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人大常委會、人民政府,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軍委各總部,各人民團體:
近年來,由于中央有些部門的機構作了調整,業務范圍有了變化,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等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對中辦發[1980]52號文件《關于中央各部門歸口分工接待群眾來訪的暫行辦法》作了相應的修改。現將修改后的《中央各部門歸口分工接待群眾來訪辦法》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1985年2月5日)
1980年8月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中央各部門歸口分工接待群眾來訪的暫行辦法》,幾年來,由于中央有些部門的機構作了調整,業務范圍有了變化,各部門接待群眾來訪的分工需要作相應的調整。現根據“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對上述歸口分工接待辦法修改如下:
一、中共中央辦公廳信訪局、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訪局、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中央軍委辦公廳信訪處分別接談要求見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同志的來訪群眾,并負責處理無口可歸的案件。對上述來訪群眾,按來訪人員所屬系統和反映問題的性質,分別介紹到中央各有關部門接談處理。對于直接到中央各部門的來訪群眾,中央各部門要認真接談處理,其中如有不屬本部門處理范圍的,可按業務分工,與有關部門聯系,負責介紹到有關部門,一般不要向上級機關介紹。
二、凡屬對黨員或黨的組織違反黨的章程、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違法亂紀的控告,對黨員不正之風行為的揭發和黨員對黨內紀律處分、檢查處理的申訴,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處理,其中屬于軍隊系統的,由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處理。凡屬揭發控告非黨干部的問題,按系統由中央各主管部門處理。凡屬黨員黨籍、黨齡的審查處理,中央管理干部的使用及黨政領導機關領導班子調整等方面的問題,由中共中央組織部處理。凡屬對共青團組織、團的干部的揭發控告和團員對團內處分的申訴,由共青團中央處理。
三、干部、工勤人員不服各種行政處分的申訴,屬于中央管理的干部和黨委系統的,由中共中央組織部處理;屬于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由勞動人事部處理;屬于企業、事業單位的,按業務系統分別由中央有關部門處理;屬于軍隊系統的,干部由總政治部處理,戰士和在編職工由總參謀部處理,非在編職工由總后勤部處理。
四、檢舉、控告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揭發、控告公安干警違法亂紀,勞改刑滿和勞教期滿人員的戶口問題,不服勞教(包括強勞)、拘留、治安處罰、收容審查和不服定為地、富、反、壞分子等問題,戶口管理和審批因私出入境問題,由公安部處理。
五、檢舉、揭發外國和港、澳、臺特務分子,叛國投敵分子,揭露出賣國家機密以及控告國家安全機關干部違法亂紀等問題,由國家安全部處理。
六、反映有關武裝警察部隊干部、戰士的工資待遇、復轉、獎懲等問題,揭發武裝警察部隊干部、戰士違反紀律問題,由武裝警察總部處理。
七、控告司法行政系統干部、職工的違法亂紀問題,反映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成員在調解民間糾紛中違法亂紀問題,有關勞改、勞教人員因工致傷、致殘的處理,勞改刑滿、勞教期滿釋放后留場(廠)、轉工或安置去向的聯系問題,寬釋、轉業的原國民黨縣團以上人員要求退休、回原籍問題和原國民黨縣團以下人員寬釋后的安置問題,由司法部處理。
有關律師業務和公證業務方面的問題,由司法部處理。
八、有關民事、刑事案的訴訟,不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的,由最高人民法院處理。
對已平反、已撤銷原判宣告無罪和免予刑事處分人員的善后處理問題,判刑前是國家職工的,按來訪人員原工作單位所屬系統,由中央有關部門處理;判刑前不是國家職工的以及無家可歸人員,由最高人民法院接待,移交有關地方政府處理。
九、不服逮捕、公訴或不服免予起訴,不服地方檢察院處理和不服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裁定的,由最高人民檢察院處理。
十、有關烈軍屬、殘廢軍人、軍隊退休干部、轉業復員退伍軍人的優撫安置、補發證件,城鎮盲聾啞人、殘廢人員的生活安置,城鄉救災,城市居民和農村群眾的社會救濟,城鎮中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老殘幼的收養,無家可歸或流浪乞討人員的收容遣送、安置,不服農村劃定的階級成份和行政區劃糾紛等問題,由民政部處理。
十一、不服退職、退休、離休、精簡下放以及退職、退休、精簡下放后沒有得到安置,對安置有意見或要求復職等問題,屬企業、事業單位的,按業務系統分別由中央有關部門處理(其中屬事業單位的處理有困難時,由勞動人事部協助處理);屬于黨委系統,由中共中央組織部處理,屬于國家行政機關的,由勞動人事部處理;屬于軍隊系統的,干部由總政治部處理,戰士、在編職工由總參謀部處理,非在編職工由總后勤部處理。
六十年代初退職、精簡下放后已得到安置,但要求解決生活困難的,由民政部處理。
十二、職工要求解決工資待遇、工齡計算、勞保福利問題,屬企業、事業單位的,按業務系統分別由中央各主管部門處理,處理有困難時,由勞動人事部、全國總工會協助處理;屬各級黨委系統的,由中共中央組織部處理;屬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由勞動人事部處理;屬軍隊系統的,干部由總政治部處理,戰士、在編職工由總參謀部處理,非在編職工由總后勤部處理。
有關勞動、人事政策的意見和建議,城鎮待業人員要求勞動就業,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方面的問題,由勞動人事部處理。
十三、有關工作調動、工作安排問題,屬中央管理的干部和黨委系統的干部、工勤人員,由中共中央組織部處理;屬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管理的干部和工人,在本系統內的調動問題,按業務系統分別由中央各有關部門處理,跨地區、跨部門調動或成建制、成批的調動問題由勞動人事部處理。軍隊系統的,干部由總政治部處理;戰士和在編職工由總參謀部處理,非在編職工由總后勤部處理。
十四、有關農村經濟政策,農、牧、漁、副業生產和農村鄉鎮企業等方面的問題,農村社員與生產隊集體之間的房產糾紛和土地、湖塘等糾紛(包括征用、占用)問題,由農牧漁業部處理。
有關國營農場、畜牧場問題和支邊移民遺留問題,由農牧漁業部或中央有關主管部門處理。
有關水利糾紛、水庫移民安置等問題,由水利電力部處理。
城鎮街道企業方面的問題,按業務范圍,由中央有關部門處理。
十五、有關城鄉建設規劃、城鄉環境保護、城鎮房地產的管理、房產政策,鄉鎮、工礦區住宅的用地規劃,私房改造遺留問題等,由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處理。屬于企事業、機關、學校占用私人房屋問題,由占房單位所屬系統的中央有關部門處理。軍隊占用房屋、土地問題,由總后勤部處理。
十六、有關揭發檢舉違反國家財紀法紀,截留國家稅收,反映單位虧損、浪費等問題,由中央有關部門處理。重大問題由審計署處理。
十七、有關違反海關法規方面的問題,走私和違章案件的申訴,由海關總署處理。
十八、有關涉外經濟貿易糾紛,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處理。有關國內法人之間及個體經營戶、農村社員、專業戶同法人之間經濟合同的訂立、履行、糾紛仲裁等方面的問題,城鄉市場的監督、管理,查處違法經營,打擊投機倒把活動和個體工商業戶的管理問題,由工商行政管理局處理。個體工商業、城鄉集貿市場的稅務和罰款等方面的問題,由財政部或有關主管部門處理。
十九、有關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方面的問題,按來訪人所屬系統和所反映問題的性質,由中央各有關部門處理。軍隊系統的,由總政治部處理。處理有困難時,分別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勞動人事部和國家科委協助處理。
二十、有關四化建設方面的建議、發明創造、技術革新等問題,按問題性質,分別由中央有關主管部門處理。有關科技政策,科技規劃、科技成果的利用和管理,科技糾紛,科技干部政策,科技人才的培訓、職稱評定,高級專家的管理,出國留學生的派遣和回國后的分配等問題,由國家科委處理;有關科普方面的問題,由中國科協處理。
二十一、有關公辦、民辦教師,業余教育,學籍、學歷,大中專畢業生的分配,申請自費留學以及招生工作等方面的問題,由教育部或中央有關主管部門處理。職工教育方面的問題,由國家經委處理。
二十二、有關僑務政策,歸國華僑、僑眷和港澳同胞要求安置或要求為國內親屬落實政策等問題,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或中央有關主管部門處理。外僑、外國人要求和中國人結婚,由民政部處理。外國人要求在中國定居,由公安部處理。
二十三、有關少數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方面的問題,由國家民委處理;有關宗教方面的問題,由國務院宗教事務局處理;有關對原工商業者、民主黨派人士、起義和投誠人員、愛國人士、臺屬、臺胞落實政策問題,右派復查和改正后的有關遺留問題,特赦人員的問題,由中共中央統戰部處理。
二十四、有關醫療事故的鑒定,醫療糾紛,麻風病、傳染病的防治,職業病的診斷標準和防治工作,農村合作醫療的業務管理等問題,和個體開業行醫,來京要求就診,二等乙級以上殘廢軍人和志愿兵復員后舊病復發要求醫療等問題,由衛生部處理。軍隊系統的,由總后勤部處理。
企業、事業單位所屬職工醫院的醫療事故等問題,由中央各主管部門處理。處理有困難時,衛生部給予以協助。
二十五、臨時工、合同工、民工因工致殘、死亡和要求治療、撫恤等問題,按業務系統分別由中央有關部門處理。
有關工傷鑒定,由中央各主管部門處理。處理有困難時,衛生部、勞動人事部、全國總工會等有關部門予以協助。
二十六、有關計劃生育方面的問題,由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處理。屬于軍隊系統的,由全軍計劃生育委員會處理。
二十七、有關民事糾紛問題,凡經地方法院判決和調解的,由最高人民法院處理;經過當地公安部門的,由公安部處理。在職職工之間的糾紛問題,未經當地公安部門、法院處理的,按被告人所屬系統,由中央有關部門處理。
二十八、有關征兵、退役工作,要求查找原部隊的,由總參謀部處理;軍民關系問題、要求查找部隊干部的,由總政治部處理。
二十九、有關交通事故問題,凡設有交通民警管理機構的市鎮,由公安部處理;不設交通民警的,由交通部處理。
三十、“文化大革命”的遺留問題,按來訪人所屬系統或反映問題的性質,由中央各有關部門處理。其中要求退還查抄財物的問題,被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查抄的,按查抄單位的所屬系統,由中央各有關部門處理;被街道群眾或學校“紅衛兵”查抄的,由財政部處理;被農村社隊群眾查抄的,由農牧漁業部處理。
要求查明死因問題,凡經地方公安部門處理過的,由公安部處理;未經地方公安部門處理過的,按原處理單位所屬系統,由中央有關部門處理。
三十一、在京盲流、精神病患者,由北京市公安局處理;麻風病等傳染病患者,由北京市衛生局處理;對他們反映的問題,按照歸口分工,由有關部門處理。從外地來京,投親不遇或遭受意外損失,生活確有困難,要求救濟的,由北京市民政局處理。
三十二、遇有需要幾個單位協商處理的問題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問題,主辦部門、地方要和有關部門、地方共同協商,研究處理。處理確有困難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分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信訪局、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訪局、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中央軍委辦公廳信訪處協助處理。中共中央辦公廳信訪局、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對歸口各部門案件的處理情況,應進行必要的督促檢查。
中共中央辦公廳信訪局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訪局
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
201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任命的名單
2014-0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9-03-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2001)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2002-08-0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市轄區土地審批權限問題的答復
1990-11-12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失效]
1985-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1990-09-07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
2019-04-16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
2012-12-03國務院關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6-16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03-2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0-2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0-10-16國務院關于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擴大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07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修訂)
2010-0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國旗回收處理工作的通知
2009-10-15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2009-09-09國務院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
2008-1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及成員的函
200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