年去世)重新修建。解放前后清真寺由被告金麥秋之父金子庭(1974年去世)管理。1954與金子庭向湘潭市房管部門申請登記清真寺為公產,房屋面積是33.7方丈(與前后大殿面積差不多,未含廂房面積)。1954年8月28日湘潭市政府房管部門已填好土地房屋所有權證,認定面積為33.7方丈,但所有權人一欄未填,此證一直未發。1959年3月,金子庭以回族清真寺負責人的名義,將大殿出租給洞春飲食店做電磨車間,并由潭潭市房管部門收租和負責房屋維修。1980年11月,湘潭市房地局、市統戰部、市建委按照中央有關宗教房產政策的精神,研究決定將湘潭市蓮花街清真寺退還湘潭市宗教團體管理。湘潭市穆斯林事務管理小組于1984年1月成立,并在清真寺辦公,開辦清真食品廠。1987年3月,湘潭市房地產管理局按照市長辦公會議的決定,拿出3套新房安排住在清真寺內的金麥秋、金國平、李長慶(回教,1962年至1987年住清真寺)3家。但金麥秋、金國平兩家不搬。1987年4月,湘潭市穆斯林事務管理小組向湘潭市湘江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將金麥秋、金國平占用清真寺的房屋交給穆斯林小組管理。被告金麥秋則以金家四代居住于清真寺內,該房屋系金家私產,不存在占用,拒不搬出。
三、一、二審法院對該案的處理意見:
湘潭市湘江區人民法院于1988年7月16日判決:湘潭市蓮花街清真寺產權歸湘潭市全體回民所有,由湘潭市穆斯林事務管理小組負責管理。兩被告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后20日內搬至所分配的房屋內居住。被告金麥秋、金國平不服,以“清真寺的兩側廂房不是與清真寺同時所建,左側廂房抗日戰爭時期被炸后又是金宏發經手重建,金家四代居住在兩側廂房內,因此,廂房屬私產,不存在占用”等為由,提出
上訴。同時,金宏發之女金國純(
長沙市政協常委、長沙市農工民主黨常委、長沙市伊斯蘭教協會常委)向有關部門反映,說湘潭市清真寺右側廂房系她父親金宏發所建,屬她家的私產,
一審判決歸湘潭市穆斯林事務管理小組是侵犯了她的私有財產。
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對該案的處理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清真寺廂房和大殿是一個整體,均是回教的集體財產。其理由是:1.從清真寺房屋的建筑布局來看,是一個整體,后殿兩側的廂房與后殿共墻共門。這說明兩側廂房與大殿是配套的。從宗教房屋的建造設計來看,均有大殿和廂房。金麥秋等人提出廂房與大殿不是一個整體,沒有根據。2.國務院1980年批準宗教事務局、國家建委等單位《關于落實宗教團體房產政策等問題的報告》明確提出:“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及所屬房屋,則為信教群眾集體所有”,湘潭清真寺不能例外,也應當是信教群眾的集體財產。3.從現存的早在1928年立下的石碑明確記載:“湘潭蓮花街清真寺系各省回民公所”,它并沒有提出清真寺不包括廂房,而是指的整個清真寺。
第二種意見認為:清真寺的前后大殿屬回教集體所有。但兩側的廂房系金家私產,其理由是:1.據金氏家譜記載:金新甫在道光初年至中年修建回教清真寺一大禮拜堂。所謂禮拜堂指的是前殿和后殿,說明當時只建了前后大殿,沒有建廂房。從現存的房屋造型、結構來看,廂房與大殿也有明顯區別。2.最高人民法院、國務院宗教事務局1981年4月27日《關于寺廟、道觀房屋產權歸屬問題的復函》明確指出“……除個別確系私人出資修建或購置的小廟,仍可歸私人所有外,其它房屋性質均應屬公共財產”,湘潭清真寺確系金家祖輩所建,鑒于祖輩已立碑將清真寺歸回教公有,而廂房一直歸金家居住,抗日戰爭時期,右邊3間廂房被炸毀,也是金家出資重修,因此,應把清真寺兩側廂房視為金家財產。3.解放后幾十年來,金家后裔一直居住在兩側廂房,房管部門一直未對金家收租,也未對廂房維修,完全與私產房屋沒有區別。4.1954年金子庭申報的公產由市房管部門填寫的土地房屋所有權證,記載清真寺面積為33.7方丈(折合374平方米),它與前后大殿面積幾乎相等,并沒有包括廂房的面積。
四、審判委員會意見:
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認為:原、被告爭執的湘潭市清真寺廂房和前、后大殿是一個整體,應屬信教群眾集體財產。以上意見當否。請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