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條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致使抵押財產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該抵押財產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輩息,但抵押權人未通知應當清償法定孳息的義務人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孳息應當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費用。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抵押財產孳息的規定。
●立法背景
抵押財產的孳息,是指由抵押財產而產生的收益。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蕈息指物依照自然規律產生的收益,如土地上生長的莊稼、樹木結的果實、牲畜產的幼畜;法定孳息指依照法律關系產生的收益,如出租人有權收取的租金、貸款人依法所得的利息。抵押權設立后,抵押財產的占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仍由抵押人行使,因抵押財產的使用而產生的孳息應當歸抵押人所有,抵押權的效力不及于該孳息。
但是,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因抵押權人行使抵押權致使抵押財產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如果抵押財產的孳息仍為抵押人收?。畡t會使抵押人為收取孳息而拖延處理抵押財產,不利于保護抵押權人的利益。此時剝奪抵押人對抵押財產孳息的收取權,有利于抵押權人順利實現抵押權,也能夠充分發揮抵押財產擔保債權受償的功能。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條對抵押財產孳息的收取作出了特別規定。
●條文解讀
本條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致使抵押財產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抵押權的效力及于抵押財產的孳息,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該抵押財產的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例如,甲將已出租的房屋作為貸款擔保抵押給乙,債務履行期間,甲仍有權收取該房屋的租金,但債務履行期滿,甲沒有履行債務,乙為行使抵押權請求人民法院將該房屋扣押的,此時,收取房租的權利就不再由抵押人甲行使,而應由抵押權人乙行使。
需要說明的是,抵押權的效力及于抵押財產的孳息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必須是抵押財產被扣押后,抵押權人才能收取其孳息;(二)抵押財產被扣押后,抵押權人已經通知應當給付法定孳息的義務人。因為法定孳息如租金的取得,取決于義務人的給付行為,通常情況下義務人負有向抵押人給付孳息的義務,如果抵押權人未將扣押事實通知義務人,義務人就無法將孳息交付給抵押權人,抵押權的效力也就無法及于該孳息。
由于收取孳息可能要付出一些費用,如收取果實的勞務費,這些費用應當首先得到滿足,也就是說,孳息應當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費用,再用于清償抵押權人的債權。
●相關規定
《擔保法》第47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
2013-09-09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96修正)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80)[已修正]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79-07-08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修正本)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199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3-28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2019-10-11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1修正)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東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3-04-10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3-02-03國務院關于發布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12-10-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浙江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
2011-01-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集中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10-07-27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1993年修訂)
1993-11-29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