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吸限吸應劃定區域分類管理
5年前,中國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承諾2011年1月9日,在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中,實現完全無煙。而今年1月7日發布的中國控煙報告中,37.3分的不及格成績使得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五年控煙基本失敗的現實。
正在進行中的北京人代會上,這種控煙的緊迫感同樣在代表中蔓延,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學教授應松年領銜提出關于制定《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的議案,建議將控煙上升到法律的層面,通過明確責任主體、明確控煙范圍,為控煙提供切實有效的法律保障。
制定控煙法律已迫在眉睫
據統計,目前我國的煙民仍有3億人以上,遭受二手煙危害的人群高達7.38億人。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所有國家的比對,中國在無煙環境的執行情況上排在最后一名,煙稅排在最后一名,煙草廣告禁止也排在最后一名。2005年,歸因于煙草的死亡已經達到120萬,比艾滋病、甲流等各種傳染病加在一起的死亡人數還要多7倍。
面對這組數據,應松年代表認為,要實現公約的要求,進一步控制吸煙,迫切需要進行國內立法,為非吸煙者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制保障。北京作為首都,應該致力于推動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并取得卓越成效。
“現在我們的電視、路牌和互聯網上存在著大量的煙草廣告,煙盒包裝上的‘吸煙有害健康’警示語,還并不足以對吸煙者產生明顯的警示作用,并督促其產生戒煙的打算。”應松年代表說,要下定決心控煙,必須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禁止各種形式的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活動,強化危害警示。同時利用經濟手段,通過提高煙草稅,抑制煙草的消費量和消費需求。
但是,對于上述意見的落實,應松年認為,不能單純地靠《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因為公約本身是不能直接在國內發生法律效力的,必須要通過國內立法,完善地方立法,為中國全面履行公約,進一步控制吸煙,保護非吸煙者的權益提供法制保障。
細化控煙區域逐步擴大范圍
在應松年等代表們提交的議案中,記者注意到,法規的名稱被定為《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草案〉”),而沒有沿用以往“禁煙”的說法。對于“控制吸煙”,應松年代表解釋說,雖然“條例(草案)”在制定中要以實現公約為目標,但仍應該立足北京的實際,循序漸進。
據了解,北京已經頒布了《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和《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范圍若干規定》,對禁煙的范圍、吸煙室的設置、禁煙宣傳教育等問題作了規定,但是和公約的要求以及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目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名稱并不準確,一方面公共場所并不能涵蓋工作場所;另一方面,公共場所并非都是禁止吸煙區域,尤其是室外公共場所目前還不具備實現完全無煙的可能性。”應松年代表說,“因此,禁止的方式過于單一,應該針對不同區域實行禁止吸煙和限制吸煙的分類管理。”
正因為此種考慮,代表們提交的“條例(草案)”中,對禁煙和限制吸煙的區域進行了區分,具體劃分了“室內禁煙區域”、“室外禁煙區域”和“室外限制吸煙區域”。其中,所有的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均被納入“室內禁煙區域”;醫療機構、教育機構、運動場所等室外公共場所同樣屬于禁煙的范圍,只有風景名勝區、公園等休閑娛樂場所屬于限制吸煙的區域,即允許吸煙者在吸煙室或者劃定的吸煙區內吸煙,相比以往更加擴大了控制吸煙的范圍。
明確責任主體確保法規落實
應松年對記者說,以往控煙效果之所以不明顯,與責任主體不明確有很大關系。為了讓控煙落到實處,代表們在“條例(草案)”中建議,建立由市和區、縣愛衛組織在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控制吸煙工作的新管理體制。#p#分頁標題#e#
據應松年代表介紹,在已經通過了控煙立法的城市中,上海、廣州均采取了分散執法的管理體系,但分散管理一方面容易導致執法主體眾多,進而導致職責不明,互相推諉;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監督,執法主體本身又沒有有效的執法力量進行執法,因此極易導致執法主體根本就不進行執法的情況。因此,代表們認為,要下決心控煙,北京應該設立統一的責任主體,并鼓勵公眾參與。
按照“條例(草案)”的設計,責任主體愛衛會應該設置統一的舉報、投訴電話,每年向社會發布全市控煙情況。同時,代表人認為應該賦予市和區、縣愛衛會以行政處罰權,對違反控煙職責的經營管理者或違反禁煙規定且不聽勸阻的公民,在規定的幅度內,予以罰款處罰。
除此之外,代表們設計的“條例(草案)”中還特別強調了禁煙場所和限制吸煙場所的經營者或者管理者應該擔負經營管理者職責,除了做好宣傳工作外,禁煙場所經營管理者應該設專門的禁止吸煙檢查員,對在禁煙場所或區域內對吸煙者予以勸阻,對不聽勸阻的,向愛衛組織報告。
應松年告訴記者:“為了確保禁止吸煙場所和限制吸煙場所全面禁煙,經營者和管理者應該盡可能地打造無煙環境,同時特別注意管理制度的落實,通過設立完整、清晰的有關禁止吸煙標識,調動公眾參與控煙監督的積極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3年修正)
1970-01-01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2000)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承認航空器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3-10-31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84-09-20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
1989-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的決定
1980-02-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
1983-09-02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的產生辦法
1999-01-16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4-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浙江慈溪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票據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
2013-12-11水利事業費管理辦法
2000-03-05國務院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2013-07-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東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3-04-10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
2011-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1-21國務院關于設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通知
201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