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勞動合同亦受保護 被辭員工獲20萬補償
邢先生在某外資企業工作多年,被辭退時卻沒有拿到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為此,邢先生將公司訴至法院。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雖然邢先生與公司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但已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公司支付邢先生經濟補償金2.5萬美元。 邢先生自1997年10月...
法律的美好初衷為何適得其反勞動爭議
據說,國家制訂《勞動合同法》是為了鼓勵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較長期限的勞動合同,防止人員流動過于頻繁,以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現在該法已經正式實施,無論是私有的企業還是國有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都在想辦法規避《勞動合同法》,很多單位干脆將工作多年的“臨時工”一...
涉外仲裁案件應如何執行
本市某化工廠(簡稱A廠)于2003年10月與英國某貿易公司(簡稱B公司)簽訂雙方合資組建化工有限公司(簡稱C公司)的合同。合同規定:合資公司總投資額為100萬美元,注冊資本為80萬美元,A廠出資50萬美元,B公司以30萬美元的進口設備作為投資。注冊資本由合資雙方...
美對華家具反傾銷案
125家企業中,僅有**思*可、**美-克、**德源及東莞的臺-升、震-興、聯-東、瑞-豐7家企業獲得低稅率的單獨稅率,并且必須繼續在初裁后接受美方的強制調查,而他們的出口量占了中國出口美國家具企業的40%。 本報記者近日獲悉,美國商務部家具反傾銷調查組的上海站...
美國和歐盟反傾銷法實體規則的比較
一、美歐反傾銷法規的體系架構 1916年美國為了應對國際價格歧視等國際掠奪性定價行為,將反傾銷法內容從反壟斷法中獨立㈩來,這部分內容構成了美國1916年《關稅法》的第800~801條款,美國于1921年又對該條款內容進行了重大修改,形成了1921年《反傾銷法案...
知識產權 利用知識產權實行不正當競爭案例
通過利用知識產權優勢,對我國企業設置知識產權壁壘,從而占領市場,這已經是國外許多企業借此達到不正當競爭目的的主要手段。具體來講,就是國外發達國家依托自身知識產權優勢和先進技術水平,利用知識產權制度和相關國家政策,在保護知識產權的“正當”名義下,限制我國企業在國內外...
TCL并購案
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是在西方跨國公司大舉搶占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中國企業跨國并購萌芽于20世紀八十年代,當時具有規模小、次數少、目標地區小等特點。九十年代末,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數據顯示,...
國際并購案例分析
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是在西方跨國公司大舉搶占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中國企業跨國并購萌芽于20世紀八十年代,當時具有規模小、次數少、目標地區小等特點。九十年代末,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數據顯示...
中國企業跨國并購案例分析
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是在西方跨國公司大舉搶占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中國企業跨國并購萌芽于20世紀八十年代,當時具有規模小、次數少、目標地區小等特點。九十年代末,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數據顯示...