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政辦函〔2007〕84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各管理區,市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
《
永州市殯葬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實施。
二00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永州市殯葬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目 錄
1.總則
1.1 編制目的
1.2 編制依據
1.3 適用范圍
1.4 工作原則
2.應急指揮體系及職責
2.1 應急指揮機構及指揮部成員
2.2 指揮機構的主要職責
2.3 工作機構的主要職責
2.4 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
3. 應急處置
3.1 應急分類
3.2 先期處置
3.3 信息報告要求
3.4 信息報告內容
3.5 預案啟動的條件
3.6 應急響應
3.7 善后處置
3.8 應急結束
4. 應急保障
4.1 信息保障
4.2 人力保障
4.3 資金保障
5. 監督管理
5.1 獎勵與責任
5.2 監督檢查
6.附則
6.1 預案管理與更新
6.2 預案解釋部門
6.3 預案實施時間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妥善處理全市殯葬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加強和規范殯葬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1.2編制依據
根據國務院《
殯葬管理條例》、《
湖南省實施辦法》、《永州市殯葬管理規定》、《永州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政策,特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市各類殯葬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各縣區(管理區)根據本預案編制轄區內殯葬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1.4工作原則
1.4.1以人為本,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1.4.2和諧,殯葬管理與改革更好地為建設和諧社會服務。
1.4.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互相配合,屬地為主。
1.4.4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2、應急指揮體系及職責
市人民政府設立市殯葬突發事件處置指揮機構,負責全市的殯葬應急工作。
2.1應急指揮機構及指揮部成員單位
市政府設立市殯葬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由市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長任總指揮,市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秘書長、市民政局局長、市公安局局長任副總指揮。
指揮部成員單位: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人事局、市監察局、市工商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委老干局、市政府新聞辦、市林業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衛生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市信訪局、市司法局、市環保局。
應急指揮部下設工作辦公室,由市民政局分管殯葬工作的副局長、殯管處主任分別兼任辦公室正副主任。
2.2指揮機構的主要職責
研究決定全市殯葬應急工作的有關重大問題,安排部署殯葬公共群體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指導和監督縣一級殯葬應急指揮工作。
2.3工作機構的主要職責
應急指揮部工作辦公室主要職責是:負責調研分析相應的數據和信息情報報送,提出處理突發公共事件的參考意見和擬定具體措施報指揮部;總結和吸取處理突發公共事件的經驗和教訓;負責殯葬突發公共事件的組織協調工作;負責做好召開指揮部成員會議的聯絡工作,通報有關情況;負責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公共突發事件,并及時將工作情況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2.4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
市民政局 負責及時向市人民政府、省民政廳匯報;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銜接,研究制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措施;加強對殯葬行業的監督管理和經營許可的審核,以及經營情況的檢查。
市公安局 負責現場控制、處理,防止事態擴大;對聚眾鬧事的為首分子和骨干分子依法依規查處;加大對涉及犯罪的當事人的調查、偵破、打擊力度。
市人事局 負責對市本級的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在突發事件中參與鬧事和幕后指揮者中的國家工作人員的勸說、教育和處置工作。
市監察局 負責對參與在殯葬突發事件中滋畔鬧事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勸說、教育,并依法依規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查處理。
市工商局 負責依法對因預售、炒買倒賣、傳銷墓穴(地)、骨灰存放格位引發群體性事件的殯葬單位給予嚴肅查處,并依法吊銷其
營業執照。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負責做好因爆炸、礦山、建筑坍塌等意外死亡事故的
勞動糾紛仲裁處理工作,做好遺體火化后的善后處置工作。
市財政局 負責做好應急資金的調度工作。
市國土資源局 負責對清理亂葬濫埋墓地引發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市委老干局 負責配合有關部門對參與炒買倒賣墓穴(骨灰存放格位)引發群體性上訪事件的有關老干部的勸說疏導工作。
市政府新聞辦 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各新聞媒體按照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統一報道內容,及時準確做好殯葬突發事件的宣傳報道和新聞發布工作。
市林業局 負責做好對因墓葬、祭祀等引發的山林火災撲救和災后損失的處置工作。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負責組織協調好因生產安全等發生意外死亡事故的處置工作,做好遺體火化前的協調及火化后的善后處置工作。
市衛生局 負責督促醫療單位做好對患有傳染性疾病遺體的消毒工作,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確保廣大居民和現場工作人員的身體安全和健康。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負責在發生殯葬事業(務)公共事件時,確保道路暢通,依法做好因道路交通安全死亡事故的處置工作。
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負責對在城區占道搭靈棚,出殯車輛超五輛限數并違規占道行駛,沿途燃放鞭炮,耍龍舞獅,阻塞交通,危害公共安全引發突發事件的當事人,做好勸說、教育、疏導和處置工作。
市信訪局 負責接待因殯葬突發事件引發的群體性上訪處置工作。依法依規對因殯葬引起突發公共事件的相關責任人的調查處理。
市司法局 負責組織協調對參與殯儀館內發生的殯葬突發事件鬧事人員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教育工作。
市環保局 負責依法對因殯葬活動影響周邊環境污染而引發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組織和協調并提供現場污染分析監測的技術支持。
3、應急處置
3.1應急分類
3.1.1第一類:到殯儀館聚眾5人以上鬧事,分以下三種情況:
(1)到殯儀館搶尸土葬;
(2)不愿按規定的期限辦理火化事宜;
(3)周邊居民以借殯儀館等殯葬場所污染環境為由,煽動群眾鬧事、阻礙殯儀館不能開展正常工作的。
3.1.2第二類:沖擊黨政機關、阻塞交通的。
(1)將尸體停到黨政機關鬧事,影響機關正常工作秩序的;
(2)將尸體停放在道路上阻塞交通的。
3.1.3第三類:違規喪事危害公共安全,不聽執法人員勸阻,暴力抗法的。
3.1.4第四類:處置炒買倒賣、傳銷墓穴(骨灰存放格位)引發群體性上訪的。
3.2先期處置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所在縣區(管理區)的民政、公安等相關部門應立即按預案要求派人趕赴現場,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并及時向同級黨委、政府和市民政部門報告有關情況和信息。
3.3信息報告要求
各縣區(管理區)民政局、殯葬、殯儀服務單位在事件發生后,立即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市民政局,最遲不得超過2個小時。
3.4信息報告內容
內容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起因、規模、涉及人員、破壞程度、采取的措施、事態發展趨勢、處置過程和結果以及建議請求。
3.5預案啟動的條件。符合應急分類四類情形的,由殯葬應急指揮辦公室提出,報殯葬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審批,可以啟動本預案。
3.6應急響應
預案啟動后,指揮部人員迅速到崗到位,實施統一組織指揮或參與輔助指揮決策。應急響應必須遵循屬地管理原則和以責任管理部門為主,其他部門協助配合的原則。并及時將信息報告同級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需要市級參與的應立即啟動預案。
3.6.1出現第一類情況,當地政府的民政、公安部門趕赴現場處置,事故責任單位負責做好喪主的矛盾化解和事故處理工作,在事件處置中需要相關部門參與的,應積極響應。
3.6.2出現第二類情況, 當地政府的公安、民政、信訪、調糾、交通管理和事故責任部門啟動預案,積極應對處置。在事件處置中需要相關部門參與的,應積極響應。
3.6.3出現第三類情況,當地政府的公安、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民政、交通管理和肇事者的主管部門及時啟動預案,做好處置工作。根據事態的發展變化,需要相關部門參與的,應積極響應。
3.6.4出現第四類情況,當地政府的工商、民政、公安、信訪等部門及時啟動預案,做好處置工作,事件的責任單位針對上訪原因負責做好應對處置。根據事態的發展變化,需要相關部門參與的,應積極響應。
3.7善后處置
市、縣區(管理區)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事故進行評定,提出處置建議,做好善后處置工作,恢復正常社會秩序。
3.8應急結束
突發公共事件得到完全平息后,由指揮部宣布預案執行終止。
4、應急保障
4.1信息保障
各殯葬、殯儀服務單位要建立健全并落實突發公共事件信息收集、傳遞、報送、處理等環節運行機制,保持信息傳輸設備和通訊設備完好,保持通訊方便快捷,確保信息報送渠道的安全暢通。
4.2人力保障
公安及相關部門要準備相應的人員力量。各殯葬、殯儀服務單位應組建公共事件應急預備隊,一旦啟動預案,應急預備隊按照突發公共事件的具體情況和指揮部門的要求及時到位。預備隊主要由各殯葬、殯儀服務單位的負責人和該單位的保衛人員組成。
4.3資金保障
殯葬突發事件應急資金,由財政局按照預案要求,做好資金的撥付工作。
5、監督管理
5.1獎勵與責任
5.1.1對在殯葬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與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5.1.2對在殯葬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工作不認真履行職責,工作不力,玩忽職守,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令有關部門(單位)給予責任人相應的處分;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2監督檢查
應急指揮部工作辦公室對本預案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保障應急措施到位。
6、附則
6.1預案管理與更新
應急指揮部工作辦公室根據情況變化,及時修訂和完善預案。
6.2預案解釋部門
本預案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并授權市民政局解釋。
6.3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