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
根據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制定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目標職責分解書》,我部制定了《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目標職責分解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分)實施計劃》(以下簡稱《實施計劃》)。現將《實施計劃》印發你們。請按照《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實施計劃》的要求,結合各自實際情況,研究制定本地區貫徹落實《實施計劃》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進度,加強組織領導,層層落實責任制,集中力量突破重點和難點,保證各項目標職責的落實。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于每年年底前對各地貫徹落實《實施計劃》的進展情況進行檢查,并于2000年底會同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評估小組對目標落實情況進行評估驗收。
《〈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目標職責分解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分)實施計劃
一、 工作進度安排
(一) 1998年工作進度
——總結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發展第三產業、開發適合婦女就業崗位及靈活就業形式的經驗,擴大婦女就業領域。
——指導各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職業介紹機構建立完善對女性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的職業指導,并對當年80%的女性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進行職業指導。
——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80萬女性失業人員、下崗職工參加再就業培訓,并使其中的70%實現再就業。
——在福建、山西、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基本實現生育保險社會統籌的基礎上,江蘇、山東、浙江、重慶、上海等5個地區1998年底基本實現生育保險社會統籌,湖北、廣東、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西、四川、云南、廣西、海南等11個地區生育保險社會統籌覆蓋面1998年底達到80%,其他地區達到60%.
(二)1999年工作進度
——推廣靈活就業形式并開發適合婦女就業的第三產業崗位;協調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促進婦女組織起來就業、自謀職業及鼓勵用人單位招聘女工的扶持政策。
——對當年女性失業人員、下崗職工普遍進行職業指導;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80萬女性失業人員、下崗職工參加再就業培訓,并使其中70%實現再就業。
——全國城市生育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
(三)2000年工作進度
——增加婦女就業人數,落實擴大婦女就業方面的扶持政策,明顯改善婦女就業和再就業狀況。
——基本實現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在全國城鎮企業實現男女同工同酬,基本杜絕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女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基本實現縣(市)級生育保險社會統籌,實現地(市)級生育保險社會統籌的地(市)不少于50%;各地生育保險基金繳費比例控制在企業工資總額的1%以內;參加生育保險社會統籌的女職工均能及時享有產假、產假津貼和孕產期醫療保健待遇。
——對各項目標落實情況進行評估、總結。
二、主要政策措施
(一)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婦女就業和再就業
1.開發適合女性的就業領域,拓寬就業渠道,為婦女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研究提出促進婦女就業的政策建議;加強對社區服務業吸納女性失業人員、下崗職工就業的政策研究,并通過制定政策,引導婦女從事第三產業,特別是社區服務業,實現就業;協調有關部門制定政策,鼓勵和扶助女性失業人員、下崗職工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同時,與有關部門緊密配合,促進鄉鎮企業和其他非農產業的發展,吸收更多的婦女就業。
2.開展對婦女的職業指導。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職業介紹機構要針對女性失業人員、下崗職工的特點和具體情況進行職業指導,可以進行個別指導,也可以進行集體指導,組織她們交流求職和創業經驗,介紹當地就業形勢、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和趨勢,介紹當地適合婦女就業的工作崗位以及求職方法和技巧,對她們進行職業能力測試和評估,提出培訓的建議等。對就業困難的婦女,指導幫助其制定求職計劃。
3.實行靈活的就業形式。根據婦女就業的特點,結合生產實際,鼓勵和引導婦女采取多種形式(如非全日制、季節工、小時工、彈性工作等形式)實現就業。在政策上,鼓勵和引導用人單位采取家庭工作等靈活用工形式,吸納更多的婦女就業。
4.強化對女性的就業服務。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職業介紹機構可設立女性職業介紹窗口,對女性失業人員、下崗職工提供專項服務。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婦女就業專場洽談會、婦女人才招聘會,積極推薦婦女就業。有條件的地區,對于女性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可減免有關就業服務費用。
5.開展宣傳活動,促進女性失業人員、下崗職工轉變就業觀念。廣泛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再就業工程,宣傳下崗婦女職工不等不靠,自己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的先進典型。同時,為下崗女職工再就業提供政策咨詢,通過舉辦下崗女職工自主創業先進典型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幫助下崗女職工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鼓勵和引導她們依靠自己的努力實現就業。
(二)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婦女職業技能水平
1.各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在制定職業技能開發工作規劃時,要將婦女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納入總體職業技能開發規劃。
2.積極創造條件,使女性勞動者接受培訓的比重逐年有所提高。充分利用現有辦學場所,創造條件為開展婦女培訓提供服務。在技工學校招生工作中,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使在校女學生占學生總數的比例由目前的40%提高到 45%-50%.同時,根據本地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要,積極開設適合女性勞動者就業的專業。
3.做好女性失業人員、下崗職工的轉崗轉業培訓工作。在“三年千萬再就業培訓計劃”的實施中,要重點加強對女性失業人員、下崗職工的轉業轉崗培訓。鼓勵和支持各類培訓實體、機構舉辦的培訓班多吸納女性失業人員、下崗職工。聯合工會、婦聯和社會各個方面共同為女性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開辦實用技能培訓班。有條件的地區,培訓機構可為女性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提供免費培訓服務,為其轉崗、轉業創造條件,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按規定提供部分資金扶持。
4.大力加強農村婦女實用技術培訓。要有計劃地建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點,加強培訓工作,使更多的農村婦女掌握種植、養殖和其他實用勞動技能。配合“農村勞動力跨地區流動有序化工程”的實施,利用各種培訓手段,對跨地區流動就業的女性勞動者提供實用技術培訓。
(三)加快生育保險制度改革步伐,實現女職工生育保險費用社會統籌
1.擴大生育保險覆蓋面。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把加快實施覆蓋計劃作為重要內容,落實責任制。各地區統籌覆蓋面的擴大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分步實施。第一步先覆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職工;第二步覆蓋外商投資企業界中方職工、私營企業雇員;第三步覆蓋城鎮個體工商勞動者及其幫工。
2.已實行生育保險費用縣(市)級社會統籌的地區,應盡快向地市級統籌過渡。尚未實行縣(市)級統籌的地區,要抓緊制定辦法,組織實施,以提高生育保險的保障能力。
3.目前仍按絕對額征集基金或給付生育保險待遇的地區,應立即按原勞動部《關于發布<企業職業生育保險試行辦法>的通知》(勞部發[1994]504號)規定的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及給付標準,修訂原有辦法。其繳費比例原則上應控制在企業工資總額的0.6%左右,最高不超過1%.
4.已實行生育保險費用社會統籌,但未將符合計劃生育需要的女職工流產津貼及流產醫療服務費用納入統籌項目的地區,應盡快將其納入統籌項目。
5.各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在建立和完善生育保險制度中,要特別注意及時制定生育保險醫療服務費用的支付標準及因生育引起的疾病界定標準。為減輕企業負擔,各地生育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額原則上不得超過上年度實際支付總額的30%.其超過部分應采取返還的辦法退還企業,提取比例過高的要降低比例。
6.對參與生育保險的醫療服務機構,要建立資格審定和考評制度,要與承擔生育保險的醫療機構簽訂《生育保險服務合同》,明確服務范圍、項目質量要求、收費標準、付費方式及合同期限。
7.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參保企業育齡女職工的生育保險基礎資料及臺帳,以保證勞動者在流動時能夠順利地接續繳費年限,享受生育保險待遇。
(四)加強勞動監察,切實保險婦女合法權益
1.加強執法監察,保障婦女的就業權益,防止對婦女的就業歧視。認真貫徹《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中有關保障婦女平等就業的規定,通過加強執法監察,規范用人單位的用工行為,監督各類用人單位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嚴肅查處使用童工案件,禁止用人單位招收未滿16周歲的女童工。
2.實現勞動關系法制化,保障女職工合法權益。落實《勞動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與女職工簽訂勞動合同時,要明確女職工的各項權益。要考慮女職工的實際情況,在勞動合同期限、勞動合同內容、勞動合同解除條件等方面,禁止約定侵害女職工權益的內容。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在審查和鑒證勞動合同時,對女職工的勞動合同要重點審查有無侵害其權益的條款。對實行集體合同的用人單位,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在審查集體合同時,應注意重點審查其中有關女職工權益保護的內容。
3.通過勞動監察,切實保證雙方嚴格履行合同,保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預防和查處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女職工(包括解除孕期、產期、哺乳期女工)勞動合同的行為。結合常規性勞動監察,每年組織開展監察執法月活動,糾正用人單位在用工方面的違法行為。加強男女同工同酬方面的監察,防止用人單位在工資福利方面有歧視女工行為的發生。對在女工孕期、產期、哺乳期內解除勞動合同,強迫女工超強、超時勞動,違反男女同工同酬原則,雇用女童工等嚴重違法行為,勞動監察機構要立即予以糾正,并對違反規定的責任者和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處罰。
4.加強對女職工在工作時間、職業技能開發、境外就業等方面合法權益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同時,加強對女工生育保險費和其他社會保險費繳納情況的監察,督促用人單位按時足額繳納有關社會保險費用。
5.及時、公正地處理涉及女職工的勞動爭議案件。對于女職工向用人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提出的調解申請,調解委員會要認真了解情況,做好調解工作。未成立調解委員會的用人單位,承擔相應職責的機構要切實維護女職工的權益,盡量使勞動爭議能夠在單位內部得到妥善解決。各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于涉及女職工的勞動爭議案件,只要符合受理條件的,要盡快立案并及時調查處理,對于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要及時予以答復。杜絕對涉及女職工的勞動爭議案件久拖不決或遲遲不予答復的現象,切實保證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能得到及時糾正。
三、監測評估辦法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按照《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的各項要求,根據本實施計劃,結合各自實際,研究制定本地區的實施計劃。
2.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按照本實施計劃確定的工作進度,層層落實責任制,集中力量突破重點和難點,保證各項目標職責的落實。
3.加強監督檢查,做好評估監測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結合日常性勞動和社會保障統計分析和常規性勞動監察,于每年一季度對本實施計劃的進展情況進行檢查,重點做好統計調查和分析,發現問題,及時制定改進措施,并將進展情況報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今后三年中,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于每年年底前對各地貫徹落實目標職責的情況進行年度檢查評估,并于2000年底進行評估驗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
201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
2014-0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1958年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的決定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2-07-0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1981-12-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的決定 [修正]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1995-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中吉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1995-10-30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19-03-01科學數據管理辦法
2018-04-02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8-23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3-03-28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3-02-22國務院關于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2-01-27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