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性質及其所處的執政地位決定,修憲工作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同以往三次修憲一樣,這次修憲從啟動到修改建議的形成,始終都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進行的。黨中央確定了這次修憲總的原則和工作方針,主持、組織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并通過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嚴格依照法律程序辦事,保證修憲工作的順利完成。修憲全過程的每個環節都體現了黨的執政地位,顯示了黨對修憲工作的領導作用。
二、充分發揚民主
充分發揮民主,是黨領導修憲工作所堅持的一項原則。這一點,在這次修憲過程中體現得更加充分。一是對修憲的具體內容,沒有事先提出方案、劃定范圍,而是先自下而上地廣泛征求意見。中央修憲小組在南方和北方多次召開座談會,直接聽取地方、部門和部分企業負責人、法學專家以及經濟學專家對修憲的意見和建議;在對各地方、各部門、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修憲初步方案后,進一步在更大的范圍內征求意見;胡錦濤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座談會,征求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中央修憲小組負責人召開部分理論工作者、法學專家、經濟學家座談會,聽取意見。經過兩下兩上、反復研究,形成修改方案。筆者先后兩次應邀參加座談,對這次修憲的民主氛圍是有深切感受的。二是嚴格按照黨內民主程序辦事,《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到中央政治局,最后經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再由黨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對《建議》進行了熱烈討論,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共同意見,形成并全票通過了憲法修正案(草案),決定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事實表明:這次修憲的過程是充分發揚民主的過程,修憲的內容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
三、遵循法定程序
現行憲法第六十四條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這一規定表明,憲法的修改在程序上有別于一般法律的修改,體現了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的崇高地位和修憲的嚴肅性。這次修憲同以往三次修憲一樣,都是依照這個法定程序進行的,是嚴格依法辦事的典范。
四、從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出發
現行憲法是否需要修改以及修改哪些內容,都要從客觀實際的發展要求出發,是由現階段的國情決定的。我國自1999年3月第三次修憲以來,客觀實際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新的形勢要求現行憲法與時俱進,以更好地發揮國家根本法的作用。因此,再次及時地修憲是必要的。這次修改憲法的內容都是為客觀實際所要求,順應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所必需的。比如,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而產生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已經在現實中成為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理所當然地應當在憲法中確立它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
??又如,在社會變革中已經出現新的社會階層,他們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在憲法關于統一戰線的表述中予以肯定,符合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實際情況,有利于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再如,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在現實生活中公民擁有的私人財產普遍有所增加,群眾迫切要求憲法對私有財產給予更加明確的保護,等等。總之,這次修憲完全是從實際出發,適應和推動社會發展的。#p#分頁標題#e#
五、堅持憲法的適應性和穩定性
我國憲法反映實際、指導實際,因而具有對客觀實際的適應性。同時,又要看到,客觀實際是恒動的,而憲法又需要相對穩定,憲法的穩定是國家穩定的基礎。當前,我國改革開放正在全面深化,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這次修憲就是要適應新情況新變化,尤其是要把黨的十六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寫進憲法中。這樣修改,就是要增強憲法的適應性。另一方面,這次修憲只是對憲法部分內容的修改,不是大改,可改可不改的都不改,只是非改不可的才修改。這樣才能保持憲法的穩定性。現行憲法雖然幾經修改,包括這次將要作出的修改,但憲法的根本性原則和制度并未改變,諸如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方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從來不變,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公有制為主體、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來不變,等等。事實表明,我國的憲法是穩定的,同時又是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能夠適應客觀實際需要的。
六、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決定憲法是否修改、修改什么、怎樣修改的基本準則。這次修憲充分體現了憲法的人民性。通過修憲使憲法更好地保障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這是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從這次修憲的內容看,把“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寫入憲法,以推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建成;在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前提下,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明確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并正確處理私有財產和公共利益需要的關系;在對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已作出明確規定的基礎上,增加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增加規定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如此等等,都關系到最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這次修憲工作自始至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必將有利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這將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修憲。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2018修正)
201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
2014-0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2011-04-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決定
2010-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決定
2003-08-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6-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7-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1982-08-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對職工退休退職辦法進行部分修改和補充的決定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批準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的建議的決定
1993-03-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的準備工作機構的決定
1993-03-3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地方性法規對法律規定的執法主體可否作出調整問題的答復
1996-09-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在1999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11-27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
2017-05-28物業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4-01-22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6-27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13-03-23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
2013-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11-26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