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十五號
(2009年11月30日青海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
《青海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已由青海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于2009年11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09年11月30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家庭承包
第三章 其他方式的承包
第四章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第五章 爭議的解決和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簡稱農村土地承包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的農村牧區土地承包及其管理。
地方性法規對林地、草地承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農村牧區土地,是指農牧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牧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牧業的土地。
第四條 農村牧區土地承包采取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其他農村牧區土地,可以采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
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牧區土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牧、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牧區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流轉合同的監督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牧區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流轉合同的管理工作。
各級農村經營管理機構承擔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的具體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不得向農牧民收取。
第二章 家庭承包
第七條 農牧民集體所有的農村牧區土地依法屬于村農牧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牧)民委員會發包;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的農牧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牧)民小組發包。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牧)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牧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國家所有依法由農牧民集體使用的農村牧區土地,由使用該土地的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村(牧)民委員會或者村(牧)民小組發包。
家庭承包的承包方為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牧戶。
第八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一)出生戶口登記在本村,戶口未遷出的;
(二)基于婚姻關系或者收養關系依法將戶口遷入本村的;
(三)經政府組織調莊移民并遷入戶口的;
(四)在大中專院校學習遷出戶口的;
(五)其他依法將戶口遷入本村的。
第九條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前款規定的承包期屆滿,由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承包。
第十條 發包方應當與承包方簽訂書面土地承包合同。
土地承包合同一式三份,由發包方、承包方和鄉(鎮)人民政府各執一份。
第十一條 土地承包合同簽訂后,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向承包方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草原使用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十二條 已承包的耕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的,原承包關系不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變更其農村土地承
包經營權證,發放林權證或者草原使用權證。
第十三條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承包期內,承包方家庭成員部分死亡、在大中專院校學習、服兵役及勞動教養、服刑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承包地。
第十四條 發包方不得以村規民約等形式,剝奪、侵害婦女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因結婚,男方到女方家落戶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十五條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需要對個別農牧戶之間的承包耕地或者草地進行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牧)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牧)民代表同意,并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牧等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承包合同中約定不得調整的,按照其約定。
(一)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的;
(二)土地被征收或者占用,農牧戶自愿將征地補償等費用交集體經濟組織,要求繼續承包土地的;
(三)政府組織調莊移民的。
第十六條 下列土地應當承包給新增人口或者用于個別調整承包土地:
(一)集體經濟組織依法預留的機動地;
(二)通過依法開墾等方式增加的土地;
(三)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土地;
(四)發包方依法收回的土地。
第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變更土地承包合同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
(一)承包的土地部分被依法征收或者占用的;
(二)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和本辦法規定對承包土地進行調整的;
(三)由于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承包土地位置、面積發生變動的;
(四)承包方自愿交回部分承包地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止土地承包合同,依法收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
(一)承包方提出書面申請,自愿交回全部承包土地的;
(二)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
(三)政府組織調莊的遷出農牧戶,在遷入地落戶并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
(四)承包期內,承包方家庭成員全部死亡的;
(五)承包的土地被全部依法征收或者占用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條 承包方分戶或者離婚需要對原承包地進行分割承包的,分戶各方或者離婚雙方可分別與發包方重新簽訂書面承包合同,并申請換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草原使用權證或者林權證。分割后的承包期限為家庭承包的剩余期限。
第二十條 承包方不得閑置、荒蕪承包耕地。承包方暫時不能耕種的,應當委托他人代耕;代耕一年以上的應當簽訂書面合同。
承包方連續二年閑置、荒蕪承包耕地的,發包方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包的耕地。
第二十一條 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前已經預留機動地的,機動地面積不得超過本集體經濟組織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三。
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前未預留機動地的,不得再留機動地。
第三章 其他方式的承包
第二十二條 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牧區土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牧)民委員會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以下簡稱其他方式)發包。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承包權。
第二十三條 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牧區土地的,應當簽訂承包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承包期限等,由雙方協商確定。承包合同簽訂前,應當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布,公布時間不得少于十五日。
第二十四條 發包方將農村牧區土地通過其他方式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的,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牧)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牧)民代表同意,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后,依法簽訂土地承包合同。
第二十五條 通過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采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第二十六條 承包方以其他方式承包或者通過流轉方式取得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土地承包經營權,未按合同約定進行開發治理超過三年的,發包方或者原承包方有權終止承包合同。
第四章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第二十七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適用本章規定。
第二十八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形式流轉。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牧業)用途,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第二十九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受讓方可以是承包農牧戶,也可以是其他依法從事農牧業生產經營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第三十條 采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向發包方備案。
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本集體經濟組織外的單位和個人的,在簽訂流轉合同前,發包方應當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布。
第三十一條 承包方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與受讓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書面合同。承包地集中連片流轉,涉及多個承包方的,受讓方應當與每個承包方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式四份,流轉各方各執一份,發包方和農村經營管理機構各備案一份。
第三十二條 通過轉讓、互換方式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后,可以依法再流轉。以轉包、出租方式流轉的土地實行再流轉,應當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
第三十三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時,承包方或者受讓方要求發包方提供協助的,發包方應當提供協助。發包方可以指導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但不得違背承包方的意愿,不得截留、扣繳承包方的流轉收益。
第三十四條 農村經營管理機構應當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供業務指導和服務,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監督,維護流轉各方的合法權益。
鼓勵依托縣(市、區)、鄉(鎮)農村經營管理機構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組織,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形市場,為流轉雙方提供交易場所,儲備和發布流轉信息,集中辦理流轉手續。
第五章 爭議的解決和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農村土地承包法及其他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七條 發包方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農牧、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一)剝奪、侵害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土地承包經營權的;
(二)未經法定程序調整承包土地的;
(三)擅自變更或者終止承包合同的;
(四)強迫、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
(五)未經法定程序擅自或者越權發包土地的;
(六)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牧區土地,未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發包的;
(七)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
第三十八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給承包方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一)擅自更改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草原使用權證、林權證的;
(二)違反規定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的登記、頒發、變更、收回等手續的;
(三)對有關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的投訴、舉報不及時受理的;
(四)其他玩忽職守、徇私舞弊,侵害農牧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非法干預土地承包經營活動的行為。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九條 國有農(牧)場實行承包經營的,參照本辦法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條 本辦法應用中的具體問題,由省人民政府農牧、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2000年5月26日青海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的《青海省農村土地承包條例》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十五部法律的決定
1970-01-01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12-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1989-12-26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沒收非法所得”是否包含沒收土地問題的答復
1990-08-0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的權利和關系劃分的請示的答復
1992-01-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修正)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關于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制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的決定
2002-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4-05-3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1991-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2002-12-28中國公民出國旅游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中藥品種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
2013-12-30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
20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