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聞發言人5月25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為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部已于日前成立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風建設委員會。
????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學術失范、學術不端、學術腐敗事件在高??蒲性核鶎矣邪l生,而近期更是有不少知名學者陷入“涉嫌學術造假”事件。這些學術“丑聞”損害了學術聲譽,敗壞了學術風氣,對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極為不利。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等相關主管機構加快了主動作為的步伐。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風建設委員會的正式成立,再次使學風問題成為學界注視的熱點和社會關注的焦點。
????學風問題危及學術健康發展
????近來,學術造假事件屢次曝光,其中一些著名高校和知名學者“陷”入其中。據不完全統計,被點名或被質疑卷進學術造假或學術失范的學者教授不下百人。
????與龐大的學術研究隊伍相比,陷入學術丑聞的專家學者比例雖然不高,但因其影響較大,學界對學風問題極為擔憂。
????“就我所熟悉的人文社會科學而言,當前的學風問題,已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毫不夸張地說,任何一個對我國學術研究有所關注和了解的人都會發現,像急功近利,浮躁,脫離實際,漠視和侵占他人成果,片面追求數量、粗制濫造,弄虛作假,學術批評庸俗化以及學術評審的行政化,等等,已經成為極為普遍的現象。這些不良現象嚴重地損害了學術研究的環境,影響了學術的聲譽,挫傷了廣大研究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危及人文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
????學風問題之所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是因為它的優良與否事關學術繁榮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事關中國學術事業健康運行的關鍵性因素,因而,尋找出不良學風出現的原因并對其進行根治,引起學者們的高度關注。“一些學者不以學術為本,而是以學術為末,使學風問題日益凸現?!鼻皝肀本﹨⒓咏逃可鐣茖W委員會學風建設委員會成立大會的
吉林大學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孫正聿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學術是科學、理性和真理的象征,也是自由、理想和崇高的象征,而學者則是學術的人格化。然而,在市場化過程中,一些學者‘身在曹營心在漢’,不潛心于學術研究,而在學術上投機取巧,乃至于弄虛作假,沽名釣譽,從而損害了學者和學術聲譽,敗壞了學風?!?
????“學風問題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學術之風氣,二是學習之風氣,二者相輔相成。”前來北京參加學風建設委員會成立大會的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歐陽康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學風不正,除了學者自身的原因外,學術體制和社會方面的因素也難辭其咎。比如對于學風建設重要性倡導張揚不力,對于學術規范制定宣傳不夠,對于學術評價的指標體系建立不全,單位自我保護縱容和姑息學術不端行為等等?!?
????歐陽康教授認為,學術研究是一種高度規范性的行為,一旦缺少規范或執行規范不力,再加上不良社會風氣熏染,就很有可能走向失范,敗壞學風,并帶來嚴重后果。
????不良學風破壞學術生態平衡
????事實上,對于不良學風,學界一直在呼吁相關教育主管部門牽頭成立學術仲裁委員會之類的機構,對這些事件進行公正權威的調查處理,以糾正學界的不良學風。2006年3月20日,109位知名教授聯名提倡抵制學術抄襲,并呼吁以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牽頭成立學術紀律仲裁委員會,維護學術尊嚴和加強學風建設。
????學界要求改變不良學風的自覺行動,表明了大家的警醒:不良學風對學術生態和學術健康發展的破壞性效應不容忽視。 #p#分頁標題#e#
????紀寶成教授表示:“不良學風的存在,我相信,對任何一個有責任感的學者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對任何一個有責任的科研管理部門和領導來說,都是難以聽之任之的。認真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是科研管理部門和學術界的當務之急?!?
????不良學風的存在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其對學術發展造成的危害也是深層次、多方面的。
????歐陽康教授認為:“不良學風危害著學術的本質精神和社會聲譽,妨礙著學術的創新與發展,影響著學生學術人格的正常形成,直接破壞著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他進而告訴記者,各種形式的抄襲、剽竊、弄虛作假,不僅竊取他人辛勤勞動成果為己有,而且侵吞他人和社會最珍貴的資源,嚴重破壞知識產權的正當歸屬。
????學風,作為學術研究的風氣,不僅關系到學術隊伍建設、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學術自身的傳承與創新,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風氣、整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和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孫正聿教授在面對記者采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深層擔憂:“不良的學風,直接傷害的是學者和學術在公眾中的形象和聲譽,直接影響的是學者的勞動產品即研究成果。不良的學風,不僅會使學者作為一種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失去感召力和示范力量,而且會使學者的思想失去其力度和深度,無力回答理論和現實的重大問題?!?
????警惕學風不正成為價值體系崩潰的決堤口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風建設委員會的成立表明了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加強高校優良學風建設的決心。
????“在加強學風建設時,我們很有必要重溫并領悟毛澤東同志的教導:‘所謂學風,不但是學校的學風,而且是全黨的學風。學風問題是領導機關、全體干部、全體黨員的思想方法問題,是我們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問題,是全黨同志的工作態度問題?!睔W陽康教授在接受采訪時這樣強調。
????他認為,在加強學風建設的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學風建設與黨風建設、政風建設和社會風氣建設之間的內在相關性和互動關系,要特別警惕學風不正成為社會高層價值體系崩潰的決堤口。要采取得力措施表彰優秀學風及其成果,造就全社會重視優良學風建設的健康局面。要大力懲戒學術不端行為,加大對學術違規行為處置力度,加大學術不端行為的成本與代價。對于嚴重的和有意而為的學術不端和學術腐敗應當實行一票否決。
????事實上,學風不正雖然只是少數人的行為,但其危害卻極大。如果任其蔓延滋長,不僅將敗壞學風,破壞學術道德,而且影響中國學術界的國際形象,最終阻礙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在這種背景下,整治學界不良學風,大力弘揚優良學風,對于推進學術事業的繁榮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孫正聿教授認為:“改變不良學風,從根本上說,是改變學術‘風氣’問題。在學術界講正氣,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努力做到以真誠的學術研究為榮,以虛假的學術研究為恥,以創造性的研究成果為榮,以投機性的學術垃圾為恥,以探索真正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榮,以騙取和浪費學術資源為恥。改變不良學風,需要學者認同學術研究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是要‘忙別人之所閑’和‘閑別人之所忙’,潛心于學術研究,致力于文獻積累和思想積累。二是要‘平常心’和‘異常思’。思想要開闊,否則就沒有創新。心態要平常,否則就會失去真實的思想。三是要‘大讓小’和‘小尊老’,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學問上相互欣賞,積淀學術傳統,凝聚團隊力量,培育學術精神,在批評與對話中出‘大師’、出‘精品’、出‘學派’?!?#p#分頁標題#e#
????“學風建設委員會的正式成立,為加強學風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學風建設過程中,要依靠各級黨委和行政組織的重視,依托于各類學術組織和機構的力量,借助于社會輿論的支持與呼喚,借重于學術批評的力量,依托于制度建設和機制建設的制導,從褒獎優秀與懲治不端兩個方面同時著手,重在喚起所有學者的學術良知與學術精神,養成優良的學術習慣與學術規范,不斷提升學術品格和人生境界,構建科學求實、自由開放、有序高效、激勵創新的學術生態鏈和社會生態系統?!?
????鏈接
????■學風建設委員會是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下設的專門委員會,是全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道德、學術規范、學術風氣建設的指導機構和咨詢機構。工作任務主要有三條:貫徹落實國家和教育部學風建設的有關文件精神,擬定高校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懲處學生不端行為的實施細則和文件;總結和推廣學風建設的典型經驗,指導和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建設;針對高等學校的學術示范的不端事例進行調研,舉行聽證會的辦法,供有關單位參考。
????■教育部2002年發布《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4年發布《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后,又于2006年5月10日正式出臺了《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意見》。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相關條文: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法規定,在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中弄虛作假,采取欺騙手段,騙取獎勵和榮譽稱號、
詐騙錢財、非法牟利的,責令改正,取消該獎勵和榮譽稱號,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罰款。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對科技成果進行檢測或者價值評估,故意提供虛假檢測結果或者評估證明的,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并對該檢測組織者、評估機構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營業執照和資格證書。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光明日報 記者 曹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